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致力于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尽其所能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就是玉溪市红塔区政协委员、云南快大多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保和。

砸掉“铁碗”捧“泥碗”

杨保和出生于红塔区春和街道马桥村一个农民家庭,从小深知农民的艰难。

他就读云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毕业后,在红塔区畜牧局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15年。15年里,他走遍了红塔区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与许多养殖户建立了深厚感情。

本来,端着“铁饭碗”的杨保和只想这么踏踏实实地干下去,用技术帮助农户实现养殖脱贫。后来他改变了初衷,他决定辞去公职,创办养殖场,带动就业,带领农户发展养殖业,和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说干就干,他很快在玉溪创办了云南快大多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快大多公司”),先后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党支部书记等职。

历经20多年发展,在杨保和的带领下,快大多公司团队抓技术、抓队伍、抓产品研发、抓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成长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创新型企业,建立了李德发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快大多公司团队还被评为云南省无抗环保饲料研发团队,玉溪市高层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市内市外助脱贫

作为红塔区第三、四、五届政协委员,杨保和始终坚守一名政协委员尽责履职的情怀,带领快大多团队发挥技术优势,投身脱贫攻坚,助推产业扶贫,勇担社会责任,通过定向扶贫、建档立卡户直补、个人结对帮扶、教育资助等方式实现精准扶贫。

红塔区洛河乡把者岱村是红塔区的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贫困户188户。在红塔区工商联牵头下,快大多公司与把者岱村签订了村企对口扶贫协议。2017年3月,公司出资12万元,为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良种仔猪100头,对50户养殖户组织了养殖技术培训,指导养殖户进行生态养殖,总收入达50多万元,27户贫困户每户增收近2万元,为山区养殖产业脱贫树立了典型模式。

随着近年来产业优势定向扶贫经验的积累,快大多公司主动把产业定向扶贫延伸到红塔区外、玉溪市外。

产业扶贫见实效

除了产业帮扶外,该公司还在玉溪市、红塔区扶贫办的指导下,与红塔区洛河乡、高仓街道等乡镇(街道)的12个村组91户山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养殖扶贫协议,对签订合同的养殖户使用快大多饲料,按照低于市场价格的20%给予优惠,以直接补贴的方式促进了贫困农户的脱贫致富。

另外,杨保和在带领公司员工、支部党员挂钩帮扶洛河养殖户和研和街道可官社区师家塘建档立卡30户114人时,多次带领公司技术员走进养殖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与他们交流生猪养殖中的技术问题,实现点对点精准扶贫。

在快大多公司的帮助下,洛河乡生猪养殖由2012年的4000头发展到2019年的年出栏肥猪1.1万头,实现农民增收200多万元。

“知识能让人掌握一门技术,能够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能够有尊严地回报社会。”杨保和深知教育对贫困家庭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快大多公司党支部与师家塘村党支部签订了共建学习型、创新型支部协议,对考入上一级学校的优秀学生给予奖励。

杨保和始终坚持在做强做大企业的同时,发挥企业产品研发的技术优势,以加强对群众养殖技术的培训输出,通过产业优势定向扶贫,实现扶贫与企业发展共赢。

他常说,扶贫的目标不是让贫困户接受资助,而是让他们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是“济一时之贫”,而是“开终身财富之源”。(张莹莹通讯员张晖)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