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开展已经六年了,如何准备?如何去做?如何才能顺利通关?依旧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创建活动时普遍关心的问题,依旧是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建“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时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笔者通过总结自己机构创建成功的经验,认为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若要顺利通关必须抓好7个要点。
01、必须具备的前置条件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达到基本标准或者推荐标准,需要同时具备三个前置条件:
1.机构名称
①执业注册第一名称为乡镇卫生院,名称格式为:县(市、区)名+乡镇名+(中心)卫生院。
②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一名称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称格式为:
所在区名(可选)+所在街道办事处名+识别名(可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医疗安全:
评价前一年及当年未发生过经鉴定定性为二级及以上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3.机构管理:
无对外出租、承包内部科室等行为。
02、需要各种依法执业的许可证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及在年度校验合格期内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独立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放射诊疗许可证、辐射安全许可证,母婴保健许可证、预防接种资质证书等。
根据机构需要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不同,对于科室的设置要求也不一样。
1.临床科室设立:
全科医疗科、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儿科、口腔科、康复医学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等诊疗科目。
2.医技科室设立:
药房、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心电图室(B超室与心电图室可合并设立)。
03、掌握两个新版标准
参与创建的人员需要学好参透的两个标准:
《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22年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标准(2022年版)》。
在学通、弄懂上述两个新版标准的基础上,还要继续借鉴学习《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评价指南(2019年版)》两个指南中涉及到的新版内容。
在新的指南没有出台之前,上面的两个老指南依旧是对前述两个标准条款的分解注释的“官方标配”,告诉你需要如何去准备迎检资料,具体准备到什么程度才算符合要求。
04、对于不同层级人员的三个要求
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一把手”来说,院长或者主任对2022版标准的学习态度是要做到一字不落地通读标准,了解标准的基本章节。
对分管负责人的要求是积极、主动协助主要负责人做到熟读标准,对自己分管的条款做到了如指掌。
主要科室负责人要做到精读标准,对各条款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要做到烂记于心。
此外,参与创建的人员还需要真正了解ABC三个评价要求。
C级:所有的规章制度都要有效运行,全员都要参加学习培训,机构必须收集、保留好通知、签到、照片、课件、考试、总结等资料。
基本都是通过图表、照片等资料来体现,一般包括具备开展服务的场所场地、设施设备、人员资质和相关的培训证明等。
B级:所有工作的院、科两级都要有监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督导检查。
机构要统一制定督导表,最忌讳存档的资料全部打印,人员签字模板化,会让人觉得像是造假,所以督导表内容最好是全部手写。
院、科两级都要有质控记录,包括年度工作计划、科室质控学习记录、科室质量自查记录、科室月度小结、科室半年小结、科室全年小结等。
A级:所有申报创建基本标准、推荐标准的机构至少要运行6个月,完成一个PDCA循环。
院、科两级职能科室有监管,对存在的问题有分析、有总结、有反馈及改进措施,使用管理工具进行对比体现持续改进。
成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完善各种制度并汇编成册,职能科室做好全员培训,做到人人熟悉;院、科两级要加强监管,严格按照制度、流程,规范开展督导检查邴进行质控活动,做好各种登记记录。
05、必须做到人人四会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列为基本条款,评审专家在到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后,现场百分百会提问:
人人应知应会、全面熟练掌握或操作的四项内容,包括七步洗手法、心肺复苏、消防器材的使用以及管理工具的应用。
还要格外重视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学通弄懂新版能力标准是关键
和2018版比较,2020版服务能力标准优化调整了部分指标,对加强儿科建设,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服务、儿童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以及加强安全生产等提出新的要求。
这里有3个关键点。一是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一把手”来说,院长或者主任对2022版标准的学习态度是要做到一字不落地通读标准,了解标准的基本章节、一目了然;对分管负责人的要求是积极、主动协助主要负责人做到熟读标准,对自己分管的条款做到了如指掌、熟记于心;主要科室负责人要做到精读标准,对各条款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要做到心知肚明、烂记于心。
第二,通力合作全员参与评审是基础
“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固然是成败的关键,但绝对不是唯一。“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不是单纯依靠那一个人,也不是完全可以通过那一个科室的努力就能完成创建任务的,要举全员之力,更是要全员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分管负责人、职能科室负责人要结合标准做好衔接,通力协作做好科室督导,发现针对医疗、护理质量检查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做好科室持续改进工作。
