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位于非洲西部,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大约有1亿9千万人。尼日利亚人与中国人生活习惯差异很大。
尼日利亚人的头发都很短,但他们对美发的爱好一点也不少。他们会定期护理自己的头发,他们也愿意像买衣服一样买很多顶假发,每天换不同的造型。
他们还喜欢穿鲜艳的衣服,脸上画美丽的彩绘,他们还特别爱照相。他们用头来搬东西,还能健步如飞。
但有一样东西,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再平常不过,可却让尼日利亚人很发愁,就是大米。尼日利亚人喜欢吃大米,可他们国家大米产量很低,每年进口大米超过300万吨,还是缺口很大。2004年,尼日利亚政府找到一家中国企业,希望他们能帮助尼日利亚人解决吃大米的难题。
这家中国企业就是中地海外集团有限公司。中地海外是一家中国国有控股企业,它在尼日利亚及多个非洲国家完成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是尼日利亚政府和人民信赖的朋友。在中国农业农村部的支持和帮助下,这家中国企业决心把中国人解决粮食问题的经验分享给尼日利亚人。2006年,他们在尼日利亚凯比州承包了一个占地2000多公顷的荒废农场。
王淼(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公司是在中国农业农村部支持下成立的,从部领导到国际司都给我们专业细致的业务指导和悉心关怀,部里还安排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参与到我们公司中来,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9名中国农业专家加入了这家企业。王学民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帮助当地发展稻米产业的第一步,就是摸索出一套尼日利亚适用的水稻种植技术。可他们很快发现,在尼日利亚种水稻有很多难点。
王学民(企业员工):难点,第一点最基本的就是地不平,第二点就是苗难齐,第三点就是草难除,第四点就是肥不足。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难题。一天,王学民和同事正在田里垦荒,突然一伙当地人气势汹汹冲了过来。
王学民:要把你吃了一样,吼叫的很疯狂。
中国企业的员工们也不知道当地人为什么这么愤怒,一连几天企业的员工走访了不少当地有威望的人,寻找解决办法。
这里是村民巴库家。在当年那场纠纷里,巴库是带头人之一。
王学民(企业员工):这就是他的家。他的老婆都在干活。
王学民(企业员工):四个老婆八个小孩。
记者:四个老婆。
王学民(企业员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