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务必要注意语句通顺,事迹材料的有效展示可以通过合适的排版、图表和图片等方式来提升其吸引力,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养殖事迹材料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养殖事迹材料6篇

养殖事迹材料篇1

xxx,男,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土桥乡杨河村青年农民。2000年从土桥中学毕业后,到到西安学习电焊技术。后到油田务工。20xx年底回家创业,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业,现在是土桥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典型之一,年获利达20万元。

现年31岁的倪彦虎,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当年从土桥乡中学毕业后,不甘心一辈子在家守着几亩簿田过日子,毅然选择了外出务工。通过虚心学习和悉心钻研业务,在短短三年时间,倪彦虎熟练的掌握了电焊技术,通过熟练的技术他成为油田公司的一名电焊工,他在这里一干就是7年,在这7年中积攒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20xx年春节回家,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样的同龄人生活还是很贫穷,于是他想:“我能不能回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20xx年1月他去了外地进行项目考察,他认为种草养畜很适合自己的农村,因为这里有土地等养殖场地和丰富的饲草来源,同时羊粪又是很好的肥料,能给村民减少种草所需的花费,最后他选中了在当地很容易发展的种草养羊产业。随后他翻阅各种养殖书籍,学习养殖理论知识,并到周边一些养殖场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20xx年8月他用自己的积蓄盖起了三间羊棚,购买羊只100只,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创业后,他边干边学,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更不气馁退缩,而是积极进取,分析研究,努力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

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积极主动改变传统养殖习惯,靠改革创新观念。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种养业,依靠“双联”贷款活动和信用社的担保贷款,扩大养殖场规模,扩大再生产,走规模经营的路子。

通过几年来的摸爬滚打和艰苦奋斗,他的养殖场已经从一个三间羊棚的小羊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面积达25亩的立体养殖基地,实现了自己规模化养殖场的理想。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如今,倪彦虎已经成为土桥乡的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领头雁。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养殖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养殖书籍。几年来,共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四十多次,无偿提供养殖书籍二十多本,同时,倪彦虎同志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实际的养羊经验。

在广大村民看到倪彦虎养殖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后,各村民纷纷上门取经,积极效仿,大力发展种养业,都想通过种草养畜发展家庭经济。一时间大家纷涌而上,倪彦虎看到后,觉得大家如果盲目的发展种养业,就很容易走上歧途。于是则主动引导村民改变观念,合理分流,搞特色养殖,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扩大生产规模,走专业化之路。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倪彦虎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协会为手段,成立华强专业合作社,合理分配种养资源,避免盲目发展,从而导致内部恶性竞争;

并利用专业合作社的集中优势,从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各养殖户,发展三高农业,提高种养业经济效益,以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华强专业合作社从一成立之时起就树立了“自己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合作社以“养殖—销售”一条龙的产业经营模式进行养殖。华强专业合作社作为养殖基地,吸收农户加盟,由农户出资入股,合作社进行统一养殖、销售。年底农户按比例进行分红。华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给养殖加盟户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给周边群众带来养羊积极性,在无偿服务下,他们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使农民朋友更深刻认识到,养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耕种土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倪彦虎不仅要增加收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他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设计总投资450万元,计划发展养殖2000只规模。现已完成投资140万元,新建办公用房10间,饲草贮藏加工室、防疫室、标准化棚圈等共计110间,购买铡草机5台。目前,羊存栏420只,其中小尾寒羊200只,绒山羊220只。该合作社建成后,年出栏羊只可达3200只,可产绒1600斤,实现年纯利润约200万元。该合作社的建成极大提高了群众的养殖积极性,拓宽了贫困乡村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径。

养殖事迹材料篇2

xx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养殖事迹材料篇3

今年49岁的万仁有,是商南县过风楼镇炭沟村青树组的一名贫困户,家中共有4口人,两个孩子大学在读。在2017年开展脱贫攻坚数据清洗工作中,他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是,万仁有没有气馁,也没有退缩,在县、镇、村干部的大力帮扶下,先后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通过不懈努力摆脱了贫困。2019年初,他被评为“致富带头人”,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万仁有正昂首阔步,奋力描绘人生最美的画卷。

