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消毒:生鱼在放养前,对池塘泼洒生石灰消毒。 鱼种投放:选择反应敏捷、健康的生鱼鱼种进行投放,每亩最多放入两千五百尾。 饵料投喂:上午十点和下午三点定时投喂饵料。 日常管理:定期采取增氧措施。

生鱼的养殖方法

1、池塘消毒

生鱼在养殖时,要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在放养前泼洒生石灰,也可以在池塘中种植宽一米左右的水浮莲,不仅可以防止生鱼跳出池塘,还能起到遮阴防晒的作用。

2、鱼种投放

选择反应敏捷、健康的生鱼鱼种进行投放,每亩最多放入两千五百尾,在放养前,要将生鱼用食盐水或者漂白粉浸泡二十分钟左右,有效提高成活率和减少病菌的滋生。

3、饵料投喂

生鱼是一种十分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鱼小虾为食,人工投喂时,必须定时定点,一般在上午十点和下午三点,放养一个星期后,鱼种会开始到水面上抢食,这时可以观察进行情况,若食物附近无生鱼抢食,则停止投喂。

4、日常管理

生鱼对食物的需求量大,所以排泄物多,会导致大量浮游生物繁殖滋生,引起池中缺氧的情况,在饲养期间,要观察水中溶氧量的变化,一旦发生缺氧现象,及时增氧。

养殖生鱼想要达到高产高效养殖模式很重要,黑鱼养殖模式是怎么样的?

生鱼,就是黑鱼。黑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既吃活食也吃死食。黑鱼养殖的密度大,在投食时比较抢食,但是要经常换水。养殖密度小,在投食时不怎么会抢食。饲料主要有各种小鱼和浮性饲料。人工饲养时采取定时、定点驯化投喂方法。每天投喂两次,上午7时、下午3时。一般鱼种放养2天-5天后就能全部浮到水面抢食。投喂时要仔细观察食台附近黑鱼吃食情况,如食台附近黑鱼少、抢食不激烈时,表明鱼已吃饱,可以停止投喂。投喂时间一般在30分的时间中,吃的时间快了,明天可以加一点。黑鱼食性大,排泄物多,很快能使鱼池(缸)水变肥。肥水能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起来,很容易造成池塘水中缺氧,因此,要特别注意水中溶氧的变化。缺氧时就要进行换水了,若缺氧比较严重时,可以采取水面杀灭的方法,即在池塘水面泼洒敌百虫,浓度为0.5ppM米~1.0PPM米。黑鱼抗病力强,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很少得病。但秋季后期,如管理不善、饲料不足、水体环境严重不良等,黑鱼也会得病。因此此阶段一定要小心观察,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

生鱼的水产养殖

深1一1.5米周围种一些水植物(浮莲、水花生之类)然后清塘消毒,将池水排干用生石灰化水,全池均匀泼洒,用工具翻动淤泥充分消毒。最后将鱼苗用3%的食盐水洗浴5一10分钟。然后根据数量建造一个大小适宜的水池,一般水池深度在2米左右为宜。池子建好后,在底部放入一些淤泥,周围用防逃网围起来,然后在淤泥中撒入一些生石灰即可。若有条件的话,可在里面种几株浮莲。

饲料选择:黑鱼饲料选用正规单位生产的粉状饲料,其粗蛋白含量为45%、粗纤维3%,原料为鱼粉、骨粉、大豆粕、面粉、维生素及矿物质预混料等,辅以蚌肉、小鱼等鲜活饵料。放养鱼种。在集市上买鱼种,虽然价格较低,但规格不一,且由于捕捉等原因而导致的鱼体受伤,故下塘前必须消毒,可用2.5%~3%的食盐水或0.001%的漂白粉液浸洗鱼体15~20分钟。

然后就是鱼塘的设计情况,光线,通风,排水换水情况,还有池水pH值宜中性或弱碱性,这个要经常监测,稍不慎就要了黑鱼的命,那就损失惨重了,排水口的设计要防止在排水时黑鱼不会一同排走。首先一定要选规格优质的鱼种,大概在10-15厘米左右长,也可以顺带养些其他的鱼,这个看你鱼塘的大小,根据鱼塘的大小来计算。鱼种在投放池塘时一定要消毒,可以用淡盐水清洗育苗10分钟。

