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太平村利用广州市产业发展引导资金50万元,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梅州市强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大棚蔬菜产业,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打造“一村一品”,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我们是乐得鲜(梅江)蔬菜产业园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之一,利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补助资金和自筹资金,公司投入1200万元,计划在100亩村民流转土地上新建35个蔬菜大棚,带动贫困村做强蔬菜产业。”强惠农业公司负责人阙文光告诉记者,目前,村企双方已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建立完善了产供销链条,今后将帮助村民收购农产品。这样一来,村民不用再担心收购环节有“中间商赚差价”了。
以前“靠天吃饭”
现在“靠棚致富”
记者在初具规模的大棚蔬菜基地看到,27个大棚已拔地而起,白宫苦瓜、丝瓜、豆角、尖椒、西红柿、圣女果、西瓜等各类蔬果长势良好,强惠农业公司还专门聘请了来自山东的大棚蔬菜种植专家白志国提供技术指导。“比起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化大棚蔬菜种植具有病虫害较少、节省人力等优势,收益至少要比露天的高2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可观。”具有20多年蔬菜种植经验的白志国对太平村发展大棚蔬菜充满信心,“两三个月后你们再来,西瓜和圣女果就成熟出棚了,基地将在8月迎来全面投产。”
得益于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梅江区人社局的对口帮扶,太平村在近年来吸引众多企业进驻,实施蔬果和花卉种植、光伏发电、设立公益性岗位(自然村保洁员)等扶贫项目,2015年至2019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4万元增加至20万元,贫困户30户77人均在去年达到退出标准。
站在大棚外,阙文光和李建光商量起了村企共建蔬菜产业的合作事宜,“书记,村里是否还有贫困群众引荐到基地就业?大棚还缺工人”“没问题,我们还可以开展培训课、观摩会,让白师傅带领大家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提高家庭收入”……夏日阳光环抱大棚,棚内破土而出的,不仅仅是蔬菜新苗,还有贫困群众脱贫后增收致富的新希望。(本报记者 江 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