第三,学习培训内容要有的放矢是根本
2022版能力标准的出台,恰恰可以做到干有目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不同层级的学习培训吃透标准,力求做到不同岗位的人员有针对性地熟读熟记与本岗位有关的标准;涉及到自己岗位的规章、制度、职责、流程、诊疗指南、操作规范、应急预案等;三基三严、应知应会、人人四会等内容。
第四,评审资料准备整理归档是核心
虽然国家政府部门一直在主导、提倡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负,但是作为提升机构服务能力标准来说,评审专家到达机构本身就时间紧、任务重,很难全面、细致地在短时间内了解一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过程全貌。
尤其是近3年来,受到疫情防控形势的影响,“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信息化评价对于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说,已经不再陌生,
所以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是要做到必要的工作“留痕”。
比如:应知应会内容汇编;组织架构成立文件汇编;质控记录汇编(科室质控本、危急值记录本、不良事件记录本);应急预案汇编;诊疗指南、操作规范汇编;院级管理体系汇编(手术授权、抗菌药物授权、麻醉授权);岗位职责汇编;三基培训(技能操作、设备使用)等。
至少要建立这五个组织架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管理委员会。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图,成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院长是第一责任人,各科室有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至少应该成立以下包括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内的五个管理委员会。
06、六个关键点
关键点一:成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图
院长或者主任是第一责任人,成员由医疗管理、质量控制、护理、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临床、药学、医技等科室负责人组成。
各科室有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由相关医务人员为成员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关键点二:制度汇编成册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科两级要结合实际认真梳理有关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的核心制度并进行修订,保证核心制度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情况一致。
制定的规章制度要做到同源,也就是各科室要统一运行一个机构的版本。
检查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需要提供统一的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等。
工作人员在自己的相关岗位职责、制度下开展工作,职能科室做好督导检查,确保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制度落实到位。
关键点三:成立职能科室
一般包括院、科两级,还有上级专业机构检查提出的需要整改的问题。
在院级层面至少要设立院办、党办、医务、护理、财务、病案管理、信息、院感、医保结算、后勤管理等职能科室;
科级层面指的是全科医疗科、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儿科、口腔科、康复医学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等科室,也就是《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审批批准的诊疗科目。
专业机构包括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等。
关键点四:加强培训学习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组织学习,不同层级的人员要真正掌握《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的相应条款的内容。
对照基本标准、推荐标准开展不少于6个月的自评自查,针对自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整改提升并形成报告。
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加强全员培训,提高机构的管理水平。
关键点五:重视职能监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重视和加强职能科室的管理水平,利用机构自己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临床科室检查、督导、反馈以及整改的落实,院、科两级形成有效的监管、以便持续提升改进工作。
关键点六:开展质控活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科两级要根据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利用管理技术工具,开展院、科两级的质控活动,保证各项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呈正向变化趋势,持续改进医疗护理质量,达到确保患者安全的目的。
做到以上六个关键点,只是为申报创建基本标准、推荐标准活动打好了“地基”,真正的秘籍在于资料的准备、汇总和整理。
这里需要重点强调的关于资料的整理工作,必须要做到六统一。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基本标准或者推荐标准,资料的整理至关重要,凡是有人员参与的培训、学习、训练、操作等统一都要有通知、签到、照片、课件、考试和总结留存备查。
07、学习七个方面的内容
各级人员要熟悉与本岗位有关的评审标准,所有的规章、制度、职责、流程、诊疗指南、操作规范、应急预案、三基三严、应知应会的等内容都要经过培训。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坦然面对2022版标准,也正好符合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初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先要立足于有2022版标准对应条款支撑的佐证材料,通过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再规范、再提升最后做到持续改进工作。
来 源| 基层医声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