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繁殖、生长、养成的全过程。鱼类增养殖技
术包括:亲鱼通过人工繁殖获得鱼苗,将鱼苗
培育成鱼种,最后将鱼种饲养成为食用鱼。
由于养殖水体的特点和条件不同,形成了各种
不同的饲养方式。比如对于小水体(池塘、水泥池
等),其环境容易控制,可进行全人工集约化养殖;
对于大水体(湖泊、水库、海湾等),养殖的环境
不易控制,则可在小范围(如网箱、网围养鱼)开
展精养,也可利用进行天然水体实行半人工粗养或
鱼类增殖。
本篇介绍主要经济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
培育技术以及食用鱼在不同水体中的饲养、增
殖、捕捞和运输等技术。由于各阶段养殖要
求不同,各养殖环节的目的也有所差异。比如:
鱼类人工繁殖阶段的目的是提高三率:催产率、
受精率和出苗率;鱼苗鱼种培育的目的是提高
成活率和培养大规格鱼种;食用鱼饲养的目的
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
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
草鱼、青鱼、鲢、鳙、鲤、鲫、鲂、
鲮等鲤科鱼类是我国主要的养殖鱼类。半
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水产养殖工作者对这
些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和实践,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鱼类人
工繁殖技术,不仅推广至全国,从根本上
解决了主要养殖鱼类的苗种供应问题。
而且这一整套技术应用于名、特、优
水产品(海水和淡水鱼类)的繁殖和育苗
中,同样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本章以
这些鱼类为对象,阐明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包括:亲鱼培育、催情
产卵、孵化等三个部分。
第一节草鱼、青鱼、鲢、鳙、鲮的人工繁殖
草鱼、青鱼,鲢、鳙、是我国特产的
经济鱼类,是我国水产养殖的“当家鱼”,
俗称“四大家鱼”,也是世界性重要的养
殖鱼类。鲢、鳙、草鱼的产量分别占我国
淡水鱼产量的第一、第三、第二位。
它们都是敞水性产卵的类群,在长
江、淮河、黑龙江等水域中,它们均能
自然繁殖(黑龙江无鳙鱼产卵场),在
南方珠江等水域中,除了四大家鱼外,
还有鲮鱼。它的繁殖生态要求相似,故
合并在一起介绍。
一、亲鱼培育
亲鱼指已达到性成熟并能用于人工繁
殖的种鱼。培育可供人工催产的优质亲鱼,
是鱼类人工繁殖决定性的物质基础。整个
亲鱼的培育过程都应围绕创造一切有利条
件使亲鱼性腺向成熟方面发展。
(一)亲鱼的选择
1.种质选择四大家鱼在我国已有数千年
的养殖历史。然而,这些重要的养殖对
象还尚未形成人工选育的优质品系;从
育种角度看,它们还处于野生、半野生
状态,只能称为种,而不能称为品种。
不少养殖场都面临着近亲交配、逆
向选择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经济性状(包
括生长性能、抗病能力等)衰退和基因
库萎缩等问题。因此,培育鲢、鳙、草
鱼、青鱼的优良品种,建立我国水产养
殖苗种的生产体系已刻不容缓。
为此,全国和各省市分别建立了水
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在农业部的支
持下,目前已批准在全国建设20多个水
产原、良种场。鲢、鳙、草鱼、青鱼已
利用长江故道(如湖北石首天鹅洲)或
夹江(如江苏邗江长江家鱼原种场)进
行选育、保护和开发原种。
并已提出了草鱼、青鱼、鲢、鳙的种质
