“中国香菇之乡”远安,香菇规模、产量位居湖北第一、全国前列。香菇产业成为支撑农民收入的第一大产业,全县 近万户农民依靠香菇致富。
今年远安开展精准扶贫,要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有一个人盯上了香菇,说要“让香菇来帮忙扶贫”。这个人就是周华雄。
周华雄,地地道道的远安人,现年49岁。17岁因家庭贫寒高中肄业,种过田、卖过菜、贩过鱼、打过工。凭着一股敢拼敢闯的创业精神,最终在香菇上发现巨大商机。2003年在远安建立第一个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2007年创办远安大自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2009年,种植香菇50万袋、茶树菇30万袋,成为有名的“香菇大王”。 2010年,成立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集菌种培育、技术研发、菌棒机械自动化生产及成品香菇分选、运输、购销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现代化产业企业。2016年,公司达到年产香菇菌棒2000万袋、工厂化种植日产香菇20万袋、香菇深加工年产1500吨、4000立方米冷库循环存储鲜菇10000余吨的规模,年销售收入1.1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外。
就是这个周华雄,他让“小香菇”成为了远安脱贫攻坚战中的“大功臣”。
缺资金---帮菌棒辅料
茅坪场镇老观村有这样一个家庭,2008年一场暴雨将老房子冲成危房,2014年老伴儿查出胃癌,2015年去世,欠下几万元债。这个家的女主人龙桂英目前跟小儿子相依为命,过着艰难的日子。勤劳的龙桂英不服输,下决心要靠种植香菇摆脱贫困,可是她没有发展资金。就在这时,小香菇来帮忙了。
今年,周华雄的公司将龙桂英确定为帮扶对象。公司免费为她提供8000袋菌棒、840斤麸皮、65公斤菌种,帮她发展袋料香菇,并协定产出后公司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鲜菇。如今, 8000袋香菇已经顺利越夏。龙桂英盘算着,年底她家将增收1.4万元。她对脱贫充满了信心。
和龙桂英一样幸运的还有129个这样的贫困户。他们与小香菇结上了缘。
周华雄和大自然公司为每户按人均3000袋免费提供菌棒菌种及其他辅助材料,给予人平500元帮扶资金,共帮扶菌袋6750公斤、麸皮27600公斤、资金14.3万元。
如今,这些勤劳朴实的农民看到自己菇棚里的小香菇,都笑得咧开了嘴。
缺技术---帮培训指导
今年6月24日,54岁的贫困户唐贵银拿到了自己《精准扶贫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他开心地说:“真没想到我也成食用菌种植专家了!”
原来,他参加了大自然公司组织的食用菌产业技术培训。这次培训,是周华雄在参加茅坪场镇第四代表小组“代表行动”活动后决定举办的。周华雄在走访贫困户时了解到,许多贫困户正是种植技术挡住了他们脱贫的道路。周华雄在县有关部门支持下,举办了200多人参加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并亲自讲授《香菇产业扶贫趋势及应对措施》,教材费、授课费等近6万元全部由大自然公司承担。
在此基础上,公司成立扶贫技术指导小组,采取入户现场指导方式,免费为香菇、蔬菜种植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员实行包村、包片,上门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为贫困户发展产业自主脱贫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缺市场---帮订单销售
董纯平是大自然公司确定帮扶的贫困户之一。周华雄参加代表小组活动走访时来到他家,看到他正在为夏菇销售而发愁。因为管理和气候原因,这些夏菇品相差,香菌贩子都不愿收。周华雄拍着董纯平的肩说:“这些夏菇全部销售到我公司去。”
