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期教学创新工作坊“以赛促建,卓越教学——教学大赛优秀选手经验分享”顺利举行

12月1日下午,第60期教学创新工作坊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在线举行。本期工作坊以“以赛促建,卓越教学——教学大赛优秀选手经验分享”为主题,邀请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王颖副教授、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青年英才李志老师担任主讲嘉宾,校内共有100多位老师参与了本次线上工作坊。本次活动也是学校第四届教学节“创新引领、一流教学”教学创新工作坊系列活动之一。

作为广东省首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简称课程思政大赛)文科组一等奖和广东省第六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简称青教赛)文科组一等奖获得者,王颖从参赛课程的选择、对标竞赛的课程设计、个人心得和感悟三个方面分享参加教学比赛的经验。首先,她展示了自己去年参加广东省课程思政大赛的决赛视频,引出应如何选择参赛课程这个问题。王颖认为,参赛课程应具有示范性、推广性,教学比赛是把好的课程、好的老师推选出来让大家学习,所以青年教师应对比赛有正确的认识,不能靠花架子和表演,而需要好好积累、打磨课程。

接着,王颖对青教赛的环节进行了简单介绍,大赛包括初赛、复赛、决赛等,其中总决赛为现场比赛,包括五分钟主题演讲、课堂教学(现场十个教学节段选一个),五分钟问答等环节,各环节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

王颖表示,在10个教学节段的选择上,应选择特别能够体现该门课程核心特点、育人目标、经典理论的内容,才能凸显课程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同时也应体现出课程理论对时代的意义。王颖指出,教师将自身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节段进行展示,教学风格鲜明、有特色,在教学比赛中都是加分项。

针对青教赛的备赛建议,王颖表示,对于视频准备要点,应既重视课程的整体设计、体现课程的精华,也要基于教学大纲的核心框架来设计课堂实录,视频应体现真实的教学,切忌过度包装、太花哨。同时,材料的借鉴学习切忌千篇一律,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在最后的个人感想分享环节,王颖强调,不是有了教学比赛才去建设课程,而应把真正育人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即使是被动参赛,也要主动成长,久久为功,水到渠成,只有跳出舒适圈,才会有更美的风景。王颖希望大家都能不忘初心,保持对教学的热爱,也祝愿大家都能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作为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简称创新赛)特等奖、国赛三等奖获得者,李志则分享了参加创新赛的体验和感悟。李志首先从参赛动机进行切入,他认为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比赛十分必要,因为科研与教学是相互促进的。李志表示,通过专家引导的磨课切实提高了他的教学能力与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他提出做任何事都要有敬畏之心,参加比赛也是如此,青年教师应尽责,不抱怨,努力做到最好。

接着,李志简要介绍了创新赛的比赛要点,指出创新赛是贯彻一流人才培养等国家需求、促进教学创新而生的一项教学比赛。

对于如何备赛,李志同样强调了选择课程、注重积累的重要性。创新赛包括网络评审及现场评审两个阶段,网络评审阶段需提交的材料有教学实录视频及教学创新成果报告等。其中,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这是难点,需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找准问题做出针对性的教学创新,并要注意所有材料和视频之间要相互联系和对应。现场评审阶段,参赛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专家评委依据选手的汇报进行10分钟的提问交流。

在最后的总结中,李志表示教师要先想好是否参赛,决定参赛就要注重积累足够的素材,厚积薄发,然后仔细研读比赛文件,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对于比赛环节的准备,他指出在创新报告中应明确问题,然后基于教学的痛难点展示教学创新举措,比如“用科研引导教学”等创新点;在课堂实录中应注意形象,展现与创新报告一致的课堂。

通过以上两位教学大赛优秀选手的经验分享,可以看到,教学大赛为教师提供了全面展示自己教学科研成果的平台,教师通过参赛促进了自身成长以及课程建设,使教师教学更卓越,为培养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