标准,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由1999年7
月1日起执行。其国家标准编号是:
•草鱼,GB17715-1999;
•青鱼,GB17716-1999;
•鲢,GB17717-1999;
•鳙,GB17718-1999。
其判别标准可测量鱼体的比例性状(见
表2-1-1)。鱼类比例性状值的大小反映了物
种间的差异。
如鲢体长/头长为3.66,鳙为3.23;而
比例性状值方差的大小则反映了个体间的
差异,如草鱼全长/体长的方差为0.02,表
明这比例性状的个体间的变异较小;体长/
尾柄长的方差达1.29,表明这一比例性状的
个体间变异较大;选亲鱼时应特别注意体
长/尾柄长这一性状。
主要养殖鱼类种质标准的建立,为实现良
种生产的科学化、标准化、系列化和产业化创
造了良好条件。因此,用来繁殖的家鱼亲鱼必
须从原种基地引进原种后备亲鱼(或鱼种)。
为保持大量的有效群体,引进的后备亲鱼必须
要有较大的数量,一般每种、每批至少在200
尾以上(鱼种在1000尾以上),使遗传基因在
群体内起到互补作用。
在培养过程中,还必须按种质标准对
后备亲鱼作进一步筛选,以获得稳定的具
有优良性状的纯系。此外,养殖场必须坚
持定期引进原种后备亲鱼(或鱼种),坚
持杂交种不留作亲鱼,不繁育后代,以确
保优良种质。
2.性成熟年龄和体重在同一水体中,
年龄和体重在正常情况下存在正相关关系,
即年龄越大,体重也越大;相反,年龄越小,
体重也越小。但由于水域的地域气候、水质、
饵料等因素的差异,同一种鱼在不同水域的
生长速度就存在差异,达到性成熟的时间也
不同,体重标准也不一致。
例如,生长在湖泊水库环境中的青鱼、
草鱼同生长在池塘环境的青鱼和草鱼相比,
同龄鱼的生长存在较大差异。湖泊3龄~4
龄的青鱼,体重可达5kg~12kg,卵巢发育
为第Ⅱ期,而池塘3龄~4龄的青鱼,体重
仅3kg~8kg,卵巢发育也为第Ⅱ期。
从中可以看出,同种同龄鱼由于生长
的环境不同,生长速度明显有差异,但性
腺发育的速度却基本是一致的,证明性成
熟年龄并不受体重的影响,而主要受年龄
的制约。掌握这些规律,对挑选适龄、个
体硕大、生长良好的亲鱼至关重要。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各地家鱼性成熟
年龄相差颇大。南方成熟较早,个体较小,
北方成熟较迟,个体较大;不论南方北方
雄鱼较雌鱼早成熟一年(表2-1-2)。
选择的亲鱼要求:在已达性成熟的
年龄的前题下,体重越重越好。从育种
角度看,第一次性成熟不能用作产卵亲
鱼,但年龄又不宜过大。
生产上可取最小成熟年龄加1至10作
为最佳繁殖年龄(李思发,1997)。要
求体质健壮,行动活泼,无病、无伤。
鲢、鳙、草鱼和青鱼的肥满度分别为:
2.18±0.24 、2.12±0.36 、1.96±0.22
及2.17±0.31(李思发,1997)。
在亲鱼培育或人工催产时,必须掌握恰
当的雌雄比例,因此要掌握雌雄鉴别的方法。
家鱼雌雄鉴别的依据,主要从性腺发育的外
观特征和副性征来判别。所谓副性征(第二
性征)是指达到性成熟年龄的亲鱼体外表所
显示的雌雄特征。
副性征在雄鱼体表比较明显,带有季节
性的变化。但有些副性征终生存在。如在繁
殖季节鉴别雌雄,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体形,
成熟得较好的雌鱼腹部明显比雄鱼膨大;雄
鱼腹部小,有时可挤出精液。
四大家鱼亲鱼,雄鱼的胸鳍鳍条背面特别
是第一鳍条都有锥形的表皮角质化突起,用手
触摸有刺手的感觉;雌鱼胸鳍无角质状突起。
雄性草鱼、青鱼除了胸鳍上有副性征外,
鳃盖和鳞片也有副性征的反映,形成所谓的
“追星”,“追星”用手抚摸也有轻微的粗糙
感。
非生殖节的雌雄鉴别主要是依据胸鳍
的形状和长短来判别。一般而言,雄鱼的
胸鳍狭长,雌鱼胸鳍相对较短而呈扇形。
有关草鱼、青鱼、鲢、鳙、鲮的雌雄鉴别
方法参见表2-1-3。
只有培育出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注射催
