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邯郸9月7日讯(记者 霍文龙 王自娟 通讯员 王月红 李瑞杰)“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传承千年的农事谚语,在邯郸涉县运用至今。9月7日,白露时节,涉县核桃喜开竿,分散在各地的涉县人,不约而同地回到家乡,参与到这场农事中,整个山城如过年般热闹。“传承下来的习俗,白露对于涉县人来说就是一个丰收的‘小秋天’。”偏店乡后寨村66岁老人肖有太告诉记者。
清晨五点多,在涉县一道道山沟里,拖拉机、三马车、摩托车、驴车等,载着一家老少,拉着长长的竹竿,带着篮子、筐子、麻袋,赶赴自己的核桃地。此刻,硕果累累的核桃早已绽开青皮,露出笑脸,等待迎接它们的主人。
据悉,核桃生长到白露节气时,外皮由青变黄,个别核桃外皮的顶部还会裂开,这是核桃成熟的标志。此时的核桃生长期已满,种仁饱满,味道芳香,收获正当时。
打核桃。记者 霍文龙 摄
到了核桃地,分工合作很重要。一般而言,壮年男子是打核桃的主力军,他们就像“武林高手”一样,抱着上百年的老核桃树三两下就爬了上去。初出茅庐的青年男子,则拿着梯子,学着上树打核桃。上树后,要先伸出脚试着踩踩枝杈,确定稳妥后,便拿着长长竹竿打了起来。瞄准目标,抬起竹竿,用力一打,青果便应声而落。一些低矮的优质核桃树,则只需要站在树下就可以用竹竿敲打,一般妇女、老人都会操作。孩子们主要负责捡拾核桃,将一个个散落在地上的青果捡回篮子内。
满载而归。记者 霍文龙 摄
“落袋为安”。记者 霍文龙 摄
偏店乡后寨村的张江艳,后天就要奔赴大学校园,开学前夕,她正在忙着捡核桃。“我从小就参与打核桃,每次都是负责捡核桃。我捡核桃时非常认真,尽量做到颗粒归仓。这毕竟是我们家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
“树上核桃打不完,地上核桃捡不尽”。每年总有一些小核桃逃过山民的法眼。不过不要紧,白露打完核桃后,没有核桃树的居民或游客就可以自己到山上寻“果”,俗称“遛核桃”。
村民肖菊英说:“基本上全家都回来打核桃,每家每户都这样,比过年人还全、还热闹。一般核桃打两三天,中午也顾不上吃饭,带着干粮。”
核桃有四层,第一层是“青皮子”,第二层是“核桃壳”,第三层是“核桃膜”,第四层才是“核桃仁”。刚打下来的核桃,可以去掉前三层,只吃仁,味道鲜美。
来自邯郸的王彬,带着一家老少,头一次到涉县打核桃。他说:“这个挺有意义,又体验生活又能玩。从早晨到现在打了四棵树了。以前没吃过鲜果,这次第一次吃,挺好。”
涉县是核桃的原产地,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长期以来就是农民的一项主要收入。近年来,该县立足山区优势,重点打造优质高产核桃核心示范园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全县推广优种核桃种植,并通过下派农技员、政府出资建立核桃烘干房、发展核桃深加工产业等帮助群众利用核桃产业谋发展,让小核桃成为促进群众致富的“黄金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2010年起,涉县开始实施严禁核桃采青措施,连续多年,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保障了全县人民来自核桃产业的经济利益,维护了“涉县核桃”的品牌和声誉。
据了解,涉县核桃种植面积达43.3万亩,1000多万株。核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目前已建成6个万亩核桃园,20个千亩核桃园,8个核桃专业乡,100个核桃专业村,实现了“百米可见核桃树,千米可见核桃林”的景象,核桃年产量达到2万吨以上。核桃已经成为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