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种植致富_海南种植什么最赚钱_海南种植什么不愁销路

一株旱稻,穿越千年,书写出一部属于黎族的农耕历史。山兰稻,属于黎族的山地旱稻,是黎族先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实践中筛选出来的,根据海南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培植出来的适于旱地、刀耕火种的旱稻品种。

在海南漫长而原始的农耕历史中,山兰稻一直是黎族人民赖以为生的口粮,从原始时代到现代社会,山兰稻也从未消失于黎族人民的饭碗,一家煮饭,全村飘香。

海南种植什么最赚钱_海南种植致富_海南种植什么不愁销路

黎家阿妹将晒干的山兰稻放置在架子上供游客参观、拍照。

海南种植什么不愁销路_海南种植什么最赚钱_海南种植致富

山兰稻丰收,黎族妇女笑了。 黄青文 摄

海南种植致富_海南种植什么不愁销路_海南种植什么最赚钱

村民们身着盛装演示古老的刀耕火种方式,点种山兰。

海南种植致富_海南种植什么不愁销路_海南种植什么最赚钱

山兰稻,是属于黎族的山地旱稻,是黎族先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实践中所筛选出来,根据海南的独立自然生态环境而培植出适于旱地、刀耕火种的旱稻品种。在海南漫长而原始的农耕历史中,山兰稻一直是黎族人民赖以生存的口粮,从原始时代到现代社会,山兰稻从未消失于黎族人民的饭碗,一家煮饭,全村飘香。

一株旱稻,穿越千年,书写出一部属于黎族的农耕历史,也记载下勤劳的黎族先民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向大地索要果腹之粮的那一份勇敢。

美丽的七仙岭脚下,金色的阳光撒满绿色山野。11月26日是个特别的日子,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的第二届“山兰节”,吸引了3000多名省内外的群众和游客前来参加,与黎族的阿妹们欢庆独具特色的“山兰节”,游客们聚集在南新村坡岭的一个山脚下“分享山兰文化”,尽情地赏山兰稻、品山兰酒、醉山兰情。

毛感乡山兰节活动主题是“分享山兰文化”,将毛感乡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民俗表演展示出来,活动内容包括山兰民俗文化展示、捕鸭子、捉泥鳅等农趣竞技、全省黎族民间歌手比赛、竹木乐器表演、乡村农产品、本地民族文化产品展销展示及星月菩提子文化系列活动等。

山兰节的由来

山兰节是黎族同胞庆祝山兰稻丰收的节日,据传已有千年的历史,是当地黎族百姓杀猪宰牛,畅饮庆贺山兰丰收的佳节。在当地黎族同胞心目中,山兰节相当于他们的“春节”,具体日子由长辈推算,一般在农历的10月前后,不同地区根据山兰稻收获的时间而定。

在山兰节活动现场,三亚日报记者看到,收割晒干的山兰稻放置在架子上供游客参观、拍照。用山兰米制作成的各种小食如竹筒饭、黎家粽子等特色美食让人垂涏欲滴。河岸边整个村子的上空炊烟袅袅,村民们正在准备着当天的盛宴。走进村子,一股米香扑鼻而来,清新香甜。古籍中记载“一家煮饭而全村飘香”的场景,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山兰,又称“山栏”。史料记载:“山稻,种于内图及黎山中,燔林成灰,因灰为粪,不需牛力,以锥土而播种焉,不加灌溉,自然秀实,连岁有收,地乃去之,更择它处。”

关于山兰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古时候一个老人有8个儿子,每年开春季节,儿子们都要上山烧荒种山兰。到秋天收获时,小儿子的山兰收获总是最多。哥哥们来向弟弟取经,弟弟传授经验:“要想山兰稻长得好,山兰园的树木须皆烧成灰,根茎无遗,地下尺余亦熟透。要做到这点,贵在早砍、晒干、烧尽。”哥哥们听了之后照办,果然在第二年获得了大丰收,于是兄弟们举行“吃新稻米”畅饮庆祝。从此以后,每年丰收后,黎家宰牛杀猪,畅饮山兰酒,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延续至今,称为山兰节。

野生山兰稻汉代被“驯化”

46年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三亚南红农场的水沟边发现了一株野生水稻,从而改写中国粮食低产的历史。而早在两汉时期,海南岛西部的少数民族先民就已经“驯化”了野生旱稻,并将之作为主要的口粮来种植。据《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记载:儋耳、珠崖郡“男子耕农,种禾稻纻麻”。“禾稻”即旱稻,但据我省西部缺水的地理环境,应是山兰稻无疑。