情剂才能使其完成产卵、受精过程。因此,发
育良好的性腺是内因,注射催情剂是外因。外
因必须通过良好的内因才能起作用。如果在生
产过程中忽视亲鱼培育,而片面强调注射催产
剂的作用,势必会由于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
规律而导致失败。因此,亲鱼培育是鱼类人工
繁殖的首要技术关键,不可忽视。
(1)位置 要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注排水方
便;环境开阔向阳;交通便利。亲鱼培育池、
产卵池和孵化场所的位置应靠近。
(2)面积 以3亩~5亩的长方形为好,便于饲
养和捕捞。过大,水质不易掌握,且由于鱼多,
往往只能分批催产,多次拉网捕鱼会影响催产
效果。
(3)水深1.5m~2.0m为宜。
(4)底质 池底平坦,便于捕捞;并具良好
的保水性;鲢、鳙鱼池以壤土并稍带一些淤
泥为佳;草鱼、青鱼池以沙壤土为好,鲮鱼
池以沙壤土稍有淤泥较好。
(1)产后及秋季培育(产后到11月中下旬)
生殖后无论是雌鱼或雄鱼,其体力损耗都很大。
因此,生殖结束后,亲鱼经几天在清水水质中
暂养后,应立即给予充足和较好的营养,使其
体力迅速恢复。如能抓紧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
对性腺后阶段的发育甚为有利。
越冬前使亲鱼有较多的脂肪贮存,这对性
腺发育很有好处,故入冬前仍要抓紧培育。有
些生产单位往往忽视产后和秋季培育,平时放
松饲养管理,只在临产前一二月抓一下,形成
“产后松,产前紧”的现象,结果亲鱼成熟率
低,催产效果不理想。
(2)冬季培育和越冬管理
(11月中下旬至翌年2月)
水温5℃以上,鱼还摄食,应适量投喂
饵料和肥料,以维持亲鱼体质健壮,不使
落膘。
亲鱼越冬后,体内积累的脂肪大部分转
化到性腺,而这时水温已日渐上升,鱼类摄
食逐渐旺盛,同时又是性腺迅速发育时期。
此时期所需的食物,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
其他季节,故这是亲鱼培育至关重要的季节。
亲鱼产卵后,应抓紧亲鱼整理
和放养工作,这有利于亲鱼的产后
恢复和性腺发育。亲鱼池不宜套养
鱼种。
(1)培育方式和放养密度
鲢、鳙亲鱼的培育可采取单养或混养。
一般采取混养方式。以鲢为主的放养方式可
搭养少量的鳙或草鱼;以鳙为主的可搭养草
鱼,一般不搭养鲢,因鲢抢食凶猛,与鳙混
养对鳙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但鲢或鳙的亲鱼培育池均可混养不同种
类的后备亲鱼。放养密度控制的原则是既能
充分利用水体又能使亲鱼生长良好,性腺发
育充分。一般的亩放养重量以150kg~200kg
为宜。为抑制亲鱼池内小杂鱼、克氏螯虾的
繁殖,可适当搭养少量凶猛鱼类,如鳜鱼、
大口黑鲈等。
主养鲢亲鱼的池塘,每亩水面可放养16
尾~20尾(每尾体重10kg~15kg),另搭养
鳙亲鱼2尾~4尾,草鱼亲鱼2尾~4尾(每尾
重10kg左右)。
主养鳙亲鱼的池塘,每亩可放养10尾~
20尾(每尾重10kg~15kg)。另搭养草鱼亲
鱼2尾~4尾(每尾重10kg左右)。
主养鱼放养的雌雄比例以1:1.5为好。
看水施肥是养好鲢、鳙亲鱼的关键。
整个鲢、鳙亲鱼饲养培育过程,就是保持
和掌握水质肥度的过程。亲鱼放养前,应
先施好基肥;放养后,应根据季节和池塘
具体情况,施放追肥。
其原则是“少施、勤施,看水施肥”。
一般每月施有机肥750kg~1000kg。在冬季
或产前可适当补充些精饲料,鳙每年每尾
投喂精饲料20kg左右,鲢15kg左右。现以
长江流域的培育方法为代表,简述如下:
产后天气逐渐转热,水温不稳定,这时亲
鱼的体质又没有复原,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很差,
极易发生泛池死亡事故。因此要专人加强管理,
每天注意观察天气和池水水色的变化情况,看
