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鲜食玉米”,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实际上,大家所熟知的“水果玉米”就是鲜食玉米的重要代表。鲜食玉米包括甜、糯、甜加糯和笋玉米等可以蒸煮或生吃的玉米新类型,兼具粮、果、蔬3类农产品营养特点,营养全面且均衡,是不可多得的好看、好吃、好营养的“三好”健康食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种植面积达2200多万亩,广东省是中国最大的生产区和消费区。鲜食玉米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在南方地区脱贫攻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对鲜食玉米育种的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北京农业大学于1968年育出了我国最早的甜玉米品种“北京白砂糖”,而广东省是鲜食玉米种植最早的地区之一。

扎根广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鲜食玉米遗传育种与产业化团队(下称鲜食玉米团队)在鲜食玉米育种方面已有近30年的研究历史。团队共积累了4000多份甜糯玉米育种材料,是全国拥有资源和培育最多、基础研究最强、人才力量最全的鲜食玉米创新团队之一。鲜食玉米团队始终不忘习总书记关于科技兴农的重要指示,不忘为农民培育优质品种的初心,在人才培养、理论创新、服务“三农”等多个方面齐头并进,给“十三五”农业科研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团队建设,选锋且重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鲜食玉米团队在选人用人时重才亦重德,不仅看重学术水平,更注重德才兼顾。每每招纳新成员,团队都会先前往其所在学校进行考察,与原导师进行交流,关注个人的品德修为。新成员加入后,团队还经常组织开展交流谈心、文体活动等,着力营造和谐友好的团队工作氛围,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协作力,为学术研究顺利开展打好坚实基础。

科研创新,人才为本。考虑到人员年龄结构以及研究方向的拓展,“十三五”期间,团队下大力气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引进青年人才,并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着力做好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传帮带的团队建设。目前,团队成员共12名,其中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4名;博士学历8名,硕士学历2名;团队成员中有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10名。近五年,团队成员晋升正高职称1名,晋升副高职称2名,晋升中级职称4名,引进博士3名,培养或联合培养研究生4人。学科带头人胡建广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公示),还担任了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种子协会鲜食玉米分会副理事长,并被聘为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指导专家,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九、十届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第一届财政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图片说明

深耕领域,择难而专攻

近30年的研究历程、4000多份的育种材料,鲜食玉米团队有着深厚的科研基础。团队前期培育的国审品种“粤甜3号”“粤甜16号”“粤甜13号”“粤彩糯2号”长期作为国家甜玉米区试和广东省甜、糯玉米区试的对照品种,逐渐成为国内育种的重要力量,推动国家和我省鲜食玉米育种的不断进步。

图片说明

“十三五”期间,鲜食玉米团队坚守优势,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培育新品种,以第一完成人申报国家新品种保护权20余项,12个新品种获得国家审定。2018年,“粤甜27号”替代“粤甜16号”,被推荐为国家东南区和西南区甜玉米区试新对照品种。“粤甜28号”的知识产权使用权转让费达500万元,创下了国内甜玉米品种使用权转让费的最高记录。此外,团队还十分注重协调创新和多元化发展,在坚持高产、优质、抗逆育种的同时,系统开展了高花青素甜、糯玉米、甜加糯玉米和高营养素鲜食玉米的种质创新,培育出一批优势特色新品种,如粤甜黑珍珠2号、粤高维E1号、粤高叶酸2号、粤彩糯2号等,提供高营养特色玉米品种,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拓展国内鲜食玉米育种新方向。团队科研成果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广东省推广一等奖2项。

图片说明

鲜食玉米新品种现场观摩会(湛江市麻章区)

团队坚持自我发展的同时,针对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国内外优势团队合作,致力于提升鲜食玉米营养品质的基础研究和品种改良研究。团队率先开展了甜玉米抗病分子育种研究,开发了抗南方锈病和抗茎腐病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成功应用于甜玉米资源的抗锈病和抗茎腐病育种;系统研究了国内应用的甜糯玉米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育种潜力,解析了鲜食玉米资源的局限性,为未来鲜食玉米育种提供了新的路径。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甜玉米基因组组装、295份甜玉米资源全基因组测序、籽粒发育的转录组测序和代谢组分析,建立了其叶酸、维生素E、维生素A原和铁、锌、硒等营养品质性状数据库和食味品质数据库,挖掘了一系列关键基因并开发了分子标记,为团队研究工作进入国际前沿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说明

高叶酸鲜食玉米新品种现场观摩会(阳春市)

科技特派员,务实而戒虚

小农业关乎大民生。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的收官阶段,农科人员都深知自己身上的使命与担当。鲜食玉米团队成员始终不忘初心,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栽培管理方法带给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助力科技兴农。

团队共有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10名,他们深入广东省玉米主产区和边远山区,传授鲜食玉米种植和病虫草害防治技术,通过手把手技术指导、现场观摩会交流培训和课堂专业讲解,促进鲜食玉米优良品种和绿色高效轻简生产技术在广东省和全国其他地区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广东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鲜食玉米团队建立的甜玉米“一耕两免”轻简绿色化栽培技术模式(整地起垄后种植一季后连续两季免耕种植,地膜覆盖防草、育苗移栽保全苗和壮苗,秸秆整株覆盖垄沟还田且保水控草,有机替代化肥和配方缓释肥使用,绿色化病虫害控制技术等)经专家鉴定和现场验收,该技术模式可减施化肥22.2%、农药31.3%、生产成本减少16.7%,增收887.7元/亩,在惠州、广州、湛江和肇庆等地已成功推广应用了100多万亩。

图片说明

甜玉米“一耕两免”种植模式在惠州汝湖镇的示范现场

图片说明

团队农村科技特派员在阳春市科技下乡指导企业抗涝救灾

团队也一直致力于鲜食玉米全产业链发展,更加注重鲜食玉米精深利用,坚持科研为企业服务、为产业服务。团队通过与华南理工大学科学家合作,开发了甜玉米汁产品,并成功在“深圳一个玉米科技有限公司”转化和商业化应用,支撑“纯粒源”商标和“纯粒”玉米汁产品及品牌的发展,该产品成功在盒马生鲜、OLE超市、百果园等平台销售,促进了我国鲜食甜玉米的全产业链发展和精深加工利用。

图片说明

纯粒玉米汁入驻深圳盒马生鲜超市

图片说明

纯粒玉米汁生产线(中山市百富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在科普宣传方面,团队参加中央电视台2套“消费主张”栏目“鲜食玉米成新宠”专题录制、参与编写了《让优质的鲜食玉米走进千家万户》科普知识手册等,向大众科普宣传,让更多人认识了鲜食玉米的“奥妙”。

图片说明

胡建广研究员在中央电视台2套进行鲜食玉米科普讲解(2018年11月)

科技创新是国家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量,省农科院鲜食玉米团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继续扎实开展科研工作,力争不断推出新成果,谱写“甜蜜事业”新篇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