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现代化}2003年第l期

北方地区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市胶南东远水产养殖公司

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业中最具代表性的

项产业,20世纪9O年代初期养殖产量2O多万

吨,约占全球对虾养殖总产量的30%以上。从

1993年开始由于受暴发性流行病的影响,养殖产

量急剧下降,1994年产量只有6.3万吨。近年通

过“对虾养殖二次创业”,养殖产量逐渐恢复,到

2001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已达到3O万吨。据统

计,我国对虾养殖总面积约400万亩,其中北方地

区占50%以上,但养殖产量只占全国总产量的

23%。主要原因是以池塘养殖方式为主,在潮间

带开挖土池,利用开放式进排水系统,大多不使用

增氧机械,病害未得到有效控制,养殖产量较低。

政府主管部门和对虾养殖业界都迫切希望科研单

位将近几年开发出来的新技术、新成果进行组装

和集成,组织多学科的科技力量,发挥综合优势,

为我国北方对虾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总结并提供完

善的技术体系和配套措施。另外随着我国加入

WTO,尽快开展无公害(目前以药物残留和卫生

指标为重点)对虾养殖技术研究,已经成为当务

之急。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东远水产养殖公司从

2001年开始合作进行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

到2002年已取得良好结果。

材料与方法

1.1

养殖池

半地下式养殖池,面积200~400m;池底铺

碎石,用水泥浇灌,向中央排水口以1:200坡度

倾斜,池壁由砖砌成后用水泥砂浆抹面,池角弧

形。池深2—2.5m,其中地上部分高0.5~0.8

m,池顶部设拱形梁,高度1.5~2m,上覆透明塑

料薄膜保温。2001年建成800m养殖车间1个,

养殖池4个,2002年养殖面积扩大,新建4个养

殖车间,养殖池15个,使养殖总面积达到4000

m。养殖池使用前需经100mg/L漂白粉消毒。

刘得月

王清印

刘宗远

1.2

水交换

水经80mg/L漂白粉消毒、曝气后经管道进

入养殖池,养殖废水经设在池底部中央的排水管

排到池外土池,净化后循环使用,或经固液分离器

处理、臭氧消毒后直接循环使用,养殖期间平均日

换水量为总水体的5%~10%。1号养殖车间配

有蒸发量0.5t/h加热锅炉1台,使养殖池水温达

到2O℃。

1.3

增氧机械

每个池设0.49kW叶轮式增氧机2台,使池

水溶氧保持在6mg/L以上,其中3号养殖车间安

装了纯氧系统(制氧量3m/h;浓度>90%)、固

液分离系统(100目,流量400m/h)和臭氧消毒

系统(剂量50g,/h),进行循环水养殖。

1.4

苗种

养殖对虾苗种采用经检测不携带病毒的无特

定病原(SPF)苗种,体长1cm苗种的放养密度为

200~400尾/m。

1.5

投饵

养殖过程中全部投喂配合饲料,4~6次/d,

全池投撒与投饵盘结合。

1.6

日常管理

水质指标控制要求氨氮氮度控制在40cm左右。定期使用微生态净水剂和

免疫增强剂,优化养殖环境,增强对虾抗病能力。

抗病药物主要使用恩诺沙星和中草药等,添加在

饵料中。排污1~2次/d,定期用自制的吸尘器式

水泵吸污。

结果

通过2年的养殖实践,对虾工厂化养殖生产

稳定,成功率高,经济效益好。图1是工厂化对虾

养殖生产流程。

维普资讯

l2

《渔业现代化))2003年第1期

半地下式塑料大棚

暂养虾苗

壶池H半地蓄大棚

半地下式塑料大棚

第一茬对虾养殖

半地下式塑料大棚I

对虾第二茬养成l

1l

半地下式塑料大棚

成虾暂养

暂养对虾收获

半地下式塑料大棚

第二茬对虾养殖收葺

图1

工厂化对虾养殖生产流程

2001年养殖面积800m,4月份进行苗种暂

养,5

9月份进行1茬对虾养殖,各池对虾产量

达到2—3kg/m。2002年养殖面积4O00m,3

月份进行苗种暂养;4一lO月份进行2茬对虾养

殖,养殖对虾规格5O一60

kg,各池单茬产量3

—4kg/m。其中3号养殖车间单茬产量达到5

kg/m。对虾养殖成活率55%一65%。

讨论

(1)20世纪9O年代以来,由病毒(WSSV)传

播造成的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白斑综合症)给对

虾养殖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养殖对虾大量死亡,经

济损失惨重,世界各主要对虾养殖国家都在进行

病害有效防治方法的研究。目前国内外采取的方

法主要是利用未受病毒感染的地区和水源进行对

虾养殖,包括使用盐场卤水兑淡水、盐碱地渗水、

地下过滤海水、蓄水池沉淀海水养殖,以及高位池

(潮上带建池、池底铺有塑胶膜)、内陆半咸水养

殖等方式。但这些技术的实施需要特定的地理环

境条件 ,不适合广 大沿海地 区推广应用。 由于原

有技术水平的限制 ,对虾养殖 的发 展以牺牲环境

为代价 ,在浅海滩涂兴建的大面积养殖池塘 、养殖

自我有机污染的积累以及养殖废水已对沿海生态

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市场

(2 )我 国潮 间带对 虾养 殖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是 :①全部采用土池半精养模式 ,养殖设施 和工艺

