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

2016年来,以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为契机,云岩区始终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立足帮扶地茶叶、食用菌、绿壳鸡蛋、经果林等主导产业,从资金投入、产业选择、技术指导、销售渠道、品牌包装等方面下功夫,向着“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不懈奋斗。

五年来,云岩区帮扶的项目有肉牛养殖、胡蜂养殖、蔬菜经果林种植等70余个,覆盖带动贫困户12.6万人,为帮扶地产业发展扶出了一片艳阳天。

一抹清茶香 一本“致富经”

一片叶子写传奇,一个产业富百姓。

2016年,是云岩区结对帮扶印江县的第一年。根据省委关于经济强区帮扶贫困县的部署,云岩区委区政府要求,坚持以产业为支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帮扶模式,用好用活帮扶资金帮助帮扶地发展1至2个特色优势产业,将“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式”扶贫,增强脱贫攻坚的可持续性,激发贫困户致富的内生动力。

围绕这一要求,云岩区深入帮扶地调研走访,最终确定帮助印江县缠溪镇湄坨村及罗场乡广东坪村发展茶产业,打造茶旅一体化项目。

方向定,实践行。2016年,云岩区投入财政帮扶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国茶园景区打造、配套设施建设、老茶园改造200亩、新植茶园100亩、机耕道修建等。

2017年,继续安排财政帮扶资金200万元用于缠溪镇国茶园项目建设,完成茶园土地流转600亩、茶园管护600亩、茶园加工厂房扩建及国茶园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

5年来,在帮助印江县发展茶产业的道路上,云岩区投入财政资金485万元,帮助发展茶叶项目6个,覆盖乡4个、村11个,带动贫困户800余户4000余人。

目前,缠溪镇茶旅一体化项目每年固定用工帮助解决就业30人,月工资1500元至1800元,年人均务工收入12000元至21000元。如今,印江县茶产业蓬勃发展,万亩茶园连绵起伏,以“团龙贡茶”“湄坨国茶”“洋溪绿茶”“合水抹茶”“沙子坡白茶”“梵净山红茶”为代表的茶产品,穿越大山走进繁华都市。

一朵小蘑菇 一条“致富路”

近年来,在帮扶过程中,云岩区瞄准食用菌产业发展契机,大力实施食用菌产业项目进行帮扶,围绕“绿水青山、黔菇飘香”“青山绿水、黔菇味美”品牌内涵推进食用菌产业“裂变式”发展,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缠溪镇下铺子村食用菌种植项目是云岩区众多食用菌产业帮扶项目之一。云岩区为该项目注入种子资金100万元,项目2018年3月建成,产业规模120亩。该项目为下铺子村集体经济项目,可带动230人务工,惠及困难群众276户959人,困难户(农户)在合作社首先通过土地入股、一次性租赁等6种土地流转模式增收;基地产生效益后,将所得利润按“1:2:7”的比例进行分红,即10%作为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金积累,20%作为全体村民集体分红,70%作为现有困难户分红。

值得一提的是,在帮助食用菌产业“种”的同时,云岩区更注重“销”,积极对接贵阳农产品物流园,为印江县梵净山菌业有限公司、棒棒菌业公司协调销售窗口,仅2019年累计销售食用菌3200余万元。

在开阳县、望谟县打易镇,云岩区也积极复制下铺子村食用菌种植的成功经验。2019年至2020年,先后帮助开阳县城关镇顶方村利用大棚种植羊肚菌,帮助打易镇长田村、山平村及边王村种植鸡枞菌、木耳等,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0万元,新建大棚20个,种植鸡枞菌3万棒、木耳10万棒。

朵朵蘑菇,撑起了村民的美好明天。

一枚绿壳蛋 一片“致富情”

绿壳蛋鸡是长顺县的四大特色产业之一。云岩区帮扶长顺县长寨街道以来,紧扣当地特色产业布局,在帮扶地发展绿壳蛋鸡产业,从蛋鸡养殖到鸡蛋销售,云岩区搭建起“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及“超市专柜”、线上线下双重发力的产业服务路径。

在长寨街道牛坡村、新民村,结合村里发展产业的愿景,云岩区投入帮扶资金48万元(牛坡村28万元、新民村20万元),发展绿壳蛋鸡养殖,牛坡村采购鸡苗15555羽、新民村采购鸡苗11111羽,受益困难户24户81人。项目采取“村委会+合作社+困难户”的运作模式,由村委会委托合作社进行饲养管理,合作社与困难户签订为期三年的扶持协议,同时优先雇佣困难户到合作社务工。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云岩区还担纲起“技术培训指导、销售服务指导、品牌包装指导”三重角色。技术支撑上,切实深化与贵州省农科院(贵州金农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委派蛋禽养殖专家赴当地开展技术培训及指导,确保产蛋量;产销衔接上,在辖区45家惠民生鲜超市设置销售专区,打通绿壳鸡蛋销售渠道;品牌包装推广上,打造名优特产礼包,通过“遇见·贵州”电商品台进行宣传推广,不断扩大产品销路。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秋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