历经坎坷不低头

万仁有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虽然收入不高,但家庭和睦,孩子们健康成长,万仁有也很满足。2008年因一场意外,他不幸摔伤了腿,至今,腿上还有两块钢板尚未取出。从那以后,他也不能再从事重体力劳作,这对他的家庭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让这个本就经济上紧巴巴的家庭雪上加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万仁有禁不住红了眼圈:“当时家里艰难得很,穿衣吃饭都困难,我平时不敢出门,生怕别人笑话。”万仁有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下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家撑起来。之后的几年,虽然他辛勤劳作,但是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想改变家庭的命运仍无比艰难。

精准施策助脱贫

2017年经过精准识别,万仁有一家被纳入了贫困户。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商南县中医医院驻炭沟村第一书记王双禹是他的帮扶人,经常到他家慰问聊天,帮助照顾他和家人的生活,了解到他家中的困难后,王双禹结合万仁有的发展意愿,为他制订了详细的产业帮扶计划。刚开始万仁有还有不少顾虑和担心,生怕自己做不好,看到驻村干部积极帮助自己,终于鼓起了搞养殖的信心。

2018年刚过完年,他便到河南省西峡县实地考察,买回30头长白山羊,又从同村村民手中购买4头黄牛,在村上和包扶单位的帮助下建起了圈舍。从买牛、买羊羔、打扫圈舍卫生开始,万仁有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碌着,有时候怕牛羊出意外,他要照看到凌晨四、五点,从来不嫌苦和累。于是,养殖事业一步步发展起来。

人勤家自富,在原有的牛羊基础上,他增加了1万袋香菇和30只土鸡。为了掌握更多的种植养殖知识,他积极参加村上开展的农林技术培训,主动找养殖经验丰富者请教。2018年万仁有家收入两万余元,他高兴地对帮扶干部说:“香菇采摘后又能多增加1万多元的收入,十多年了,我终于打了场翻身仗。”

“当贫困户并不是件光荣的事,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们老百姓更应该自力更生,不能坐等着别人送来慰问品,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心里踏实。”在与一些村民交流验时,万仁有深有体会地说。

喜获殊荣展笑颜

2019年初,万仁有被商南县评为“致富带头人”。谈及领奖时的心情,万仁有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要是没有精准扶贫,我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贫困,更不可能致富。我要给脱贫攻坚政策打100分,满分!”

提起万仁有,炭沟村的干部最有发言权:“作为一个贫困户,万仁有从来都是不等不靠,他勤劳能干、积极上进,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是对他的表彰,更是对其他贫困户的激励,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争取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爽朗的笑声,简单的打扮,朴实的话语,从这个饱经风霜的农民身上,丝毫看不出犹豫和悲伤,反而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正能量。作为致富带头人,虽然已经脱贫,但是万仁有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今后,他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让家里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同时发挥好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养殖事迹材料篇4

20xx今年52岁,家住通渭县义岗川镇簸营村营上社,家中共3口人,因其常年在家务农,缺乏致富技能,无固定的生活经济来源,2013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被评为贫困户之后,别人都说以后的日子不用愁了,国家会救济你的。每当他听到类似的话,脸上都是火辣辣的,他暗自在心中发誓一定要学习一项技能,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了解了其迫切希望脱贫的愿望之后,积极邀请他参加村上组织的技能培训。他自己也吃苦好学,培训课结束之后别人都回家了,他还拉着老师问一些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这让老师非常感动,老师对他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耐心地解答他每一个问题。通过几个课时的培训,他理论实践考核都表现的非常优异,顺利的结业取得培训证书!

孟红红于2015年引进了成年母牛7头,开始了肉牛养殖,当年管理区出台了外购母牛给予贷款,并且三年免息的优惠政策,他紧紧的抓住这一机遇,在镇领导的支持下又购买了优质的西门塔尔改良母牛3头,经过精心管理,三年产犊8头,目前已有存栏8头,并且已出栏10头,烈日蚊虫没有让他退出,寒风暴雪没有阻挡他的前进,付出总有回报,每年都有3万元以上的收入。在他养好牛的同时深知防疫检疫的重要性,积极与兽医人员沟通,兽医人员上门提供防疫、检疫、疾病诊治及其他技术服务。各项疫苗注射都达到应免的100%,在检疫中发现布病、结核都及时做到了淘汰处理,他不断学习新技术,观看肉牛养殖光碟,参加养殖培训,翻阅相关书籍,这都为他把牛养好打下坚实基础。在肉牛的饲喂上,他坚持用能繁母牛进行放养和集中补料相结合的办法,特别在冬季达到能繁母牛房和产子房都是暖房,分娩牛喝温水、补红糖、饮麦麸汤。犊牛早吃初乳、早补料、早断乳。他所饲养的犊牛不但成活率高,而且个个都膘肥体壮,惹人喜爱。根据牛的不同发育阶段,在补料时给予不同的配方。

