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有着“风物淮南第一州”美誉。近年来,立足资源禀赋,仪征打造一批位列省农业重大项目的茶果示范园、黑莓产业融合发展基地,成功走出了一条以“茶果蔬”为特色、“农旅工”融合的链式发展新路径。江苏省仪征市税务部门立足纳税人缴费人需求,持续推进惠农扶农税费优惠政策走实走深,着力提高农业“含绿”“含金”量,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深秋时节,乍寒还暖。清晨,扬州市绿杨春茶叶协会副会长、扬州时会堂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金玉荣早早便出现在自家茶园里。环视新种下的这些茶树,金玉荣面露笑意,仿佛来年的一片葱郁就在眼前……按照计划,他将在这片土地上建成苏北地区第一家以茶文化为主题,集茶叶科普、种植、体验互动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观光茶园。

但受多点散发的疫情影响,时会堂茶业销售不畅,在外账款一度难以收回,茶园建设也因此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的窘境。“当时购买茶树苗的钱甚至都是找朋友拆借,幸好等到了国家的支持。”金玉荣表示。仪征市税务部门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对企业进行划型,充分了解时会堂茶业目前收入和支出构成,为其“量身定制”税费优惠政策套餐,精准送达减税降费红利账单。

“今年,包括退税、减税、免税、缓税、缓费在内,我们享受到近20万元的税费优惠。税务和农业部门还联合上门送来了惠农贷,缓解了‘燃眉之急’。”金玉荣表示,尤其是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政策,让包括自己在内的茶产业从业者受惠明显,基本卸掉了营业负担,平添一份收入。

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乡村振兴。在仪征,推动养殖产业循环发展,也是该市探索建成绿色农业产业链的一个亮点。在占地面积达3000多亩的扬州苏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杜德成想出了环境保护与养殖致富两相宜的“金点子”。

据了解,该公司创新“猪+沼+林”新型养殖方式,畜牧粪便通过沼气池被用于发电,其后的沼渣、沼液则变成农林的生态有机肥,让仪征沃土上长出“绿色经济”。杜德成表示:“企业得以顺利发展,离不开税务部门扶持农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仅2022年上半年,公司免税收入已达到了1200万余元,同比增长48%左右。各项涉及农产品的免税政策为我们减轻了负担,让我们有资金、有信心去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擦亮‘绿色品牌’。”苗木林中,一根根滴灌管穿梭其中,这里产出的“南粳46”稻米深受消费者喜爱,林木方面每年也可节省人工施肥费用100万元。

立足原本的养殖和种植业,推动产业多元发展,仅仅是仪征延伸绿色农业产业链的一个缩影。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坚定农业企业走好“绿色之路”的信心。为此,仪征市税务部门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组建“产业振兴服务团”主动对接企业,以企业需求和涉税疑难问题为导向,量身定制服务套餐,将农业税费政策“打包”送到企业,“一对一”开展政策辅导,让用实打实的服务和红利推动绿色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在马集镇合心村,百汇园集团投资新建了6000亩黑莓产业园,其中农户自主种植约2000亩,是国内最大的黑莓种植基地。

在发展过程中,集团以“公司+农户”形式,免费提供苗种、种植技术,低价供给有机化肥和生态养料,在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同时,实现了黑莓产量品质的逐年上升,深加工产品档次亦稳步提升,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观光园成立之初,税务部门就主动上门服务,帮我们分析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为我们办理相关的税费优惠政策备案,仅房土税减免就有143万元。”百汇园集团财务部门负责人刘女士表示,由于心中有了底、算了节省账,集团才能对未来更有信心,全面压降工业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走绿色发展的路子。

税收春风劲吹,仪城绿色遍野。截至目前,仪征市共建成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25.5万亩,拥有绿色食品企业24家29个产品,有机农产品企业7家15个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57.2%,产业链绿色发展新格局正逐步形成。(张俊)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