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肚菇、金福菇、秀珍菇、杏孢菇,这些珍稀食用菌在我国并不少见,但多个珍稀品种集中种植并形成规模却并不多见。在福建省南靖县郑店村,珍稀食用菌品种多达10多个,并且每年都有上亿袋的规模。然而,8年前,这个村却是以种植白背毛木耳闻名的,全村人改种珍稀菇都是起因于一个叫杨加金的人。
郑店村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种植白背毛木耳,到90代时,价格持续在每公斤20到30元,村民们靠白背毛木耳的巨大利润盖了楼房、铺了新路。1999年时,木耳价格却一路下跌,只有5元钱一公斤。
杨加金:“有一段时间白背毛木耳的价格很低,一公斤跌到5元,都不够成本了。”
村里80%的家庭两代人都以种植白背毛木耳为生,价格的暴跌让村民们非常绝望。
村支书杨国梁:“栽培食用菌就不能维持了。”
村主任杨志强:“大家都亏本。”
到第二年,白背毛木耳市场行情仍不见好转,已经习惯了种植木耳的村里人不知该何去何从。当时杨加金的木耳产量最大,出口日本市场受到了严重阻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日本客商那了解到,当时的日本市场对另一种食用菌——鲍鱼菇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利润丰厚,杨加金决定改种鲍鱼菇。
杨加金:“日本那边需要的鲍鱼菇是面比较黑的,肉比较厚的,所以我们就要去找一个比较好的菌种。”
为了找到好的菌种,杨加金专门去了福建的三明真菌研究,但发现那里的鲍鱼菇个头小,产量低,根本不能达到出口要求。然而,杨加金无意中却发现当地有一家企业已经培育了高产鲍鱼菇,产品也得到了国际市场认可。当杨加金找到这家企业时,对方却拒绝销售菌种。
杨加金:“后来我们就发现他们倒掉的废墟物里面那些菇头,他们加工切掉的那些菇头,我们就拿回来进行组织分离。”
杨加金种植白背毛木耳已经十多年,他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在郑店村勘称一流。只要有一株活体鲍鱼菇,他就能进行组织分离,培养新的菌种。拣到了那家公司倒掉的鲍鱼菇头,杨加金如获至宝,开始了长达半年的试验。
杨加金:“我们预先制作好培养机,然后把他们的菇头拿回来,就取里面的一个组织,来培养,然后再进行提纯,驯化。”
去掉劣质菌种,留下优良品种,杨加金在2000年秋天成功培育出了20万袋的鲍鱼菇,这些鲍鱼菇皮黑肉厚,每袋产量达到半斤以上,当他把这些鲍鱼菇销到日本市场时,对方却以量少为由将价格压到每公斤6元,这离他预想的每公斤10元还相差很远。
杨加金:“这个产品太少也不好,这个销路也销不出去,这个要由大家来种,集中收购,加工,这样才能卖到好价格。”
2001年春天,杨加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自己种植的同时想发动村里人一起种植。他提供鲍鱼菇菌种,回收后集体包装,再出口到日本市场,通过增加产量来提高价格。但村里人从没种植过鲍鱼菇,对杨加金都半信半疑。
杨加金:“如果没种成功,大家赚不了钱,谁跟呢,这个要能赚到钱,大家才能跟上来。”
村主任杨志强是杨加金的好朋友,他的父亲以前当村支书时就开始培育食用菌了,所有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同小异,正因为这样,当他得知杨加金要在村里推广鲍鱼菇时,杨志强对自己很有信心,第一个表示赞同。
村主任 杨志强:“在我们村,我们是属于大户了,我们种的量比别人多一点,那个技术上是比较全方位的。”
在杨志强的帮助下,杨加金说服了村里十几个种植大户。2001年4月,杨加金通过嫁接育种,又培育出50万袋的菌棒分发给了种植户。为了减少种植户顾虑,并保证自己能回收到足够数量的鲍鱼菇,杨加金跟第一批种植户签定了购销合同。
村支书 杨国梁:“一袋菇的产量是半斤左右,第一年跟他签定是每斤2.4元,这就一元多了,我们的成本是每袋5角左右,这样就可以赚钱了。”
现任村支书杨国梁顺利地将四万袋鲍鱼菇种植成功,按合同规定,当年6月到10月的2万斤鲍鱼菇全部卖给了杨加金,自己从中获得纯利润1.5万元。而杨加金把回收的鲍鱼菇进行加工,卖到深圳、上海等地,当年也从中赚到了10多万元。
村主任杨志强:“这个鲍鱼菇在国内当时还是比较稀奇的,价格很高。”
当时的鲍鱼菇每公斤10元钱,比白背毛木耳利润要高三四倍。消息在南靖迅速传开,当地农户纷纷要求种植。 杨加金再次从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带回了秀珍菇、猪肚菇和金福菇等四五个珍稀菇菌种。到2002年时,郑店村50%的村民都改种上了珍稀菇。
杨加金:“不只本村的,那还有隔壁村的,都轰动起来了,大家都想干。”
2003年开始,郑店村成了南靖的珍稀菇种植专业村,全国各地客商纷纷前来。为了卖上更好价格,种植户都选择自己销售给外地客商。杨加金不仅在货源上受到限制,在珍稀菇种植成本上,他发现自己也越来越竞争不过当地农户了。
杨加金:“管理费用比普通农户要高,农民自己家的菇房他自己去管理,他们能做到的,我们就不能跟他们抢这碗饭吃。”
为了避免跟农户的直接竞争,2007年夏天,杨加金投入200多万资金修建新的厂房,来种植普通农户无法常年培育的珍稀菇类。他的想法来自于当地另一家食用菌公司。
王瑞珩是这家公司的行政部经理,他们早在2004年就培育新品种杏孢菇了,价格比一般珍稀菇每公斤要高6元以上。
食用菌种植公司 王瑞珩:“夏天我们这里的温度都达到30多度,这种菇如果超过25度,它自己就会萎缩掉,所以农户不可能在夏天生产。”
这家公司原本也种植鲍鱼菇、袖珍菇和猪肚菇,但这三种菇类在自然条件下普通农户全年都能生产,量大促成价格下跌。就在公司出口产品到美国时,发现原本只能在冬天生产的杏孢菇在国外常年都很畅销,从2004年5月开始,公司就建立专门的保温室,利用空调控制室温全年培育杏孢菇。
食用菌种植公司 王瑞珩:“产量就是每天2到2.5吨左右。这个杏孢菇主要出口到美国,国内市场都是在大酒店。”
这种杏孢菇在南靖县的产量还很少,每公斤都能卖到16元钱。公司种植杏孢菇避免了直接与农户挣抢饭碗的局面。而农户的普通珍稀菇类在销往深圳、上海等地时,也能卖到每公斤10元左右。
农业局局长:“我们县里现在珍稀菇类大概有1.5亿袋,产值达到2.1亿,从业农户有3500户。”
现在,在南靖县除了珍稀食用菌,茶叶也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全县每年的茶叶产量1万2千吨,年产值达到6亿元,产品主要销往日本、广州、上海、北京等地。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