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握住杂草根根,左手护在木香周围,慢慢地用力往上将杂草连根拔出,注意啊,不能把木香苗和泥土带出。”6月16日早晨,在云龙县检槽乡哨上村大朗场中药材种植基地里,管理员尹明芳带着十多名傈僳族群众在劳作,尹明芳一边讲解除草要领,一边动手示范。

哨上村位于云龙县检槽乡西南部,集高海拔、山地、边远、冷凉、贫困、少数民族于一体,是该县47个贫困村之一。大朗场小组是哨上村直过民族傈僳族聚居的贫困自然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路电不通、信息闭塞,群众生活十分艰苦。实施脱贫攻坚以来,驻村扶贫工作队发动大家种植中药材,但群众没有本钱也不懂技术,都不敢种。村党总支书记尹志芳就带头领着群众干,把土地租给合作社,人员到基地里打工,不仅有了租金、工资两笔收入,学到了技术,还能以资金入股合作社分红。慢慢地,参与合作社的群众越来越多。

谈到种植中药材带来的收入变化,尹明芳说:“过去家里没有什么产业,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收入稳定且逐年增加,到2016年就脱贫了。”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土地租金收入每年3000元,管理基地年工资收入13000元,加上合作社的分红,仅这些就收入两万多元。

近年来,哨上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中心户+贫困户”的党建扶贫双推进工作模式,由村党总支牵头,云龙县四方福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大朗场组18户傈僳族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群众收入来源由单一向多种转变。目前,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有木香150亩、桔梗50亩,预计年产值达60多万元,户均可增收1.5万元左右。

劳作间隙,尹志芳召集大家到基地棚屋里,给大家讲解木香的管护要领和中药材种植前景,“等合作社的烤房建成后,可以及时、大批量烘干中药材,就能避免因晾晒不充分而发霉变质、影响品质和卖价,大家的分红就更多了。”听了尹志芳的一席话,大家的兴致更高了。

中药材种植撑起了直过民族群众的“致富梦”,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