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杨娅飞_致富经杨富民_致富经杨飞养牛

近年来,重庆市秀山县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发展种植养殖为重点,大力扶持农村能人发展。杨娅飞就是膏田镇道罗村一个靠科技致富的家喻户晓的养殖专业大户。她凭着自己的双手科学养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还带动了本村及周边的农民一起致富,帮助了更多的人脱贫增收。

一、“糊涂”女人算账难,却一心想做大生意

杨娅飞是秀山县的致富明星。她爱漂亮,爱思考,敢闯敢拼。1997年结婚后,她和丈夫一起用仅有的600元开了一家便民超市,也慢慢的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以前,人们都知道这个女人有两个出名的特点,一个是爱美,另一个就是糊涂。杨娅飞的算账糊涂可谓是远近闻名,别人到超市买东西,她老算错账找错钱,经常多找别人十几二十元,有时别人买个几元钱的东西,付钱时给她十元,可这个糊涂女人却当成一百元反找给人家九十几块的零钱,让人哭笑不得,家里人都对她无计可施,无可奈何,超市里的这点小生意都不敢让她帮忙。熟知杨娅飞的街坊都开玩笑说她是个“傻女人”,照她这么做生意,还不赔个精光。可偏偏这个女人能折腾,只因发现一个商机,就胆敢押上自家唯一的房子和全部的积蓄,还扬言要变成亿万富翁。

2009年,杨娅飞去厦门的舅舅家探亲。吃饭点餐前,她陪舅舅一起去饭店门口挑新鲜的水产。她发现福建石蛙卖的很火,四只竟然要价380元。餐厅老板告诉她,石蛙在厦门简直供不应求,冬天想吃都没有,有时候收购价最高能达到140元1斤。一听这价格,杨娅飞心里乐开了花。本就想发展第二项产业的杨娅飞,迅速锁定开始实地和网络考察。她觉得,石蛙市场巨大、价格又高,养殖不靠体力全凭心细,加上家乡水质优越,这简直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事业。她不让家人扩大超市生意,执意要花掉十几年积蓄,做一个全县都没人做过的事情:养石蛙。

起初办养殖的时候,家里人都是不支持她或者持观望态度的,父亲和姐姐都说“你连算账都不会,你还想做这么大的生意,我们是绝对不支持的”。连丈夫都对杨娅飞的想法哭笑不得,觉得杨娅飞是在做白日梦。但是在此压力之下,杨娅飞却一心坚持自己的信念,并没有退缩,一头扎进自己的致富“白日梦”里。

二、养蛙致富梦几近破灭,坚韧不拔渡过难关

经过调查和研究,杨娅飞认准了石蛙养殖的致富之路。2010年末,她申领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经营利用许可证,并投资30多万建起了蛙场,花了4万元买回200对种蛙,开始了自己的养殖之路。

就在养殖石蛙逐渐上手的时候,养殖场的第一次大危机降临了,石蛙的所需食物黄粉虫无故大批死亡,偏偏这个时候养殖黄粉虫的专业员工离她而去,这让杨娅飞备受打击。石蛙的食物得不到及时供应,只能睁睁看着被活活饿死,那段时间,杨娅飞白天带着员工到山上挖蚯蚓,晚上给石蛙捉虫子,可还是远远不够石蛙吃的。杨娅飞在困境之中抽空看书,上网学习黄粉虫的养殖技术,最后还是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石蛙的生存问题,也因此成为养殖石蛙的行家。

就这样在逐步探索中,杨娅飞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把养殖石蛙的产业支撑了起来。2012年的一天,杨娅飞在给变态蛙分池的时候粗略一算,一年前的200对种蛙现在已经发展到9万只石蛙,价值几十万元。看到这笔剧增的财富,她欣喜若狂。她决定拿超市剩余的30多万,再借70万全部用于扩建蛙场。拿到筹集的100万后,杨娅飞信心十足地扩建起蛙场。她建了新的蛙池,把各阶段石蛙都分散养殖、管理,将蛙场的实际规模由原来的10亩扩大到15亩。扩建的消息传出去,村里许多人都夸她能干,再也不是原来那个连小生意都做不好的糊涂女人了。

就在养殖产业顺风顺水的时候,杨娅飞面临的第二次危机来临了。在2013年夏季,蛙池里的石蛙成片地死亡,每天的损失达十几万元,杨娅飞和丈夫商量,要把自己家里的住房卖掉,以填补自己最近负下的债务,即使到了这个地步,杨娅飞也从未想过要放弃,就是凭着这份执着,杨娅飞终于在探索中找到了石蛙死亡的原因,石蛙是最怕高温的,当时室外的温度差不多高达40度,而自己家的养殖场石棉瓦顶棚无法抵御高温,找到症结所在,她决定借钱建一个新的蛙池,增强隔热性能、降低养殖密度。新的蛙池建好以后,她又把一部分石蛙放生,以减小养殖场的密度,杨娅飞说:“保护好这一方的水土资源,这是我觉得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2014年,新的蛙场建好后解决了密度和顶棚的双重问题。杨娅飞掌握核心的养殖技术,石蛙孵化越来越多。经过三年艰辛的养殖,杨娅飞的第一批石蛙终于可以上市销售了。因为石蛙养殖规模大、质量高,她在重庆水产行业成了优质客户。在水产行业小有名气,不仅如此,因为丈夫吴远鸿的好厨艺,杨娅飞还在蛙池旁建起了农家乐和鱼塘。许多人看到网络上的推荐,慕名从秀山县城开车一个多小时来品尝石蛙。