再就是当它们长到十厘米左右的时候每亩地可以放到四到五千条左右,如果是二十到二十五左右的鱼苗的话最多可以放一千五百条,合理有效的支配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黑鱼的质量和品质。

中国的鳢科鱼类共有7个种,它们分别是乌鳢、斑鳢、月鳢、宽额鳢、纹鳢、线鳢和长身鳢。其中只有乌鳢是一个广布种,分布于全国各大水系,产量也最大,斑鳢、月鳢和宽额鳢仅分布在华南地区,包括台湾省和海南省;而纹鳢、线鳢和长身鳢则相当少见,分布区十分狭窄,仅见于云南省的怒江、澜沧江水系,经济价值小。人们习惯于将鳢科鱼类通称为乌鱼、黑鱼(北方和华东地区)、才鱼(湖北、湖南)、生鱼、木鱼(广东、香港地区)、乌棒(西南地区),此外还有斑鱼、孝鱼、蛇头鱼、文鱼等地方名。

乌鳢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无论是湖泊、水库、河川、溪沟、塘堰还是水田、渠道,甚至连一般鱼类难以生存的沼泽、积水潭、洼凼等都能生长、繁衍。它们的生长速度也比较快,符合“头年鱼种、二年成鱼”的生产要求。乌鳢的含肉率高,又无肌间细刺,是老少皆宜的鱼品之一。据测定,每100克鲜鱼肉中,含蛋白质19.8克、脂肪1.4克、糖1.2克,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据医籍记载,乌鳢还有去瘀活血、滋补壮阳、收肌生津、怯寒调养等药理作用,在东南亚及中国两广、港澳台地区一向被视作佳肴兼补品,故而身价不凡。此外,与其他鱼类不同,乌鳢离水后不易死亡,死后肌体也不易腐败变质,所以更便于长途运输与加工。 生鱼是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产量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经济鱼类。生鱼的地方名有:黑鱼、财鱼、乌棒、斑鱼、蛇头鱼、孝鱼、默头鱼等。生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是一种营养全面、肉味鲜美的高级保健食品。

生鱼骨刺少,可食率63%。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在两广和港澳地区,生鱼一向被视为病后康复和体虚者的滋补珍品。广东驰名的“生鱼葛菜汤”甚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生鱼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运输方便,近年来随着国内养殖业的发展和国外贸易的需要,生鱼渐成为产销两旺的特种养殖品种,生鱼的养殖技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生鱼的养殖是一个集约化、高密度的生产过程,与野生自然环境下相差很大,所以这就大大增加了鱼种感染各种各样疾病的可能。一旦发病,很容易使病情扩散,即使采取治疗措施,花费往往很高而结果也未必理想,给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在生鱼养殖过程的病害防治,应注重于“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鱼的发病,是鱼体、病原体、环境三者相互作用下,鱼体抵抗力在这种环境中不足以抗衡病原体毒力而形成鱼体患病的。了解到这一点,对于生鱼的病害防治,可从改良环境、增强生鱼抵抗力、减弱病原体三方面来着手。

(一)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体自身抗病能力。

主要是合理放养,适量投喂,保证饲料质量(如选用“群丰牌”膨化鳢科料),加强日常养殖管理。

(二)改善生态环境

保持水质干净清新及各理化因子的稳定性,定期杀虫消毒,定期更换新水,泼洒净水剂或光合细菌,保持水环境的稳定性。

(三)药物防治

用药物来抑制和杀灭鱼体和水环境中的病原体,降低其毒力。

常见的生鱼病害有: 车轮虫病 1. 1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乌鳢的鱼苗鱼种阶段。一年四季都可发生,而以4~7月较流行,适宜温度20~28℃。池小、水浅、水质不良、饵料不足、放养过密、连续下雨等情况易于发病。

1. 2 症状

病鱼粘液增多,鱼体大部分或全身呈白色,游动缓慢,鱼体消瘦,呼吸困难而死。

1. 3 防治

⑴苗种分塘,转池,越冬时用8PPM的硫酸铜溶液浸洗10~15分钟。

⑵0.7PPM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塘遍洒。

⑶毒虫一号0.1PPM全池泼洒。

⑷每亩用苦楝树20~30公斤煮水泼洒,连用2天。 出血病 2. 1 流行情况

出血病是乌鳢鱼种培育阶段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易引起成批死亡。每年的6~9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流行适宜的水温为27~30℃。由于放养密度过高,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低等原因,常会导致此病的暴发。

