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90年代末,延边自治州的林蛙养殖刚刚起步。大部分养殖户都是包个几百公顷,多的能有两三千公顷。李而富看到林蛙的利润非常诱人,以近20万元的价格一口气包下了一万六千公顷林地。

李富:当时我就想做发财梦,当时要干的话就寻思这么大,我要养成功了,我得挣多少钱,能赚多少钱,不就是有这个发财梦吗?

然而,一心想实现发财梦的李富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当地林蛙的人工养殖刚刚起步,技术还不成熟,存在很多风险。

吉林省延边自治州林科院正高级工程师马继峰:野生它是什么呢,很少,量很小,等到集中养的时候,就是量大了,一个要有毛病就互相传染,但是在我们延边州关于(政府对)林蛙(养殖户的)后续服务跟不上。

这时的李富不会料到,这片美丽的林子将吞掉他的全部积蓄,让一家人无家可归。

1998年,在办理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之后,李富风风火火,进山了。

李富:这裤子(腿长),我个儿矮呀,刨土(碍事),走道、领着干活,个儿矮,给裤腿剪了,穿着就像半截裤似的,拿着大镐咔咔刨,每天在刨。

这叫做卵团,里面包裹的黑色圆点就是林蛙的卵。李富收购了很多卵团和种蛙,又挖了几百个孵化池,很快,池子里密密麻麻全是小蝌蚪。从蝌蚪变成幼蛙的过程称为变态期,变态之后,幼蛙就会离开池子,到林中自由觅食。人工只是参与林蛙变态之前的喂养和管理,这种模式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人养蝌蚪天养蛙”。因此,变态之前是成败的关键。可就在这期间的一天,当李富拉着饲料进山时,发现工人不太对劲。

李富:我说出来搬东西呀,他也不出来,他不出来,我说你赶紧出来,他出来他说蝌蚪都死了,我的脑袋嗡地一下,我就那么哎呀我的妈我就坐地上,我说怎么能都死呢?

深山老林里的林蛙财富

李富郁闷地在池边走来走去,想找出问题出在哪里,最后发现是孵化池的设计出了问题。当时,孵化池都是一个紧挨着一个。

李富:当时是人工挖的像水田地那么整,上面的清水,放出来就是污染的,一个挨一个。

一旦有一个池子出现病菌,就会随着水流传染到下一个池子,引起大量死亡。李富马上开始改良,最后都挖成了像这样的孵化池,每个都单独存在,而且是活水,这样就能避免传染。此时,李富仍没有料到,养林蛙竟然这么难:水温要根据蝌蚪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调节、时不时还有各种病症……等到李富一点点攻克了这些难题,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一到变态期蝌蚪就会出现大量死亡。

李富:始终就不行,那时候就崩溃人了,开始想不干了,后期寻思寻思还得干,不可能不行,它这个东西人不管的时候,在野生环境里产量都有,人管不就是人的原因吗?

李富实在想不明白,自己每天都要精心喂养这些小家伙:玉米面、豆粕、甚至是碎肉,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一直到第五年,李富始终没有找到答案,但他同样没有放弃最初的那个发财梦。

李富:一寻思将来以后肯定挣很多钱,欲望在那儿呢,每天就盼望,到那个年限,到第三年肯定挣多少多少钱,就那么去想,一年一年就推过去了。

深山老林里的林蛙财富

欲望没有减少,积蓄却在一点点耗光。到第六个年头,李富的资金开始吃紧了,连买饲料的钱都不够了。有点丧气的李富索性扔下一些池子的卵团不管了。然而这时,戏剧性的转折发生了,单单就那十几个什么都没喂的池子幼蛙成活率竟然出奇地高。

李富在池边观察,发现每个孵化池的水面上都漂浮着很多叶子,而那些没有喂食的蝌蚪吃的就是叶子。

李富:以前是人工苞米面,豆粕,是,长得快,它的病多,我们后期就是捋榆树叶子往里一放,长得特别好。

吉林省延边自治州珲春市林科院正高级工程师马继峰:变态期蝌蚪自然生理需要上食量要小,前期用的饲料营养,蛋白高的,这个时期它不太需要,相反它需要一些粗饲料,就是腐殖质、或者腐叶,它挺需要这方面的,所以李富从这方面把难点解决了

变态后的幼蛙陆续离开孵化池,在林子里自由觅食,三年后才能成为商品蛙。这也意味着已经花光了全部积蓄的李富还要再苦撑三年才能有所回报。然而,此时第一期的承包合同已经到期,李富四处借钱,可到了续签合同的前一天还差两万才能凑够承包费,这时,他做出了一个彻底断掉后路的决定。

李富的家当时住在这栋楼的一层,在签合同的前一天,李富放出话来,谁能当天给他两万现金,就把房子卖给谁。

李富:就在大道上唠嗑,他们说有人买房,说两万块钱就卖,这破房子,我现在缺钱,就是卖掉,缺这个钱。

房子现在的主人:房产证(上的名字)都没来得及改,后面我买了以后又找的他。

记者王丽红:当时花多少钱买的?