落后 ,对病害防御能力差 ,开放式的进排水方式加

速了疫病 的传播 ,生产不稳定 ,池 塘 ( 土池 ) 养 殖

对虾成功率低 ,一般北方地 区不超过 30% 。②忽

视产品安全卫生标 准,养殖水域环 境的恶化 ,渔

药 、饲料添加剂等的滥用 ,使产品质量存在严重隐

患 ,养殖对虾的公害物质指标 和卫生学指标难 以

达到标准及规定 的要求 ,不仅对食用者产生潜在

威胁 ,也是产品顺利进入 国际市场 的障碍 因素之

。 ③北方地 区由于温度的限制 ,每年养殖 的季

节性强 ,只能限制在 5 月中旬 一lO月初进行 。

( 3 ) 工厂化对虾养殖方式 能有效防止对虾暴

发性流行病 ,可进行周年多茬养殖 ,养殖排放废水

可循环使用 ,对环境污染较轻 。通过 营养强化技

术 、环境优化技术、清洁养殖技术 、病害综合防治

技术等的综合运用 ,使养殖对虾产量大幅度提高 ,

传统养殖方式更新换代 ,初步建立了现代化 的养

殖工艺流程和养殖模式 ,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

以青岛地区为例 ,2002 年工厂化对虾养殖面积达

到 lO万 In ,产量 3.9 kg/m ,有力推动 了对 虾养

殖 业 的发 展 。

( 4 ) 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关键 主要是 :①使

虾 一 ]J

维普资讯

《渔业现代化))2003 年第 1 期

13

大 菱 鲆 养 殖 技 术

上海水产大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宋晓玲

大菱 鲆 ( Scophthalmus maximus ) 英文 名为

Turbot ,原产 于英 国。 自然界 主要分 布于 大西洋

东岸的北海、黑海西部及地 中海沿岸 。大菱鲆 肉

味鲜美 ,风 味独特 ,是欧美重要的名贵养殖鱼类 。

我国于 1992 年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院黄海水产

研究所引进 ,并在 我国北部 地区试养 成功 。近年

来大菱鲆养殖业 13 益推广壮大 ,已掀起 了继海带、

对虾、扇贝之后的第 四次海水养殖浪潮 。

大菱鲆主要生物学特性

1.1

形 态特征 及 食 性

大菱鲆属鲽形 目、鲆科、大菱鲆属 。体扁平近

似 圆形 ,双眼位于身体 的左侧 。该 鱼体 中部 肌肉

层较厚 ,内脏 团较小 ,含 肉率高。表皮 、肌 肉及鳞

片中富含胶质。大菱 鲆在 自然界 营底栖生活 ,以

小鱼虾 、贝类 以及甲壳类为食 ,属肉食性为主的杂

食性 鱼 类 。

1 .2

生 活 习性

大菱鲆喜底 栖 ,无 眼的一侧贴底 生活。觅饵

时跃起捕食 ,平时活动较少 ,性情温 和,养殖条件

下很少发生相互残食 的现象。

大菱鲆为冷水性鱼类 ,适 于低 温生活。对温

