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青蟹养殖技术视频_淡水青蟹养殖技术_青蟹淡化养殖

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

盐碱地

是指各种盐土和碱土以及不同程度盐化和碱化土壤的总称,其所含的盐碱成分致使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甚至不能生长成活。

开展盐碱地区的水产养殖工作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即“以渔治碱、改土造田、种养结合、修复生态”。

12

原理

淡水青蟹养殖技术视频_淡水青蟹养殖技术_青蟹淡化养殖

在盐碱地区开挖鱼塘,使地下水迅速汇集并形成水面,用于水产养殖;

鱼塘周围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土壤盐分淋溶到鱼塘中,降低盐碱土中的pH值和盐度,抬高的土壤也可以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以改良土壤物理性状。同时养殖产生的有机质可以培肥,可种植大麦等多种耐盐碱和耐低盐碱植物,实现生态修复;

打造渔业、生态修复“合二为一”循环链,让昔日白色荒漠的盐碱地变身为鱼虾满池的鱼米绿洲。

12

技术要点

青蟹淡化养殖_淡水青蟹养殖技术视频_淡水青蟹养殖技术

1.水质分析及改良技术:对不同盐碱水进行化验分析,确定水化学类型,选择适养品种,对于水质不适宜养殖的水体,可先行投放适宜型号的水质改良剂(生石灰、草木灰、微生态制剂等)进行改良调节,将其化学指标(pH值、碱度和离子组成)调整到养殖品种适宜的生存范围内。

2.构建盐碱地“台(条)田-浅塘”系统工程:开挖1-1.5米深的池塘,取土修筑1.5-2米左右的台田;在台田耕层土(耕作的土壤部分)底部(一般距台田顶部30CM左右)铺设秸秆;在台田底部处铺设弧形薄膜和带有孔隙的管道(暗管)。

3.“台田浅塘”种养殖技术:针对不同盐度和水型,滨海区域养殖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梭鱼等品种;在内陆区域养殖南美白对虾、罗非鱼、鲫鱼、中华鳖、黄颡鱼、河蟹、鲶鱼等广盐品种;种植大麦、枸杞、西红柿等耐碱或耐低碱植物。

青蟹淡化养殖_淡水青蟹养殖技术_淡水青蟹养殖技术视频

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

传统多品种养殖是基于立体利用养殖水体,按照养殖动物生活空间不同进行搭配,如淡水池塘养殖按照上层鱼、中层鱼、底层鱼进行搭配,可达到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提高养殖产量的目的。

淡水青蟹养殖技术视频_淡水青蟹养殖技术_青蟹淡化养殖

近年出现的池塘多营养层次养殖,在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基于水质调控、生态位互补、营养物质循环利用、生物防病、质量安全控制、减少废物排放等,建立的生态调控健康养殖模式。

青蟹淡化养殖_淡水青蟹养殖技术_淡水青蟹养殖技术视频

按照水质的不同,可构建三种模式:

青蟹淡化养殖_淡水青蟹养殖技术_淡水青蟹养殖技术视频

淡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主要采用“滤食性鱼类-吃食性鱼类、鱼-虾-鳖”等,搭配形成“鱼-鳖、青虾-河蟹、鲢鳙鱼-名优鱼类”等模式;

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主要采用“虾-蟹-贝-鱼,虾-贝-鱼-藻,虾-鱼-参”等,养殖虾类主要选择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凡纳滨对虾、脊尾白虾,蟹类主要选择三疣梭子蟹和拟穴青蟹,贝类主要选择菲律宾蛤仔、缢蛏等,鱼类主要选择半滑舌鳎、河鲀、黑鲷、虾虎鱼等。如搭配形成“对虾-梭子蟹-菲律宾蛤仔-半滑舌鳎”模式、“三疣梭子蟹-脊尾白虾-菲律宾蛤-大米草”、“斑节对虾-青蟹-黄鳍鲷”等;

浅海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主要为鱼-贝-藻、鲍-藻-参、滤食性贝类-大型藻类、大叶藻海区底播等单项模式。

典型模式:对虾与青蟹、黄鳍鲷养殖模式

青蟹淡化养殖_淡水青蟹养殖技术_淡水青蟹养殖技术视频

以斑节对虾为主养品种,合理搭配青蟹、黄鳍鲷等养殖品种,并辅以鲻鱼、棱鮻鱼等底泥腐屑食性鱼类进行生态养殖。

斑节对虾苗规格为全长1.0㎝以上,每次放养为15~30万尾/公顷;蟹苗壳宽1.0cm以上,春季放养1500~3000只/公顷,夏季放养4500~7500只/公顷;黄鳍鲷鱼苗规格为全长12.0㎝以上,放养为1500~3000尾/公顷;棱鮻、鲻鱼鱼苗规格为全长3.0㎝以上,棱鮻鱼放养为1500~3000尾/公顷,鲻鱼放养450~750尾/公顷。

END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