房子现在的主人:花两万元。

按照当时珲春的房价,这套房子卖个八九万应该不成问题,现在也涨到了近二十万元。但李富说即将时光倒流,他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一个人的坚持背后往往很多人的付出,老婆对于李富的举动没有一句怨言。

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播出频道:CCTV-7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1:17--21:47

重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3:42--14:12

深山老林里的林蛙财富

节目看点:他是一个激情四射的东北纯爷们儿!清晨出发、深夜守候,只为山林里一种难觅踪迹的“精灵”。一万六千公顷的山林,上百万只林蛙,曾吞掉他的房子和大半辈子积蓄,却没有磨灭他的初心。李富养林蛙,要圆一个发财梦,更要活一遭快活充实的人生。

深山老林里的林蛙财富

东北人李富酷爱二人转,他承包的这片林子面积有一万六千公顷,相当于24万亩,如果要走上一圈,怕是三天三夜都走不完。这里是李富的天然剧场,也是一处蕴藏财富的宝地。

早上六点,工人两三人一组向不同方向出发。一整个林子里,树叶底下、溪流河沟,各个角落里隐藏着大大小小上百万只林蛙,它们的颜色与环境相似,没有经验的人想发现一只都很难,要如何才能捕到它们呢?首先要借助两样工具。

记者王丽红:你手里拿的这是啥呀?

李富的员工:捕蛤蟆的抬网。

记者王丽红:这位大哥,你手里拿的是啥东西?

工人:钩子,钩石头、钩蛤蟆的。

深山老林里的林蛙财富

工人将网展开横在水中,李富快速且用力地搅动水面,目的是惊动藏在水底的林蛙。被惊动的林蛙顺水而游,从而进入网中。这种传统的方法适用于水流较急的水面,对林蛙几乎没有伤害,捕上来之后还要挨个挑选一遍。

李富:这里头有大的有小的,像这样的就小。

记者王丽红:这个是长了多长时间的?

李富:这个是公的,它也得两年了,这都直接就仍河里,没用了。

林蛙的生长速度很慢,至少三年才能上市。除了管林蛙叫蛤蟆,对于公林蛙和母林蛙,当地人也有着特别的叫法。

李富:这个是公狗子,这个是母豹子,母的是红色的肚皮,公的前面嘴的地方发白,公的林蛙这里有个小疙瘩,因为它春天产卵是抱着。公狗子、母豹子,靠我的公狗子,靠我的母豹子,创造美好的家庭。

记者:这是你自己编的?

李富:每天都这么唱,我一看(林蛙)多了,就乐出鼻涕泡,东北话,鼻涕泡。

不光是李富,对于工人来说,同样是林蛙越多越高兴。每天下午三点,八九个小时的捕蛙作业结束之后,会有人专门清点林蛙,按数量计算工资,挤在一起的林蛙会分泌出一层白色黏液,分开后很快就会消失。

眼下正是林蛙的销售旺季,现卖现抓根本来不及。因此,从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前后一直持续到河水上冻,林蛙冬眠,工人每天都要进山捕蛙,之后暂养在这样的池子,卖的时候再从这里头抓就简单多了。林蛙个头越大价格越高,最便宜的每斤也能卖到100多元。

李富:这里头能上来多少不知道,看,没有上万差不多。

因为林蛙养得好,规模大,李富在当地可谓名声在外。这个市场里有很多销售林蛙的摊位,不少同行叫不出李富的名字,索性这样称呼他。

吉林省珲春市东市场商户衣站民:叫李大蛤蟆,反正凡是这玩意的都知道。

深山老林里的林蛙财富

吉林省珲春市东市场商户关庆兰:认识李大蛤蟆,谁都认识,好像珲春市是个人都知道,人家养蛤蟆时间长,没有人承包的时候他就承包了,人家脑瓜好使看中商机了。

李富:一开始不愿意听,后来李大蛤蟆就李大蛤蟆吧,不让叫也不行,都这么叫。

林蛙里蕴藏着什么商机,李富又是如何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呢?对于李富来说,林蛙圆了自己的发财梦,更让他过上了一种几十年来想都没想过的生活,以至于快60岁了,每一天仍过得充满悬念,惊喜和痛苦随时可能到来。

这里是珲春,一座与俄罗斯、朝鲜接壤的边境小城。上个世纪80年代,李富从一个偏僻的屯子来到这里,开饭店、跑运输、做边境贸易,上百万元的积蓄在当时实打实算得上是有钱人,那时的李富张扬、自信。

李富:我敢这么说,回我老家去整个我一趟川都没有比我强的,那你说吧,我混到今天不是靠我的干劲,靠我的毅力、坚持吗?

记者王丽红:他说得夸张吗?

深山老林里的林蛙财富

李富的妻子李春兰:不夸张,一点不夸张,对,那还挺含蓄的。

1996年,做农产品经销生意的李富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

在东北,很多地区都有吃林蛙的传统。黄豆大酱,柴火铁锅就可以做出一道正宗的酱焖林蛙。这道菜不光是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也是当地很多餐厅的特色菜。

吉林省延边自治州珲春市某酒店董事长林义国:我们正常是要贵客、贵宾来必须有蛤蟆这道菜,这是营养最好的、档次最高的、不可缺的一个美味佳肴。

东北的长白山脉及周边是我国林蛙的主产区。林蛙一般生长在气候湿润、没有污染的林地,要有高大的乔木、矮一点的灌木,还要有草本植物和枯枝落叶,这样才能保证水份不被蒸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