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季节
金针菇的栽培季节,是根据其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所需要的最适环境条件而确定的。采用自然季节性栽培,应参照当地自然气温的变化规律,确定栽培适期,以满足金针菇低温出菇的要求,使出菇阶段的温度保持在5℃~15℃的范围内,就可能取得优质高产。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气候不同,同是一个季节,气温差异甚大。因此,在安排栽培时期时,必须掌握金针菇低温出菇的特点。
根据各地栽培实践,金针菇栽培适期大致确定如下:
有时冬季霜期短,春季气温回升快,一般,于9月中下旬接种发菌,最迟不超过10月上旬,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进入发菇期。一般9月中下旬气温在20℃~25℃,正适合金针菇菌丝生长,进入11月下旬,气温逐渐下降到10℃左右,正适合出菇的温度要求。接种过早,因气温高,温度大,易染杂菌;过晚,往往出一潮菇后,因气温过低而不再出菇,影响产量和效益。在低温条件下培育的金针菇,商品质量好。可根据当地气温变化情况,灵活掌握,确定栽培的适宜时期。
栽培工艺
金针菇栽培,分为瓶栽、袋栽和生料大床栽培3种。瓶栽,栽培工艺较复杂,一次性投资较大,且生产过程中瓶子容易破损,成本较高。袋栽,操作比较方便,省去了子实体套筒手续,简化了栽培工艺,而且塑料袋容积大,可装入较充足的培养料,营养足,保湿性好,有较大的出菇空间,更适合于金针菇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生料大床栽培,栽培工艺简单,成本低,但品质差,只能在低温季节栽培。
栽培技术
菇房栽培法,建设专业菇房,进行室内发菌和出菇管理,易于人工控制小气候,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1、菇房的消毒 料瓶(袋)进入菇房前,要对菇房及床架进行全面消毒。通常在进料袋前3天进行,因为消毒药剂都能维持一定的杀菌时间,消毒后要让残存药剂全部排尽,以免药剂对菌丝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2、料袋的排放 将接入菌种的料瓶(袋)及时移入菇房床架上直立排放。排放时,瓶与瓶、袋与袋之间要留有适当空隙,以利通风,防止料温过高。
3、发菌管理 发菌期间,要认真做好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防止杂菌污染等管理,尽量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使菌丝早萌发,快定植,健壮生长。
(1)温度调节 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3℃~25℃,适温下菌丝生长迅速而健壮。温度包括气温和料温(“两温”),在管理上要注意“两温”的变化。刚接种的料瓶(袋),进入菇房后的头3天内,其菌种正处于恢复和萌发过程,其料温一般比菇房空气温度低1℃~2℃,这时,菇房温度可适当调高1℃~2℃;3天后菌丝进入吃料阶段,随着时间的递增,菌丝生长量也增多,长势也随之旺盛,新陈代谢亦加快,瓶(袋)内料温随之升高。这时料温往往比室温高2℃~4℃,所以,菇房的温度应相应地调高。一般采用控制通风量的大小来调节室温。由于菇房上部与下部、中间与靠四壁的温度不尽相同,为了使发菌一致,每10天左右要倒架1次,调换料瓶(袋)的位置。在倒瓶(袋)的过程中如发现有杂菌污染的瓶(袋),要及时拣出,进行处理。
(2)湿度调节 发菌期间,宜干不宜湿,且掌握前偏干后偏湿的原则进行管理。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发菌期间,应保持在60%左右,后期应保持在65%左右。菇房内湿度太大时,可在地面撒石灰粉,以降低湿度。
(3)通风调节 发菌期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注意瓶(袋)内菌丝生长的情况,一旦发现菌丝生长缓慢,要及时解开扎口的线绳,以利于透气增氧,加速菌丝生长。
(4)光照调节 发菌期间,菇房应保持暗的环境,菇房门窗应拉上窗帘或糊上报纸,用来遮光。
4、出菇管理 发菌期间,一般经过30~35天,菌丝可长满培养料。之后,在适温下,继续培养5~7天,让菌丝充分成熟,然后转入出菇管理。
金针菇实体生长的全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既蕾期、抑制期和伸长期。
(1)蕾期 采用催蕾管理措施,将菇房门窗打开,增强光照和通风,向空间喷雾状水,使菇房空气相对湿度增高到90%左右,降温至10℃左右,同时松动瓶(袋)口,以诱发菇蕾的发生,但这时切勿将瓶(袋)口的塑料薄膜全部撑开,以防培养料水分蒸发,影响菇蕾的形成。几天后,当培养料面出现棉花状菌丝或黄色水珠,就是出菇的先兆。这时,应将瓶(袋)口敞开,1周左右,即陆续长出针头状的菇蕾。
(2)抑制期 当子实体长到1厘米左右时,要适当降湿、降温、通风,使子实体受抑,延缓同步生长,以利于出菇整齐,成批出菇。在管理上,减少喷水或停止喷水,温度控制在75%左右。通风降温,将温度调节在5℃左右。抑制期一般为5~7天。
(3)伸长期 促使菌柄迅速伸长,这是培养商品金针菇的关键时期。
①套筒与拉直袋口:瓶栽时,当菇蕾伸出瓶口1~2厘米时,应将长度15厘米左右的纸筒套在瓶口,袋栽时,当子实体长至2~3厘米时,应把塑料袋口多余的薄膜撑开,提升拉直,这样既可限制供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造成适宜的小气候,又抑制菌盖开伞,促使菌柄伸长,并可防止伸长的子实体倒伏。
②调温:将温度控制在10℃左右,温度低于8℃,生长缓慢;高于15℃很容易开伞。
③增湿: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0%。菇房内需喷水增湿,喷水量随菇体生长而增加。在喷水保湿的同时,要适当通风,保持干湿交替,这样既有利于促进菌柄伸长,又可防止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
④弱光诱导:栽培实践表明,金针菇实体具有很强的向光性。用一定的光照可诱导菌柄向光生长。因此,在两排床架正中上方,每隔3~5米吊装1只15瓦灯泡,产生垂直光,可诱导实体成束地伸向光源的方向,促使菌柄伸长。
⑤调控二氧化碳浓度:金针菇菌盖和菌柄的生长是互相制约的。一般来说,菌盖生长受到抑制时,菌柄生长就会快速伸长。若提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使菌盖生长受到抑制,而菌柄的伸长就会加速。要获得菌盖小、菌柄细长的商品金针菇,就必须适当提高空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将菇房门窗缝隙处用纸糊住,减少空气流通,平时减少通风次数,使菇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持在0.1%~0.15%。通过以上管理措施,约15天之后,菌盖直径可达1厘米左右,菌柄长可达8~15厘米以上,这时,便可进入采收期。
5、采收与保鲜
当金针菇菌柄长至15厘米以上时可采收。出菇期间温度变化范围不宜太大,菇房二氧化碳浓度0.1%~0.15%。出菇房的空气湿度由催蕾时85%~95%慢慢降至75%~78%。
采收前,先停止喷水24小时,控制室内相对湿度75%~80%,将整金针菇采下,边整理,边包装。一般采用塑料袋真空包装,内装金针菇0.3~0.6kg,4℃下可保藏7~10天。
采收后,整理菌袋,扒开出菇料面菌层0.5~1cm,拉直袋口,重新套环加棉塞。停水培养3~5天,促使出菇端面菌丝恢复生长。然后打开袋口,增加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黄色品种头潮菇地产量可达总产量的80%~90%,白色种可达总产量的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