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养殖鱼技术_养殖农业鱼技术培训内容_农村渔业养殖技术

摘要: 稻鱼共生种养模式可在维护农业种植生产的基础上,应用稻田养鱼,有效提升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还能促进生态和谐发展。盐津县落雁乡根据当地生产实际,总结了稻鱼共生种养技术要点,包括水稻育秧、田块准备、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日常巡查、收获管理等,为后续该种养模式的高效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鱼共生;水稻;稻田养鱼;种养模式;落雁乡

落雁乡位于盐津县北部,年平均气温14.8℃,平均降雨量1215 mm,常年耕地面积26535亩,其中水田10005亩、旱地16530亩。近年来,落雁乡积极推广应用稻鱼共生种养农业生产模式,显著提升当地农业生产效益水平。

一. 水稻育秧

1、选择优质品种

选择抗病性强、抗倒伏、抗低温、生育期适中、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优质品种,如天香一号或宜香优品种。

2、苗床整理

苗床翻耕深度为10 cm左右,翻耕前撒施充分腐熟的有机粪肥每亩1600~3300 kg[1]。翻耕后苗床需平整细碎、无大土块和杂物,然后做畦,畦面宽120~150 cm,长度结合地势基本情况确定。

3、种子处理

盐水选种。50 kg水中加入食盐12.5 kg,将种子放入盐水中搅拌,将漂浮在水面的秕谷去除,保留饱满种子,清水洗净后备用。

浸种。用1%石灰水浸种2~3天,达到种子表面消毒的效果。

催芽处理。将消毒好的种子置于50℃温水中浸泡5~10 min,浸泡后用湿麻袋包裹,周边覆盖稻草保温,温度稳定在35℃放置12~24 h。种子破胸后除去稻草,保持在温度25~28℃、湿度80%即可,通常12 h后即可出芽。芽长2 mm后置于室内摊开炼苗1天,达到内湿外干效果后即可播种。

4、播种管理

当地育苗时间一般3月中下旬开始,4月前结束。播种7天后,秧苗70%立针时即可田间过水3~5 h。后续灌水不干不过水,过水过透水,过水结束后田间不保留积水层。幼苗生长至1叶1心时温度控制在28~32℃;2叶1心时温度控制在24~28℃;进入3叶期温度控制在20~24℃[2]。

二. 田块准备

1、地块选择

选择周边水源充足、水质洁净无污染、排灌便利、田间土质保水能力强的田块。梯田中进行稻鱼共生种养时,需确保稻田不易被洪水冲刷、光照充足。

2、基础建设

农闲时对田埂进行加高、加固,高度一般要比普通稻田田埂高出至少50 cm,宽度增加60~80 cm,捶打结实,避免大雨天气水溢出田埂造成鱼群逃走。田埂两侧可种植大豆、辣椒等经济作物,提升土地利用率。

结合灌溉地势,在田埂间分别设立排水口、开水口各1个。根据田块大小设置溢洪缺口1~2个,宽度在40 cm以上。田间各缺口处安装拦鱼栅,避免鱼群逃走[2]。

田间的一边挖深100~120 cm的鱼凼,鱼凼面积为田间总面积的8%~10%。田间耙平整地栽秧后,挖1~2条鱼沟与田边的鱼凼联通,鱼沟深50 cm、宽80 cm,可以结合田间地势采取“一”“十”“二”“井”“田”等形状。

三. 稻鱼共生种养田间管理

1、秧苗移栽

秧苗移栽的时间一般为5月初,秧苗4~5叶期,秧龄35~40天。采取宽窄行方式定植,定植规格为(0.3+0.15)m× 0.12 m,每亩2.5~3.0万丛。

2、鱼种放养

秧苗移栽后7~10天投放鱼苗,投放前使用5‰食盐水浸泡5 min进行消毒。鱼苗建议选择品种为草鱼、鲤鱼、鲫鱼,比例为30%、60%、10%。投放鱼苗每尾质量为0.25~0.30 kg,每亩投放20 kg[3]。