关于山兰稻最早的确切记载,是在明代。明代《海槎余录》这样记载:“徐徐锄转,种棉花,又曰具花;又种旱稻,曰山禾,米粒大而香,可食。连收三四熟,地瘦弃置之,另择地所,用前法别治。”

海南琼山人唐胄主修的《琼台志》卷八《土产上》中这样记载:“稻,粳糯二种。粳为饭米,品著者有九:曰百箭……曰山禾。择久荒山种之,有数种,香者味佳。黎峒则火伐老树挑种,谓之刀耕火种”。“山禾”就是山兰稻。

1932-1933年,中山大学农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崖县(今三亚市)发现了“庞粒”的野生稻种,在保亭亦有类似的野稻栽培种发现。

根据大量史料的记载,民国时期,山兰稻的种植在海南岛西部地区仍旧普遍,新中国成立后,优秀水稻品种的广泛种植,才慢慢使山兰稻的种植面积减少。

千年不变的刀耕火种方式

今年60岁的朱跃平是毛感乡毛位村委会的退休干部,在山兰节活动现场的山兰稻田里,他带领当地村民用原始的刀耕火种方式,展示了黎族先民们种植山兰的情景:在种植山兰之前,先举行简短的祭拜仪式,祈求五谷丰登。随后是“烧山”、“播种”。男性挖洞,女性下种,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着民歌,还跳起了劳动舞,让观众穿越了千百年的时空,感受了一番黎族古老的刀耕火种方式。

“种山兰,是过去我们黎族同胞一种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一年一造,不用耕作翻土,就在砍山后放火烧过的土地上播种、管理、收获。”朱跃平说,山兰稻谷的播种,不同地区挑选的季节不同,一年一造,山下(偏热地区)得早种一两个月,山上(偏寒地区)种得晚。主要是在该地区雨季来临之前开播。“播种第一粒种子的,要求是年轻力壮或者身手灵快之人,这样,播种工作会很顺利,禾苗长得好。”朱跃平说,虫(虎)日和鸡日不能播种,防止鸡虫危害种子和禾苗。为防止鸟兽危害禾苗,要在山兰园子里搭简易寮子,安排人手看管园子。备有“弹丸弓”、拉绳子竹竿、铃铛、木鼓等驱赶鸟兽器具。山兰稻的种植特点,决定了其无法大规模扩大种植面积。千年来,关于山兰稻的种植方式从未变过,都是刀耕火种的方式进行。盛唐宣宗年间,被贬谪来崖州的名臣李德裕曾在《贬崖州司户道中作》诗中,用“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来描述海南先民刀耕火种的场景。

关于山兰稻,黎族有个传说故事:从前一个黎族家庭的一个后妈,不喜欢前妻的两个孩子,设计让姐弟俩在森林里迷路,回不了家。于是姐弟俩在山岭深处里重建家园。老鹰为了跟姐弟俩换动物内脏吃,叼来火种,焚烧了一片林地,林地很肥沃。天空上飞来一只斑鸠鸟,边飞边唱“糯米稻、籼米稻,在我肚子里多多,谷谷,谷谷……姐姐用绣花针把斑鸠鸟射下来,果然,在斑鸠鸟的胃里发现了很多谷类,这就是很好的种子了。姐弟俩在焚烧过的林地上播种,几个月后,获得了山兰稻大丰收。

山兰米成消费者的宠儿

山兰米是很珍贵的食物,有关资料记载,“其粒绝白”,“一家煮山兰饭全村香”,营养丰富,是黎族招待贵客的珍品。在物以稀为贵的现代社会,黎族传统的山兰米慢慢成了消费者的宠儿。在毛感乡山兰节活动现场,也有村民在卖“山兰米”,每公斤80元,供不应求。来自毛感乡的43岁的朱永春告诉三亚日报记者,毛感地区可种山兰稻的地方不超过百亩,而且产量低(亩产300斤以内)。据介绍,随着科研机构不断公布对山兰稻的研究成果,种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让山兰稻的价格节节攀高。据悉,全省的山兰稻种植面积只有4000亩。山兰稻谷分籼稻和糯稻两大类,每个大类又分多个具体品种。比如籼稻分香米、红米、紫米等。香米口感好,香味浓郁,深受欢迎。红米、紫米,富硒品种,也深受人们喜爱。

