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苹果红。

陕西轩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任志强最近心情很好,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市洛川苹果试验站专家的指导下,他们的560亩果园去年挣了300多万元,今年更是能挣450多万元。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从试验站引种的30亩易于矮化密植的“秦脆”苹果新品种,不仅解决了乔化果园管理费时费力的难题,而且果实脆甜多汁。

自去年10月以来,西北农林科大在苹果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种源创新、肥水高效利用、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黄土高原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帮助黄土高原尤其是革命老区实现果香、民富、农业强,深受群众好评。

育得良种助民富

“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好吃的苹果!”洛川县老庙镇聚丰苹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文庆,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邂逅“秦脆”的情景。

2019年,他到西北农林科大延安市洛川苹果试验站参观学习,看到矮化密植的满树“秦脆”苹果,忍不住摘了一个吃,又脆又甜的口感让他终生难忘,当即决定把自家果园的60多亩地改种“秦脆”。如今,果园收益连年增加,今年平均每亩收入8万多元。

“秦脆”是西北农林科大延安市洛川苹果试验站首席专家、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锋旺教授团队2016年审定的苹果新品种,今年被列入农业农村部主推的苹果品种,目前已在陕西、甘肃等地推广近30万亩。近年来,马锋旺教授团队审定苹果新品种10个,其中“秦玉”“秦霞”等5个品种为今年审定。新品种的成熟期、颜色各不相同,且抗逆性强、品质好,有利于促进我国苹果品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今年与“秦脆”一起被列入农业农村部主推苹果品种的,还有西北农林科大白水苹果试验站首席专家赵政阳教授团队的“瑞雪”苹果新品种。近年来,团队陆续选育出“瑞阳”“瑞雪”“瑞香红”等新品种,在全国推广40万亩,增加效益5.13亿元。“让中国苹果装上中国‘芯’,填补中国苹果品种品牌在世界上的空白。”赵政阳说。

示范推广见成效

“我觉得发展到现在,果园土壤问题最关键,希望专家们能继续围绕土壤方面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

……

近日,一场围绕苹果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在洛川苹果试验站进行,马锋旺主持座谈会并与团队师生交流、谋划下一步发展。会议还特别邀请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果农代表参加,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诉求,便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一年来,围绕种源创新、肥水高效利用等,洛川苹果试验站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种源创新方面,对砧木楸子开展了染色体加倍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由2倍体变成4倍体后,楸子的抗逆性更强,矮化作用更明显。围绕制约我国旱地矮化密植栽培的“卡脖子”问题,以楸子为核心亲本开展了砧木杂交选育,已经区域试验20多个抗逆矮化的砧木优系,有利于在山地、旱地果园推广矮化密植。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主要种植红富士,今年也引种了600余株“秦脆”树苗,成活率在95%以上。

“这种无性化的树苗不仅长势整齐、易管理,而且挂果后果型正、颜色好,丰产、品质佳,适合山地苹果发展。”洛川苹果试验站副站长、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延安综合试验站站长邹养军教授说。

此外,试验站在克服苹果园土壤重茬障碍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老果园改建基本可以实现秋季挖改、春季建园,而过去则必须要轮作3年以上。

校地合作谱新篇

日前,位于延安市黄陵县桥山街道办苏家险村的西北农林科大苹果示范基地里,农业农村部苹果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负责人、西北农林科大杨福增教授团队研制的六臂苹果采摘机器人在进行苹果采摘试验。

“相较于双臂苹果采摘机器人,六臂苹果采摘机器人采摘效率更高,同时新增了夜间作业功能。”杨福增说,团队将继续优化、完善苹果采摘机器人,尽快让科研机变成商品机,解决农机“卡脖子”问题,助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2年以来,西北农林科大不断加强与延安市合作,助推延安苹果种植面积由285.3万亩发展到331.7万亩,产量由260万吨增加到400.5万吨,鲜果产值由76.6亿元增加到219.1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由5250元增至9688.6元,延安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今年,校地双方续签了合作协议,校地共建苹果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站就是其中一项内容。

今年5月,西北农林科大“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土高原旱作适水改土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及应用”团队的师生奔赴延安各地果园,围绕土壤贫瘠、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展开研究,探索实施果园油菜绿肥还田等技术,助推延安山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在品种选育推广、现代栽培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助推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红苹果继续成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金苹果’。”马锋旺说。

《中国教育报》2023年11月22日第3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