度有较高的耐受力 ,能耐受 0 ~30 ℃的极端水温 。

1 龄鱼 的生活水温为 3 ~26 ℃,2 龄鱼以上的鱼体

对高温的适应性逐年有所下降 。大菱鲆的最佳生

长水温 为 14 ~18 ℃,适 宜 的 pH 范 围为 7.6 ~

8.2 ,盐度的要求为 12 ~4o。

1.3

生 长及 发 育

大菱鲆在水温 7 ℃以上时可正常生长 ,10 ℃

以上时可快速生长 。个体发育上 ,大菱鲆 与牙鲆

相似 ,初期孵化 的仔 鱼全长为 2 —3 mm 左右 ,孵

化后第 2 天开 口并摄食 。与牙鲆不 同之处在于 ,

牙鲆发育期 间无鳔器官形 成,而大菱鲆是无冠状

幼 鳍发 生 。

1.4

繁 殖生物学

雄性大菱鲆 1 ~2 年可达性成熟 ,体重 1.0 ~

2.0 kg,体长 30 ~35 cm;雌性大菱鲆 2 ~3 年达到

性成熟 ,体重 2 kg 以上,体长约 40 cm。自然繁殖

季节在 5 ~8 月 ,人工养殖下的大菱鲆其性成熟年

龄一般可提前 1 年左右 。大菱鲆 亲鱼对光照敏

感 ,利用光照调节 ,可以诱导和控制亲鱼在年 内任

何 月份产卵 。

大菱鲆养殖技术

用不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优质苗种。养殖品种方

面,凡纳滨对 虾( 南美 白对虾 ) 是首选 品种 ,中国

对虾也适合高密度养殖 ,适应北方地 区较低温度。

②养殖过程中要确保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包括养

殖环境彻底消毒;防止携带病毒 甲壳动物进入养

殖池 ;养殖用水消毒后使用 ,或使用地下水 、沙滤

水养殖 。③优化养殖池水环境 。特别是溶氧指标

非常重要 ,一般要求 保持 6 mg/L 以上 ,要注意即

使在凌晨短时间溶氧降低到 3 mg/L 以下 ,也易诱

发对虾疾病 的发生 ;定期使用微生态净水剂也应

作为常规措施。④增强对虾抗病能力的手段除了

用优质饵料外 ,免疫增强剂 、恩诺沙星和中草药等

抗病药物的使用是必需 的。⑤ 由于现有对虾养殖

设施 自动化程度还较低 ,加强养殖管理 ,精 心操作

也是养殖能否成功 的重要因素。

( 5 ) 配有加热设 施 的工厂化对 虾养 殖池 ,即

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进行对虾暂养 。而且采用这

种方式养殖的对虾在海鲜市场 的成活率远远高于

由南方长途运输来 的对虾 ,售价 能达 到 80 ~100

kg 以上 ,所 以经 济效益显著。未配有 加热锅

炉 的养殖池 ,冬季最低温度也在 7 ℃以上 ,可进行

牙鲆、海参等经济品种的越冬 、暂养 ,提高 了养殖

池利用率 ,也增 加经济效益 ,具有很 大的应用价

值 。

[ 通讯地址 :(266071)青 岛市南京路 106 号]

维普资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