消费市场火爆,山兰稻却并没有像其他作物一样种植面积骤增,这主要是山兰稻极其挑剔的生长环境、传统种植以及山兰稻特性导致难以提高产量。如今,为了保护环境,当地政府已不让砍山,种山兰稻的农户也越来越少。刀耕火种的特性和对环境的破坏,注定使山兰稻不能大规模种植。

山兰酒香醉千年

在山兰节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两名游客提着几瓶用矿泉水瓶装的山兰酒。他们来自河南,前几天到海南保亭旅游,听说这里举办山兰节,于是找朋友借一辆摩托车赶过来观看这里的民族风情。当他们看到现场展售山兰酒时,便豪不犹豫的购买了。“早听说黎族的山兰酒醇香好喝,特地购买一些回去与朋友分享。”河南游客郑先生说。

据介绍,山兰酒是黎族的“茅台”,称之为“biang”。系采用黎族所居山区一种旱糯稻——山兰稻米和黎山特有的植物,运用自然发酵的办法制成。

山兰酒传统的酿造方法颇为独特,制作时,将山兰米蒸熟揉散成粒,再把用黎山特定植物和米粉制成的“球饼”碾至粉状掺入其中,然后放置在垫满芭蕉叶的锥形竹筐内,上面也用芭蕉叶封盖。三天后,朝下的竹筐尖部开始往置于筐下的陶土罐子里滴出浆水,这就是山兰纯液,呈乳白色。待山兰纯液滴干后,竹筐内的酒渣还可再用黎族传统工艺进行酿造,酿造出来的酒就是山兰白酒。

酒渣还可以装进坛里,一日后取少量冷水沁入并封口,埋到芭蕉树下自然成酒,一年后酒呈黄褐色,数载则显红色甚至黑色。其时米、糟、叶都化为浆液。逢贵客光临或重大节庆,一家开坛举寨飘香。由于酒与糟混在一起,为了不致喝进糟,便用竹竿插入坛,众客齐吸,古人有“竹竿一吸胜壶觞”的诗句。现代网络上也流行“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的诗句,并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

“山兰米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成分。山兰酒除了清醇可口、味美甘甜以外,还有延年益寿、补气养颜和滋阴补阳的功效。消食去滞,数饮愈伤生肌,常饮驻颜长寿。黎家妇女生孩子之后,都要喝此酒用以滋补养身,去湿防病。”现场的一位妇女在向游客推销山兰酒。据悉,近年,海南将科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在山兰酒的基础上生产出“山兰玉液”,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因此,到海南黎族地区来旅游,山兰酒是绝不能错过的特产,在黎村苗寨、特色小吃街等地,山兰酒也是畅销的旅游消费品。

在山兰节的篝火晚会上,主办方还专门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奉上黎族长桌宴。长桌宴上,游客除了可以品尝到黎家甜美的山兰酒等美食外,还可欣赏身着传统黎族服饰的黎族竹木器乐团的表演。据了解,长桌宴是黎族宴席的最高形式和最隆重的礼仪。长桌宴席的桌子是用当地的竹子做成板凳及桌子,长长的一排,装食品的盛具是用芭蕉叶和杆制作而成,酒杯、酒器是用竹子制成,筷子是用毛感地区丰富的蕨类植物杆制成。“在长桌宴上,饮一口黎家山兰酒,尝一尝黎家的五脚猪肉,那是多么美的晚宴呀!真可谓‘山兰酒香醉千年’啊!”第一次参加“山兰节”活动的一名游客谈及对山兰节的印象时回味无穷。

挖掘乡土文化 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保亭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黄继航介绍说,从去年开始,毛感乡紧密结合各村的特色,陆续推出了渔猎节、山兰节等接地气的乡土节庆活动,并邀请各地游客参加,通过节庆活动展示本土特色文化、推动本地特色产业的发展。

黄继航说,保亭县民协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挖掘保亭村落乡土文化,将乡土文化搬进节庆活动,通过在节庆活动上的展演,让更多人了解本地的乡土文化,助力乡村“一村一品”建设,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毛感乡乡长王魁接受采访时称,举办山兰节的目的是传承黎族传统文化,并借助毛感溶洞和仙安石林等旅游资源,开发民宿、露营等旅游产品,打造黎族苗族风味美食,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苏隐墨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