“贫困户的香菇,品相再差也不准压价,只要碰到了一律收回来,不讲条件,公司可以进行加工处理后销售。更重要的是,不能让贫困户吃亏,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周华雄时常告诫属下。
按照扶贫协议,周华雄吸纳入社贫困户为合作社社员,生产出来的香菇由合作社统一实行订单收购,与贫困户签订保底销售合同,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进行产品回收。今年,大自然公司已累计为贫困户销售香菇150吨、蔬菜20吨,销售收入达10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缺劳力---帮流转托管
演绎扶贫故事的,除了小香菇,还有她的近亲---同为“绿色食品”的高山沿季蔬菜。而创造故事的依然是她们共同的主人---周华雄。
在海拔千米以上的花林寺镇罗家院村,正值壮年的罗宗国无法像村里其他男人一样走出闭塞的大山外出闯荡,哪怕是到县城或集镇上务工都很难实现,只因家中残疾老父亲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顾。残酷的现实让罗宗国有苦说不出,有力无处使,他没有办法避开贫困对他们家的侵扰。
周华雄的大自然公司来到大山里,在此成立罗家院村高山反季蔬菜合作社,为罗宗国带来了希望。合作社以每亩500元价格流转他家7.8亩地,仅流转费近4000元。同时,合作社雇请他种植蔬菜,一年打工又可增收4000元。此外,销售蔬菜也能得到提成。这样,罗宗国一年就有了近万元的收入保障。更重要的是,他是在自己家门口实现的。他在实现脱贫的同时,还很好地照顾了残疾的老父亲。
依靠这种方式脱贫的,还有罗宗国同村的12个贫困户。他们当中,更多的户没有劳力,只能望着自己的田地荒芜。
大自然公司共流转他们的土地61亩,为每户每年带来2500元以上的土地流转收入。公司就地雇请他们到地里打工,劳力强的做搬运、施肥等重活儿,弱的做除草、采摘等轻活儿。他们在 “自己地里”打工,收入都有了保障,脱贫充满了希望。
缺门路---帮就业岗位
在茅坪场镇晓坪村,独臂残疾人蔡丛佳上有八旬老母、下有在外求学的孩子。年近花甲的他是家中唯一的支柱。蔡丛佳迫于生计,走出家门想找份诸如门卫、保管员之类的工作,找了多家单位,都因残疾而被拒绝。他在无奈中,抱着一丝希望来到大自然公司,依然被人事主管婉拒。正当失望至极,他遇到了周华雄。
“带他去车间转转,看能够做什么就做什么。”周华雄吩咐人事主管。
蔡丛佳留了下来,被安排在大棚里干上整理菌棒的活儿。农闲时,他到公司务工两个月,收入3000多元。公司还免费为他提供价值1500元的食用菌辅料,帮助发展7000袋香菇。在周华雄真情帮扶下,蔡丛佳找到了致富门路,脱贫有了信心。
周华雄从这件事儿后,给人事主管定了一条规矩:凡是本地的老人、残疾人贫困户,只要他们愿意,都要安排工作。此后,公司共为17个贫困户、5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并根据每个人的年龄、身体、劳动能力等情况,安排一些剪菌柄、装菌种的轻松活儿。原本缺少就业门路的贫困户,每人每月工资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
小香菇扶贫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
273户,635人。每一户都有一个故事。
在大自然公司的档案室里,整齐陈列着273份贫困户档案, 每份档案里都装着《产业扶贫委托协议》《产业扶贫帮扶协议》《帮扶带动贫困户台账》《食用菌技术培训台账》等内容。
一份份协议,一本本台账,记载的是一位农民企业家的扶贫事迹,展现的是一位人大代表的博大胸襟。
273份档案记录的是273个小香菇扶贫的故事。而小香菇的主人做的远远不止这些。“代表行动”中,周华雄通过深入走访和调研,向当地政府提出“开展食用菌质量体系全程检测”“延长香菇产业链、提升香菇产业附加值,进一步促进贫困户增收”“ 加大对贫困户香菇种植的培训力度”等多条建议。他本人也正在为香菇产业深加工、废菌筒利用等项目连续到在广州、大连、郑州及越南等地考察。在周华雄的演绎下,小香菇扶贫的故事将会更加精彩 !
(远安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向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