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宿迁特色产业村”联伍:“蔬菜村”的转型致富经

刘宝善(左)与技术员讨论病虫防治。

宿迁网讯(记者 张立婷 通讯员 郭冠云)湛蓝天空下,联伍村一排排精致洋房在绿荫中露出白墙;广场上,老人闲坐畅聊,孩子追逐打闹,各有各的乐;田野里,白亮亮一片,高标准的蔬菜大棚一眼望不到边……

联伍村,位于宿城区东南方,是罗圩乡的“北大门”,更是宿迁的“菜篮子”。

3月27日下午,都一点多了,联伍村党支部书刘宝善还没顾上吃饭。这些天他尤其忙碌,今天外地团队前来调研学习乡村振兴经验,明天要参加区里培训……喝了两口水,刘宝善跟记者聊起了联伍村。

现在的联伍村是远近闻名的模范村,时光倒退十几年,却是另一番模样:那时村里人均年收入大概两三千元,差不多是现在的五分之一,村民住的也都是自建平房,青壮劳力纷纷外出务工。

当一个村子,二三十岁的人不会种地、四五十岁的人不愿种地,大量农田被抛荒,人烟日渐稀少,一天天变成“空心村”,该如何凝聚力量、振兴产业?

2007年底,联伍村率先对本村七组、八组600余亩土地进行流转,建蔬菜大棚。

一开始,村民们听了直摇头。几十年来,习惯了一季稻、一季麦,哪里种过什么经济作物?在村民犹豫不决时,党员孙家举第一个报了名。在党支部动员下,大户孙军、刘善宏、胡幕献等纷纷加入了联伍村联农合作社。经努力,联农合作社与温州、杭州签订专种大青茄子的合同,与南京、上海签订了美国西芹、文图拉芹菜的购销合同。

“一亩园,十亩田。”大户们用效益证明,联伍村搞蔬菜种植是成功的。“一个大棚种两茬,冬种茄子夏种芹,亩均纯收入万把块。”孙家举说,“种一季稻一季麦,亩均纯收入有2000元就不错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