3、饲养管理

(1)水位与水质调节

水稻防水晒田时可以将水位控制在鱼沟下,确保鱼群不会缺水。水稻进入拔节期后可以逐渐提升田间持水量,提高水位,促进水稻生长。水稻田中的水质通常偏酸性,对鱼群生长有一定不良影响;水稻收割后,残存稻茬腐烂后会造成水质变差,因此收割时尽量降低稻茬高度。养鱼期间需定期撒施生石灰,调节水质。

(2)投喂饵料

鱼苗放入的头5天左右,每天投喂1次豆浆,每万尾鱼苗投喂豆浆2 kg即可。随着鱼苗生长,长度为1.5~2.0 cm时可以投喂麦粉、菜枯粉等,每万尾投喂量2~3 kg。鱼苗生长至3 cm后,投喂饵料可以为鱼饲料、浮萍、细糠等,投喂量随鱼苗生长逐步增加。晴天、水体深、鱼生长健壮时,可适当增加投喂量;天阴、闷热、水浅时投喂量减少;水温下降至10℃以下时停止投喂。肥料既可以作为水稻生长的营养供应,同时也可以为杂食性鱼类提供饵料,通常每半个月每亩施入充分腐熟有机肥25~50 kg。

四. 病虫害防治

1、稻田消毒

鱼苗放养前,使用生石灰、次氯酸钙等药物全田撒施消毒。每亩均匀撒施生石灰25~40 kg能够杀灭田间致病菌、害虫、青泥苔等有害生物;同时可中和田间酸性土壤,改善田间土质。生石灰消毒处理后7天左右即可放入鱼苗充水养殖。

也可每亩撒施次氯酸钙3 kg稀释后溶液,间隔1~2天后注入清水,间隔3~5天后即可放养鱼苗。

2、鱼苗消毒

鱼苗放养前使用3%氯化钠溶液、或0.8%硫酸铜溶液、或2%高锰酸钾溶液洗浴10~15 min即可。

3、饵料消毒

饵料投喂前,特别是投喂水草、浮萍类的植物性饵料,可以在投喂前使用6 mg/kg次氯酸钙溶液浸泡20~30 min,避免饵料不洁发生鱼类疾病。

五. 日常巡查

移栽期间应将鱼群赶回至鱼沟中,秧苗返青后再田间养殖。巡田应坚持早晚各巡查1次,早上巡田时观察鱼群的浮头和患病情况;傍晚巡田时检查鱼群的取食情况,根据剩余的饵料量调整投喂量。如发现鱼群清晨浮头较多,建议灌活水串田,提升水分溶氧量。巡查期间,检查田埂是否有鼠洞、崩塌、渗漏等问题;关注鱼沟杂草、淤泥情况,及时清理鱼沟底部的杂草、残饵。

春季旋耕插秧、夏秋采收期间,避免泥浆回流至鱼沟内部。夏季高温时需在鱼沟向阳侧搭建遮阴棚,提升鱼沟水位,避免因夏季鱼沟水位过浅、水温较高造成鱼群生长发育不良。定期检查各排水、出水口拦鱼栅的完好性,避免鱼群逃逸。

六. 收获管理

通常水稻收割后再捕鱼,鱼群依照规格大小分类,满足市场规格的销售,不足的可转移至其他水域继续放养。捕捞时需先将捞起的鱼放置在清水或活水网箱中暂时养护1天,使其吐尽口腔和鱼鳃中的污泥,然后再售卖或消毒转塘继续喂养。

七. 结语

稻鱼共生种养模式是最大化发挥水稻、鱼共生互利的农业生产模式,需全面掌握稻鱼共生种养基本操作技术,才能确保水稻与鱼群的双丰收,实现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促进农业生态良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卫君. 山区微流水生态型稻鱼共生种养技术[J]. 基层农技推广,2018,6(7):115~118.

[2] 殷建平. 浅谈稻鱼共生的技术措施及效益分析[J]. 中国水产,2018(3):78~79.

[3] 黄金兰,张学艳. 稻鱼共生系统水稻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J]. 新农业,2018(1):12~13.

作者单位:云南省盐津县落雁乡农业农村和集体经济发展中心;云南省盐津县农业农村局;云南省万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2024年出版12期,刊号:CN11-5436/S。

邮发代号:82-133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