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元县工作期间,所学习和掌握的技术中,古老的仿生香蕈栽培技术是的书本上没有的,掌握和了解了这个神秘的技艺,对于后来理解段木栽培,研究代料栽培的帮助很大。这是1985年写的文章,2010年在博客上公布过。我的文章写出来后,吴鸣翔老师和其他几个同行曾经提出砍花发法应当叫剁花法。
2017年是陕西指导段木香菇栽培
我认为香菇孢子萌发后最需要的是树木形成层的养分。就剁、砍口而言,砍和剁都是为了形成层的面积的扩大,枫树的树皮薄,栓皮栎的皮厚,都需要剁,而苦槠树、甜槠树、杜英等树木,有一半的手法需要砍。剁的力气小了太浅,力气大了拔斧头很费力、误工。这是具体的手法问题。不在讨论范围。砍花法的香菇栽培技术是个整体。不是具体的手法。后来大家还总结了几条:1、在实际的仿生栽培香菇中 对于不同的树种剁和砍都存在,至少树要砍倒才可以剁口或砍口;2、砍和剁,在实际操作中的区分不是那么严格。就好比跳和跃的寓言故事;3、长达数百年都说是砍花法 现在我们改为剁花法,会不会有割断历史的可能;4、有些错误,前人已经习惯叫了,改了可能会造成新的错误。例如:走,我们去晒太阳。就严格来说,我们只能被太阳晒。因此,以后依然用:砍花法。
1995年本人编写的两份教材。
下面是原文,略有个别字的修改。
砍花法香菇栽培技术
砍花法栽培香菇技术是古老的中国农耕文化的技艺。是从选择场地,树种到收获,烘焙香蕈的一整套完整的工艺。不仅在香菇,而且在木耳、银耳、蜜环菌的栽培中都有应用。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孢子的自然繁殖,获得相对稳定的产品和产量,技术的精髓在于“砍花”,就是在掌握在树木上砍口的技巧。这种方法在日本称为“铊目法”,在台湾有人称为“刀目法”。
砍花技术指的是在林地的倒木上砍,或剁以裂缝,痕口,利用菌类孢子自然传播进行接种栽培菇类的方法。这种栽培方法,符合香菇生物学特性,符合香菇对生长环境自然条件的基本要求。这种古老的香菇栽培法以仿生栽培为基础,实现了人工栽培。是现在所有食用菌栽培技术坚实的基础。深入研究它的技术理论与措施,就会感到以砍花法为主体的综合性技术措施,包含了几百年来菇民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存在丰富的科学内涵,是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
1982年在冬瓜山 前排左起:胡华杰吴克甸 ?后排 左起:严瑞珉韩省华毛毅平 叶华福??(丽水地区乡镇企业局的)
砍花栽培香菇技术,在上世纪50----70年代也叫老法制菇。可以生长香菇的树种有200多种,是除松树、杉树、樟树等含有油脂、气体厚重以外的枫、柯、楮、榧、檀、钩栗、橄榄、冬青、杜英、栎树、槲树等,相对于用材林而统称为杂木,它们都是较好的菇树,其中以柯树产菇最丰。菇民对制菇方法,一向严守秘密,代相继承,不肯外传。
原庆元县科委、农科所、林科所、档案馆同志合影
砍花法的整个工艺分为“做樯”、“砍花”、“遮衣”、“倡花”、“开衣”、“当旺”“惊蕈”、“采焙”等工序。其工艺是,1.做樯:每年10月至11月间,利用地形,从下而上,定向将菇树砍倒,树尾向下坡,树脑朝山顶,去其枝丫,留下树干及少量枝丫和尾枝,使树干既能蒸发多余的水分,又有在缺少水分时吸收水分的能力。
本人在段木香菇栽培场地采种
2-做檣:安置好以后,须区别树木大小、老嫩、用刀斧以不同手法砍出各种不同的深度和斜口,直口,痕缝(称为花口和水路),此是做菇的关键工序。在做樯作业时,必须注意保留遮荫树,不可直,迎风光,以防止烈日曝晒。让自然界的香菇孢子随风飘散到基木坎口内,孢子在菇木内萌发,形成菌丝繁殖蔓延。砍花要求不同树种砍的深浅不同,要点是斧刃刚刚深入到树木的形成层。其砍口还对于树木的水分调节、理化变化、催吐刚砍下的树木内的苦涩汁液都有很好帮助,十分利于香菇菌丝生长。
代料香菇生产改变了古老的栽培方式,但很快又被新技术覆盖。
3.遮衣:砍好花的树木需要枝叶复盖,要先粗后细,厚薄适度,蔽阳通风,保持水份,让其发菌。
4.倡花:是指翌年秋冬,菇木上开始生长少量香菇生长的现象。
5.见到倡花的菇木后,即需开衣:就是把遮盖在菇木上的枝叶揭去,让菇木多接受阳光、空气,以利于香菇菌丝进一步生长,以长出更多的子实体。
6.至第三年便是“当旺”期:这时菇木普通长出香菇,是菇山是繁忙一年,菇民白天采菇、烧炭,晚上要烘菇、选菇、编织篾具,同时还要上山防盗、防兽,要做到不分昼夜,风雨无阻。菇木“当旺”期一般有三年时间,每届冬天因雨雪阴晴的天气不同,而香菇的收获也不同。
秦岭的段木香菇质量是其他地方的香菇不可相比的。
7.菇木当旺后期若出菇不良,可用草鞋、木板敲击菇木,用震动的方法来达到促进菌丝生长,盛产香菇的目的,这就叫“惊樯”或“催樯”。也就是元代农学家王桢在《农书》中所说的“越数时以捶击树,谓之‘惊蕈’”。这个方法传到日本,被日本科学家总结为“惊蕈术”。
8.“采烘”就是采收和烘焙香菇,其要点是要根据天气变化和香菇生长状况,适时采摘;掌握火候,勤翻细检,这也是关系到香菇质量的一门重要技巧。
菇树经砍倒至全部出菇约有五年左右,其腐烂的快慢与菇山的干湿、菇树树种、树龄及位置等都有密切关系。而出菇多少,又要看做香菇者所砍斧痕的手法如何来决定,力猛痕深,力弱痕浅,都非所宜。善于做菇者,能使全树长满菇,状如鱼鳞层叠。不得其法者则可能不出菇。因此,砍花是香菇栽培的关键。
杨庆尧教授在老法制菇现场
人工栽培香菇技术这一古老方法所以能延续至今而不衰,形成一套完备的成熟技术,它的工艺集中了菇民的长期经验,符合香菇的生物学特性,是中华民族农业文化的组成部份。砍花法是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林相、树种、郁闭度及小气候有严格的选择,每冬砍伐菇木的数量有严格的限制,并且是异龄择伐,不怕弯曲空心;砍伐期及砍伐作业有严格规则,砍伐期与休眠期吻合,有利萌芽更新,剩余物不搬出菇山,增加腐殖质,有利于幼树生长;三是砍花成本低,设备省,容易被一般菇民所接受。
1977年在陕西省佛坪县研究枣皮时工作笔记中的维管束
砍花法是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就砍花的手法也因树种不同而有区别,对于树皮薄的要剁口,直下直出,斧头拔出来时不能摇晃,对于树皮厚的要砍口,砍完后要用斧背将砍口轻轻敲回去。具体的砍口和剁口的要点是破了形成层,使树木输送养分的维管束部分能够利于香菇孢子能够着床,所萌发是菌丝体顺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