通过几年饲养,他深知防疫是一切养殖业的重中之重,家有万贯带毛不算,疾病是畜牧业发展的最大敌人,对圈舍定期消毒,设立消毒池等设施,为牛群的健康生长提供了良好保证,优良的品种能提高生产力40%,为种群的延续提供了坚强的保障,科学管理是做每项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搞好养殖业饲料全面平衡营养,可促进肉牛健康生长,提高经济效益。良好的卫生环境为肉牛生产提供了舒适的生长条件,他在肉牛生产中非常注重每个环节,冬季保温去潮,他给牛舍实现温室饲养,安装上排气孔,夏季防暑降温,采用通风扇,尽最大努力发挥肉牛的生长性能。如今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村民办了实事,既提高了自家的生活水平,又带动身边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乡亲们再见他时都竖起了大拇指夸他是致富能手,他听到后总是谦虚地 低下头说“国家政策好,自己加油干,一定能致富!”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优秀养殖大户事迹材料》,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养殖事迹材料篇5

xxx,男,1957年生,复转军人,中共党员,原宝鸡市凤县留凤关镇麻峪河村党支部书记。

“当干部,不说让全村人富起来,但最起码得富起来一部分人,这才算当成了。”这是xxx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的心愿。他始终没有忘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林麝养殖这一特色产业不仅自己富起来了,还带动了全村人脱贫致富,还给凤县树起来了一个“金牌”龙头产业。

一、自学成才

他出生在秦岭大深山中的瓦房坝乡,由于家庭贫寒,没有上过学。1979年当兵复原后,他决心寻找门路,改变贫穷的生活。后来听到了国家许可人工养殖林麝的政策消息后,他终于有了以养殖林麝来创业的机会。由于他不识字,前期学习技术知识很吃力。但是他不怕困难,为了把林麝养殖知识学到手,他请人教自己查字典、学识字,从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开始,提高自己的文化基础,长期认真钻研林麝养殖技术。请县林业局和县药材公司领导帮忙,邀请来了原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邓凤敏同志和他的团队同事们,他把自己的家当做林麝养殖基地,让专家们吃住在他家,全家人为他们做后勤。他恭敬拜师,如饥似渴的学习。专家团队在他家一年的研究探索过程中,他学到了林麝养殖饲料配方和疾病防治知识,基本上掌握了人工养殖林麝的科学管理技术。在此基础上,他把学习来的科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反复验证,亲自掌握林麝驯养的第一手资料。为此,他常常一连几个月吃住在圈舍,通宵达旦进行观察,做详尽的记录,做深刻的理论分析,不断进行系统总结,特别是对突发情况,更是详记深思,悟其原由。就这样坚持了十几年,用别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探索出了一整套的林麝人工养殖管理经验,2010年自己编写出林麝养殖管理、防病治病及麝香提取的相关技术资料。

这套资料后来作为全县林麝人工养殖实用技术成果,正式编印出《凤县林麝饲养管理》、《林麝养殖技术资料汇编》,并发给了全县所有林麝养殖农户学习,作为当时唯一的培训班教材使用。王洪永教授和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们,经过几年在他家座谈交流,整理他的经验体会后,编辑出版了七十万字的《实用养麝学》和近百万字的《中国麝类》两书。

二、无私奉献

他依靠林麝人工养殖由贫穷变富裕,成为全村致富带头人、林麝养殖能手、陕西省林麝养殖第一人。他家现在林麝人工养殖资产总值超过2000万元,每年林麝人工养殖纯收入200余万元(包括技术服务)。2007年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上了村支书。他致富不忘群众,自己拿出100余万元为村上改善基础设施,自己担保为村上贷款200余万元,给村上修建了通村的水泥公路、四座人行吊桥、一座平板水泥桥、完成了村上人畜饮水工程和农电网改造,为56户300余名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基本难题。他还为40多户贫困户赊给近200万元价值的林麝让他们饲养,使这些农户在2018年创造经济效益800余万元,户均收益40多万元。原来全村八成以上日子难过的村民,如今三分之二的家庭都开上了小轿车。在他的带动下,凤县林麝人工养殖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宝鸡市凤县的扶贫主打产业。目前,宝鸡市凤县全县现有林麝人工养殖大型企业31家,养殖场700多个,2020年凤县林麝人工养殖存栏规模达2.5万多头,年产值达4亿多元,9000多名山区农民在产业中脱贫致富。2019年凤县老科协写出他的4000多字的先进事迹《老支书的富民路》被宝鸡市老干局以正式文件印发至全市学习,《人民日报》“人民网”随后全文播发。因为他的带领下,凤县林麝人工养殖占到全国的65%以上,2017年凤县荣获国家授予的“中国林麝之乡”美称。

