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200垧地,着实是好大一片。
待到5月中旬,这片大地将插满水稻秧苗。想想那时的景象,满眼的绿色,一定很醉人。
这片稻田属于嘉荫县保兴镇的水稻种植大户程学勤。2015年,记者曾经造访过这里。再次见到程学勤,一见面他就开始“叫苦”,“累死我了。”
今年,程学勤的水稻种植面积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50垧,达到200垧。地多了,操心事自然更多。
程学勤在嘉荫农开办的支持下,今年又购进了几台新的机械,育苗大棚也新建了15栋。这么多设备,这么多地,用工量也有所增加。他家仅长期雇工就得十多人,插秧期雇工能达到50人。“今天下雨,我还雇了30人呢。我雇的工人都是嘉荫县内和保兴镇周边的,工资一天一结。每年仅雇工这项支出就得40多万元,这也算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问题。”
“我现在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就得起来,检修机械、给机械加油、安排工人干活,反正是俩眼一睁就得忙到晚上。”这么一大摊子事,也难怪程学勤叫苦、喊累。
别看程学勤这么累,可偏有一些人愿意跟他一起挨累。去年程学勤靠种植水稻挣了大钱,周围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动了心思,纷纷找他取经,想要种植水稻。对于这点,程学勤可以说是毫不吝啬,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其他农户。“前几年,种水稻的农民少,我就免费帮他们催芽,一年得搭个2万多块钱。今年我可不敢免费了,农民种植水稻的面积大大增加,催芽时我只能收取一定费用,但咱催的芽,质量绝对有保证。”现在,催芽成功的种子已经在育苗大棚内茁壮成长。
说起水稻秧苗,咱得去育苗大棚看看。走在通向育苗大棚的路上,程学勤说,“你看这道,比去年好走多了吧?农开办帮着修的水泥道,一直能到田里,还有这水渠,也是他们帮着修的,有了这道、这渠,省了我不少事,帮了我挺大的忙。”说话间,车已经开到了大棚前。进入大棚,水稻秧苗果然如想象般茁壮。程学勤俯下身子,观察、摆弄了一会儿,“不行,这土有点干,得浇水了。”
这一棚棚的秧苗,在丰收的季节里,都将变成沉甸甸的稻谷,鼓起程学勤的腰包。“今年打算5月中旬插秧,得持续近半个月时间吧,那段时间我每天凌晨2点就得起来。”去年,程学勤的稻谷以每市斤1.4—1.7元出售。“咱这水稻不愁卖,今年还没下地呢,就有人给我打电话预约了。”
程学勤说,200垧地已经是他能管理的极限。下一步,他打算研究研究弄个水稻加工厂,增加水稻的附加值。靠着吃苦耐劳的品格,凭着善于钻研的头脑,相信程学勤的水稻“致富经”一定会越来越红火。
实习生 张泽 本报记者 刘通 刘健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