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2023年10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省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考察,叮嘱大家要继续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

秋葵种植基地_江西秋葵种植致富_致富江西种植秋葵视频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诗人笔下的婺源,粉墙黛瓦,美如水墨。新年来临,盛雪之后的婺源宛如仙境,迎新民俗文化活动轮番上演,龙灯、傩舞、徽剧、抬阁,赋予“中国最美乡村”独特韵味。

江西秋葵种植致富_秋葵种植基地_致富江西种植秋葵视频

参天古木,绿树成荫,一湾清水吸引了无数前往探幽赏景的人

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千年古村石门村,在这个仅有512名村民、面积约4平方公里的小村庄,总书记考察调研了50多分钟。

沿着婺源饶河边游步道行进,岸边草木繁茂,绿树成荫,游步道旁的古树都挂着保护牌。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凤莺边走边向总书记介绍,婺源农村有个传统,村民特别喜欢在村头水口、房前屋后种植树木,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沿袭至今。

在连片的参天大树中,一株“一半枯木一半春”的枫杨树格外引人注目。为何不将枯树清理?张凤莺说:“这里是湿地公园,虽然有的树木自然老化,我们还是会尊重原生态,保护好一草一木。”

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绝佳的生态环境,使得这里成为国际鸟类红皮书极危物种——蓝冠噪鹛的栖息地。羽色靓丽、叫声婉转的蓝冠噪鹛曾一度消失,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1919年,婺源发现了3只蓝冠噪鹛标本,但从1923年之后长达70余年里,再无发现蓝冠噪鹛的记录。直到2000年这群“消失的精灵”才再次现身,之后每年4月至7月,蓝冠噪鹛都会如约而至,在两岸的古树上筑巢繁衍。

“在蓝冠噪鹛展示牌前,总书记停下脚步,边看边询问蓝冠噪鹛的发现时间、现存总量和生活习性,叮嘱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种珍稀物种。”张凤莺一一向总书记作了汇报。

“蓝冠噪鹛全球种群数量仅有250余只。这里古树多、水质好,才能引来如此珍稀的鸟儿安家。”张凤莺说,蓝冠噪鹛选择这里安家看似偶然,其实却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风向标。这得益于持续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推广活动,以及厕所革命、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深入实施。

致富江西种植秋葵视频_江西秋葵种植致富_秋葵种植基地

每年蓝冠噪鹛到来时,张凤莺都会仔细巡护,让鸟儿安心繁衍生息

蓝冠噪鹛成为石门村好生态的“代言人”,村民也悉心守护着这张“生态名片”。石门村自古就有“生子植树”的传统习俗,村里还将生态保护和爱鸟、护鸟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

每年蓝冠噪鹛到来时,村民会自发组建护鸟队开展巡护,让蓝冠噪鹛安心繁衍生息。“顺应自然、爱护自然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会守护好这些精灵,让它们永远落户在这里。”石门村村民俞金花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让石门人吃上了“生态饭”,发起了“山水财”。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愿意来这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静静地看一看山水,听一听鸟鸣。

“林阳民宿”老板王土英说:“总书记寄语我们要发展旅游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好乡村旅游资源。两年前,我返乡把旧房修缮成民宿,仅2023年国庆假期,我家民宿一周的营业额就达到1万多元,真是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

近年来,石门村结合秀美乡村建设打造了一批生态景观,餐饮、民宿、旅游、茶产业等新业态纷至沓来,2022年,石门村接待游客3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2.65万元,较之2013年增长了整整6倍。村民过上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幸福生活。

“一个村”与“一只鸟”和谐共生的故事是婺源坚持“两山”理念、促进“两山”转化的生动缩影。尽管正处深冬时节,石门村还是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那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是日子越过越好的有力印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