三、高技能服务

近十几年来他不断钻研林麝人工养殖管理技术,在林麝人工养殖疾病救治中,特别是在林麝剖腹产、截肢、化脓性胞疮手术上,开创了全国先河。xx能独立做好林麝各类疾病的大型手术,成功率95%以上,2019年他又在林麝毛球病手术上开创了又一个全国先河。他现在每年给林麝做剖腹产手术150多例,毛球病手术200多例,截肢手术400多例,化脓性胞疮手术600多例。

从2012年起,他为全国最大的林麝养殖医药企业“逢春济民可信科技养殖有限公司”担任技术总监和技术顾问,这九年以来xxx让该家公司的林麝疾病死亡率降低了60%以上,提高经济效益超过25%,该企业领导人给凤县领导做汇报时说:“他比我们企业聘请的专家教授都厉害”。多年来全县其他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有任何难题他都能做到随叫随到,乐意为大家精心服务。除此之外,他这些年在北京、山西、湖南、河南、重庆、山东、河北、陕西等地区,开展技术培训300多场,3万多人接受过他的技术培训,每年还有多家集团公司到他家中学习。初步统计已有100多个单位、高校、公司带人住在他家进行学习培训。特别是在近10年中,北京林业大学多次聘请xxx为大学生就林麝人工养殖管理技术讲课,并与他们合作进行林麝疾病救治难题科研攻关。

四、荣誉满载

在林麝人工养殖中和担任村干部之中,由于xxx有突出贡献,2007年被聘请为宝鸡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林麝疾病救治中心专家,享受专家津贴、2013年荣获宝鸡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13年当选全省劳动模范、2015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多年来多次当选宝鸡市老科协会员先进个人、2015年至今担任陕西省林麝养殖协会副会长、2015年2月县上确认他为林麝养殖“土专家”、2016年3月至今他被凤县职业教育中心聘请为林麝养殖专业任课讲师、2019年起担任中国野生动物协会保护与利用委员会麝类养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2020年10月陕西省老科协评定他为高级畜牧师、2021年5月宝鸡市委评选他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养殖事迹材料篇6

1971年出生的刘小燕原籍广东肇庆,1993年她为爱远嫁到了古井镇文楼新坑村,成为了当地的外来媳妇。结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刘小燕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的微薄薪水来养家。

1996年刘小燕和丈夫用多年来外出打工的积蓄承包了8亩甘蔗田,正式开始了与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一开始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对甘蔗的生长习性不了解,第一年他们连投下的成本都亏了。面对这巨大的挫折,刘小燕和丈夫没有放弃。没有资金,他们厚着脸皮向肥料店赊肥,等甘蔗收成卖出之后再还钱;没有经验,他们就积极往别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别人怎么种,虚心请教,如果碰到其他种植难题,他们就自己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凭着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在交了连续亏损四年的学费之后,他们的甘蔗田从当初的8亩扩大到23亩,2003年再次扩大到45亩,一直到现在的50多亩,他们还充分利用甘蔗田周边的小块土地来种植新会柑,多样化的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年产值超过几十万元。另外,刘小燕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做起了甘蔗北运的工作,为附近的种蔗农户提供了广阔的销路和市场,没有车就自己去联系车队,没有熟人帮忙就自己北上联系想代理甘蔗批发的客户,经过几年的市场勘察和开发,他们一年收购的甘蔗超过了400万斤,每年为他们带来了40多万的收入。2009年他们用种甘蔗挣到的30几万建了90几平方的二层小洋楼。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刘小燕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甘蔗种植大户。现在,她的甘蔗田有53亩,亩产甘蔗1.5万斤,年产值达50多万元,而她的南蔗北运收购队辐射了古井镇十几户蔗农,为他们甘蔗的销路问题找到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另外,刘小燕的甘蔗田除了2个固定的长工之外,每到甘蔗的收获季节还请了十几个农村妇女帮忙打理田地和清洗甘蔗,为附近的剩余妇女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