2015年初,杨娅飞成立了石蛙养殖合作社。重庆市农委将杨娅飞的蛙场建立为石蛙养殖示范基地,吸引各区县各地养殖户到杨娅飞的蛙场参观、学习、进种蛙。“我做什么都没有让谁失望过,真的。”这份自信是杨娅飞经营养殖的勇气,也是她人生成功的秘笈。杨娅飞的辛苦终于得到了回报,除了事业外,她也腾出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看到她的坚持和努力,开心与泪水,全家人都从当初的反对转为支持。

三、走扶贫新路成致富带头人

2015年,秀山县妇联邀请她做了兼职副主席,帮助家乡的贫困留守儿童、孤残老人就成了她最关心的事情。2016年,杨娅飞带领蛙妹山庄的职工一起加入了秀山县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志愿者协会,积极参加协会活动,做起了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为留守(困境)儿童出钱出力。做了志愿者以后,杨娅飞觉得,孩子们的问题不单单是缺钱缺人,更重要的是缺自信、缺一个乐观的心态。出钱出力只能够解决贫困户一时的问题,只有让他们自己自力更生,用劳动获取报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也能让他们更自信,更乐观,有了自信乐观的家长才能培养出自信乐观的孩子。

王秀伍是一个孤寡老人,家庭贫困,体弱多病,无法从事重的体力劳动。“不能做重活,种菜可不可以?”杨娅飞心想,自家的蛙场每天需要约100斤蔬菜养黄粉虫。这些蔬菜不需要很重的体力就可以种出来,如果自己让王秀伍来种植蔬菜,一来解决了老人的生活问题,二来也为自己的蛙场保证了蔬菜来源。于是,杨娅飞和王秀伍签订了蔬菜订购合同。因为担心老人体力不好,杨娅飞安排工人每天到王秀伍家收购农家乐和黄粉虫要用的蔬菜,帮着老人完成搬运等重活。王秀伍也因此每个月收入蔬菜钱700元左右,保障了他的基本生活来源。

贫困户鲁祖国有心脏病,几年前,鲁祖国的妻子离家出走,留下两个幼儿,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一个刚满3岁,家庭重担全部压在鲁祖国一人肩上。因为身体不好,无法从事重体力工作,家庭缺乏经济来源。几年前鲁祖国把自家房屋土地复垦了,用复垦补贴的钱做了心脏手术。从此居无定所,便在杨娅飞家里租房居住。几年里鲁祖国在杨娅飞家的超市未付的欠款达3000多元。因为知道鲁祖国家的情况,杨娅飞从来没有催鲁祖国还钱,又把主意放在了订单农业上。鲁祖国有心脏病,又要带小孩,农活肯定是做不了的,但是自家屋前有一条小河沟,把河沟围起来,养鸡、养鸭既省力,又方便。得到鲁祖国同意后,杨娅飞给他买来鸡苗、鸭苗,让他在河边养鸡、养鸭,并保证全部收购他养的鸡、鸭。出售鸡、鸭一个月能给鲁祖国带来700多元的收入,手头稍微宽裕后的鲁祖国坚持把鸡苗、鸭苗的钱还给了杨娅飞。因为鲁祖国家中还有2个小孩,杨娅飞还四处奔走,为孩子们申请贫困补助,联系志愿者们一起为孩子们送去衣物、食品等。

因为自家的石蛙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杨娅飞请了附近的10多个村民到蛙场打工,打工的村民都非常卖力,非常喜欢杨娅飞夫妻,因为他们不单是工人,他们还有一个身份是股东。原来,杨娅飞把自己的石蛙场建成了专业合作社,工人们以劳力入股,除工资以外,每年都参与蛙场的利润分红。扩建蛙场后,杨娅飞还邀请周边的村民到自家的蛙场创业,为他们提供场地和技术,养殖成功后再由合作社统一回收,仅2016年上半年,就带动了3家养殖户加入到石蛙养殖的行业中来。杨娅飞也因此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杨娅飞爱思考,敢闯敢拼,长期以来,她也不忘回报家乡,从自己致富到积极带动周围的群众脱贫增收,勇于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表现出了一个创业者应有的担当。

近日,中央电视台第7套《致富经》栏目两名记者走进秀山县膏田镇道罗村,专题采访并录制石蛙驯养繁殖致富能手“蛙妹”—杨娅飞的故事。

杨娅飞于2011年利用家乡丰富的冷流水资源,在秀山轿子顶山脚开展人工石蛙养殖,她从最初的简易蛙池发展到目前的工厂化设施养蛙,经过几年的摸索并伴随着多次失败,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被亲切地称为“蛙妹”。她创办的鸿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年产商品蛙5000公斤,幼蛙40万只,年产值300余万元。

央视记者将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跟踪采访,将深入挖掘杨娅飞的创业故事,拟制成时长为25分钟的电视节目,预计一个月后播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