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仁村的肉鸡一枝独秀
8月18日,记者一行驱车20余公里来到此行目的地——东辽县泉太镇德仁村。在兴农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有的员工正从一辆大货车上将一袋袋玉米卸至传送带上进行入库工作,有的员工在有条不紊地操作着粉碎机粉碎玉米……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厂内饲养的品种是爱拔益加肉鸡,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这一车玉米近30吨,主要用于加工成混合饲料。”该合作社法人赵政指着厂内的饲料储存间向记者介绍说,浓缩料需要按一定比例掺入玉米配合后再饲喂,能有效防止各种营养缺乏症的发生,以满足育成鸡生理需要。
当日,记者一行在赵政的带领下,走进一栋现代化鸡舍,记者看到自动供水、自动供料、自动通风、自动控温、湿帘自动降温等自动化控制系统一应俱全。51岁的该村1组村民韩峰在鸡舍内正在检查温度,他指着钢架笼一侧的一根水管说,这是给鸡喂水的水线,用于小鸡喝到水、喝好水。除此之外,合作社还引进了鸡粪发酵设备,平均每天能处理20立方米鸡粪。经过处理的鸡粪被生产为有机肥,既绿色环保,又产生循环利用的价值,还促进了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现在一月能赚3500多块钱。”说起在家门口就业给村民带来的改变,韩峰满脸都是喜悦,不用出门,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能照看家人,还能照顾庄稼,待遇挺好。
据了解,该合作社安置农村劳动力近20人,村民们在家门口增收的同时,还学到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创业增收致富渠道。
“兴农肉鸡是泉太镇通过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该镇党委书记韩鹏说,下一步,他们将以兴农肉鸡为示范引领,打造肉鸽品牌,不断提升全镇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带动更多的村庄实现村强民富。(作者:赵强 胡希伟 杨长城)
东柳村的肉牛膘肥体壮
生活在农村的朋友常常能听到“只有千斤猪、没有千斤牛”这句流传很广的俗语。但在东辽县白泉镇东柳村七组的东辽县溪德农牧业有限公司,这里的肥牛个个膘肥体壮,重量均在千斤以上,更有体重达到近三千斤的巨牛。
2019年3月29日,在肥牛市场摸爬滚打了18年的赵德林投入3000万元注册资金,建设了总占地面积51864平方米的肥牛养殖基地。目前,该公司的5栋牛舍总面积达到了31350平方米,附属配套设施面积3011平方米,存栏肉牛500余头。
为提升肥牛肉质品质,公司创始人赵德林在牛舍建筑格局上采用了圈舍和运动场一体化建设技术,在有效避免雨水冲刷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实现了牛粪自然降解,同时,实现了牛均生活空间达到30平方米的最大化饲养空间,实现了每头牛在一个饲养周期多增重50公斤、效益增长1800余元的最佳收益。
好品质的牛肉离不开高转化率的天然饲料。为使肥牛成长更加自然,赵德林给肥牛配比饲料时,不仅必须要有黑土地生长的秸秆及谷物,更是精心从白城市选购营养价值更高的羊草融入饲料。同时,他还采取科学配比及牧业饲料存储新技术,建起了具有饲料营养高转化的仓储窖池,从最根本上保障了肥牛肉质品级。
随着肥牛经营模式的稳定及市场对高品质肉牛的需求不断增大,赵德林在场区内又规划出地块扩建饲养面积。目前,4栋高标准养牛棚建设工程有序进行中。记者了解到,远在浙江省乐青市的合作商也对赵德林养育肥牛的经营模式给予了高度关注。
赵德林表示,随着肥牛生意的顺利经营,自己也将积极投身到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去,用养肥牛的经验及本领引领更多村民群众一起致富。(作者:刘鹰)
小良村的平菇多不愁卖
近日,在东辽县小良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放眼望去,一排排菌包摆放得整整齐齐,几名工人正聚在菌包前,忙着将食用菌料装进菌菇培养袋里。在另一边,运输菌棒的叉车来回穿梭,工人们套袋、装卸、搬运,各司其职、默契配合、一派繁忙。
基地负责人李晓强向我们介绍:“棚里的这些菌棒,只要达到适合的温度,每20天左右就可以长出鲜嫩的平菇。”平菇容易种植、产量高、价格大众化,而且生长周期短、采摘期长,前来收购平菇的客商和村民赞不绝口。每年产平菇20万斤左右,产值可达30多万元。李晓强说:“目前,平菇一般销往周边大型批发市场,因为我们的蘑菇都是绿色食品,根本不愁销路,再多一点全部销往黑龙江、辽宁等地市场。”
当记者问起李晓强为何选择种植食用菌时,他说:“我从小便外出打拼,和身边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到城里打工谋生,做过服务生,也开过火锅店,付出了很多辛苦,但收入却并不可观,久而久之便放弃了。后来去外地寻找商机,偶然间遇到平菇种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回乡发展特色种植,一干就是八年。”李晓强说,平菇种植过程中的装袋、封口、翻袋、注水、采摘等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村民在这里打零工,按照个人所长明确分工,活儿也不算累,每天能拿80-150元不等,是个短、平、快的增收致富好项目。在这里既能打工赚钱,又能照顾家里,很多村民都说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了。