水施肥,做到少施、勤施分散施,同时多加新
水,勤加新水的方法。即采用“大水、小肥”
的培育方式。
入冬前要加强施肥(每周500kg左右),
使水色较浓;入冬后,再少量补充施肥。如
遇天气晴暖,可适当投喂精饲料。即采用
“大水、大肥”的培育方式。
开春后,最好换去一部分池水,将池水控
制在1m左右,以利于提高培育池水温,易于肥
水。适当增加施肥量,每天或2d~3d泼洒一次,
并辅以投喂精饲料,使鲢、鳙亲鱼吃饱、吃好。
即采用“小水、大肥”的培育方式。
临近产卵季节,鲢、鳙亲鱼性腺发育良
好,对溶氧的要求更高,一旦溶氧下降,极
易发生泛池事故。因此在催产前15d~20d,
应少施或不施肥,并经常冲水,这对防止泛
池和促进性腺发育有很好的效果。即采用从
“大水、小肥”到“大水、不肥”的培育方
式。
总之,应根据产后补偿体力消耗,秋冬季
节积累脂肪和春季促进性腺大生长的特点,采
取:产后看水少施肥,秋季正常施肥,冬季施
足肥料,春季精料和肥料相结合并经常冲水的
措施。
(1)放养密度和雌、雄比例 主养草鱼亲
鱼的池塘,每亩放养7kg~10kg的草鱼亲鱼15
尾~18尾;主养青鱼的亲鱼池,每亩放养20kg
以上的青鱼8尾~10尾。此外,还搭配鲢、或
鳙的后备亲鱼5尾~8尾以及团头鲂的后备亲鱼
20尾~30尾,合计总重量200kg左右。雌、雄
比例为1:1.5,最低不少于1:1。
采用“青料为主、精料为辅相结合投喂,
定期冲水”是培育好草亲鱼行之有效的方法。
无论是从生殖细胞生长发育、成熟的营养学原
理还是生产实际的结果,对草亲鱼的培育,强
调以青饲料为主是科学而有实际意义的,特别
是在春季雌性草亲鱼卵巢中的第Ⅲ时相卵母细
胞卵黄开始形成到Ⅳ时相卵母细胞卵黄积累完
毕时期,投喂青饲料尤为重要。
因为青饲料中包含的各族维生素和矿物
质成分,精饲料不能完全代替,恰好这些维
生素和矿物质又是生殖细胞在成熟阶段所必
须的。青饲料的种类主要有麦苗、莴苣叶、
苦麦菜、黑麦草、各类蔬菜、水草和旱草。
精饲料种类有大麦、小麦、麦芽、豆饼、菜
饼、花生饼等。具体的培育方法是:
①产后培育 每天午后每尾亲鱼投喂精饲
料100g(干重)。青饲料每天上午9:00~10:
00投放,到下午4:00吃净,数量以食足不过
剩为原则。
②秋季和冬季培育 此段时间全部用精饲
料,每天每尾25g左右,每隔2d~3d投喂一次。
春季来临,换去一半池水,加注新水,使
池塘水位保持1.5m左右。3 月开始投喂麦芽、
豆饼,每天每尾50g~100g。同时应尽早使用
青饲料,青、精结合使用,以避免亲鱼摄食精
料过多,长得过肥,影响产卵。
一般青、精料的比例以17:1为好。同时,
日投饵料量也应满足亲鱼的需要。在临近催产
时,草鱼亲鱼性腺发育良好时,其摄食量明显
减少,此时即可停食。在整个草鱼亲鱼培育过
程中,要注意经常冲水。冲水的数量和频率应
根据季节、水质肥瘦和摄食情况合理掌握。
一般冬季每周冲水一次;天气转暖后,每
隔3d~5d冲水一次,每次3h~5h;临产前15d,
最好隔天冲一次,催产前几天,最好天天冲水。
经常冲水,保持池水清新是促使草鱼亲鱼性腺
发育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在秋季和春季应有
专人管理,加强巡塘,防止泛池事故。
青亲鱼培育应投喂活螺蚬和蚌肉为主,
辅以少量豆饼或菜饼。要四季不断食。每尾
青鱼每年需螺、蚬500kg,菜饼10kg左右。其
水质管理方法同草鱼。
以施肥为主,精饲料为辅。主养鲮亲鱼的
培育池每亩可放养1kg左右的鲮亲鱼(雌雄混
养)120尾~130尾,另搭养鳙亲鱼和部分食用
鳙、草鱼,每亩放养量大约130kg左右。鲮亲
鱼培育池不可搭养鲢,因两者食性相同,搭养
鲢,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鲮的生长发育。
鲮的培育类同于鲢、鳙亲鱼的培育方法,
以施肥为主,培养浮游生物、附生藻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