2. 2 症状

病鱼鳍基、腹部、尾部等处有出血斑,鱼体暗黑而消瘦,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呈鲜红色,、腮丝发白,即呈“白腮”现象,肠内无食,肠壁充血。

2. 3 防治方法

⑴提高水位,增加换水次数,增加红虫等喜食饲料的投喂。

⑵博灭0.5~1PPM+硫酸铜0.3PPM全塘泼洒,并拌喂不溶性氟哌酸原粉5克/公斤料,连喂3~5天。

⑶呋喃西林原粉2~3PPM全塘泼洒。

⑷百杀迪0.2~0.3PPM全塘泼洒,并拌喂利福平原粉4克/公斤料,连喂3天。 白皮病(烂身病) 3. 1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乌鳢的夏花鱼种,每年6~8月为流行季节,尤其是夏花分塘前后,因操作不慎,碰伤鱼体或水质恶化,特别是放了没有充分发酵的粪肥,病原菌更易滋生和繁殖,鱼体容易感染此病。死亡率高,可达50%以上;病程短,从发病到死亡只有2~3天的时间。

3. 2 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严重时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游动不平衡,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直至死亡。

3. 3 防治方法

⑴定期充换新水或泼洒生石灰、养殖宝、亚硝酸盐降解剂、海中宝等药物调节水质,以保持水质爽洁。

⑵二氧化氯或强氯精0.3PPM全池泼洒,连用2天,第二天起用红霉素原粉3~5克/公斤料内服,每天2次,连用5天。

⑶五倍子4~5PPM+红霉素3PPM溶水全塘泼洒,隔日再用一次。

⑷大黄粉3PPM煮水+硫酸铜全塘泼水,并拌喂溃疡平或鱼夫宝,3~5天为一疗程。 水霉病 4. 1流行情况

主要发生在乌鳢受精卵的孵化阶段和鱼种阶段,由于水环境不良或气温低(15~20℃),特别在阴雨天,突然感染引起,可造成受精卵大批死亡。

4. 2 症状

菌丝进入卵膜内或进入受伤鱼的肌肉内,丛生大量外菌丝,外菌丝呈放射状。

4. 3 防治方法

⑴严格用药物消毒孵化池和池塘,保持水体清新,水温低的季节做好防虫、防冻伤鱼的工作。

⑵鱼卵可用1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2天。至于病鱼可用0.1PPM孔雀石绿全塘泼水。 肝胆坏死病 5. 1 流行情况

此病流行于每年的6~11月份高温季节,为严重危害生鱼养殖的疾病之一,由于水体亚硝酸盐太高,或长期过量投喂,常会导致此病的暴发。

5. 2 症状

病鱼体软无力,游动缓慢,常常靠在岸边,解剖内脏可见肝脏变黄或变白,表面分布有白色或绿色或黑色的脓点,肝脏肥大,部分病鱼胆汁变清。部分严重的病鱼肠道有充血的现象。

5. 3 防治方法

⑴用药之前先调水,可用海中宝和亚硝酸盐降解剂降低水中的毒性和亚硝酸盐。

⑵百杀迪0.2~0.3PPM全塘泼洒,连用2天,并拌喂氟哌酸原粉4~6克/公斤料,一天两次,连喂3~5天为一疗程。

⑶强毒净0.8~1PPM+硫酸铜0.5PPM全塘泼洒,隔一天再用一次,并拌喂抗生素原粉,连用3~5天。

⑷桂花博士0.5~0.8PPM+呋喃唑酮1PPM泼水。 小瓜虫病 6. 1 流行情况

此病流行于春、秋季。对乌鳢的年龄无严格的选择性。小瓜虫病借助于胞囊及幼虫传播,刚孵化出的幼虫侵袭力较强,随着时间的推延而逐渐减弱,水温15~20℃侵袭力最强。

6. 2 症状

病鱼皮肤、鳍条或鳃瓣上可见布满了白色小点状的囊泡,病情严重时鱼体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病鱼游动迟缓,漂浮水面,鱼体不断与其它物体摩擦,最后病鱼呼吸困难而死。

6. 3 防治

全塘泼洒硝酸亚汞,水温15~20℃,使池水成0.1PPM。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