为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做好平菇产业,李晓强认真学习制菌种和蘑菇生产加工等技术,成立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持续做好大棚的改造工作。小小平菇不仅发展成了大产业,还成了村民发家致富的好宝贝。(作者:刘彬 李霞)
双城村的香瓜又脆又甜
香瓜,被誉为世界十大水果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苹果酸、维生素、甜菜茄、粗纤维和矿物质等,也是东北地区夏季水果的“美味担当”。
近日,记者听朋友念叨馋东辽县云顶镇双城村的香瓜了。“一个香瓜能馋这样,至于吗?”记者不解。朋友说:“你不理解,肯定是没吃过那里的香瓜。那瓜,那口感,那甜脆,那……反正,你自己吃过才能体会我现在的心情。”
听了朋友的话,向来喜欢发掘新事物且爱较真儿的记者第二天就结合业务拉练,到东辽县云顶镇双城村一探究竟。
从市区出发一路向西,30公里的车程,到达东辽县云顶镇双城村。进村不远处,就看见了一排排整齐的果蔬大棚在耀眼的阳光下闪闪发光。这,就是传说中种出高品质香瓜的大棚!
双城村党支部书记伍明明告诉记者,8月中旬,香瓜已罢园。所以,只有来年才能品尝到。面对记者带来的问题,伍明明介绍得津津乐道。
云顶镇位于东辽县西北部,地处东辽河下游、二龙湖上游,是长白山余脉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温带半湿润地区。全镇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瓜果甜度高。近年来,在镇党委的正确带领下,双城村的特色农业经济呈现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双城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成立了由云顶镇双城村党支部书记、云顶镇第一联合党支部书记伍明明担任法人的东辽县城明种植专业合作社。2020年,共建设55栋冷棚(香瓜大棚)、4栋暖棚。年净收入可达到150-200万元,为100余人解决就业。农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村党支部负责土地流转、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环节。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设党员示范帮带香瓜大棚,村集体每年可分红5万元,实现了村集体与合作社的双赢发展。
负责看护大棚的村民看到记者等新面孔,说道:“又是来买瓜的吧?又白跑一趟,今年的香瓜已经罢园啦,明年五月再来吧!”
伍明明告诉记者,这里白天炎热、夜晚凉爽、昼夜温差大的独特条件使得瓜果格外甜,且双城村种植陆地瓜已有五十余年的成熟经验,加上他亲自到山东寿光学习现代温室育苗经验,2月育苗、5月成熟的棚瓜,在出果期为瓜苗浇灌牛奶、白糖,这就是这里的香瓜招人馋的原因所在!(作者:咸凯慧 王超)
德智村的肉鸽“歌声”嘹亮
8月18日,记者来到东辽县泉太镇德智村三组的吉林省诚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只见5栋标准化鸽舍依次排开。当你踏进任意一栋鸽舍时,嗬!一列列、一排排摆放整齐的鸽笼便呈现在你的眼前,吃食、孵化、育雏,数不清的鸽子在鸽笼内来回踱步,好一派繁忙景象。
吉林省诚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集养殖、种植、农业机械服务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公司成立6年多来,累计流转、代种土地2万余亩,开发水源地涵养林,安置就业30余人,实现户均收入4万元以上。公司建有科学完备的疫病防控体系及病死鸽焚烧炉,建有化验室、消毒室、公用及辅助配套设施与粪便处理体系。目前,公司拥有东辽雪鸽种鸽3万对,年可出栏肉鸽30余万只、鸽子蛋10余万枚。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近几年来,我国肉鸽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从事肉鸽养殖投资少、周期短、疾病少、收益高。老话说“一鸽胜九鸡”,无论是鸽子肉还是鸽子蛋,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鸽子蛋还被称为“动物人参”,这使肉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徐厂长告诉记者,公司将利用地处群山环绕、地理环境优越、空气质量好、土地无重金属和农残污染的优势,扩大生产,在现有的5栋标准化鸽舍和1栋育种鸽舍的基础上,扩建两层共两千平方米的标准化鸽舍,扩大养殖规模。待建设完毕、设备配备齐全后,预计年存栏种鸽可达14万羽左右。徐厂长说:“经过多年的经营,我们已经形成了集养殖、孵化、宰杀、加工等工序为一体的产业链和固定的销售市场,希望可以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养殖、共同致富。”(作者:陈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