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bind-html="message.MMActualContent" style="outline: 0px;color: rgba(86, 83, 83, 0.81);letter-spacing: 0.578px;visibility: visible;">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乡村振兴,关键靠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殷殷嘱托萦绕耳旁、铭记于心,为选派驻村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省各级党委(党组)闻令而动、党员干部积极响应。
2021年7月,我市第六批476名驻村第一书记告别家人,奔赴生机勃勃的乡野大地,在瓜果飘香的田间地头,在大山深处的农家大院,在紧张有序的项目工地……他们以智慧为笔、以汗水为墨,淬炼党性修养,扎实履职尽责,增强本领才干。
建强战斗堡垒、发展富民产业、深化乡村治理、解决群众难题……3年来,他们把他乡当故乡,视百姓为亲人,用脚步丈量基层热土,走遍了476个派驻村的每个角落、每户群众,用真心书写新时代的鱼水深情,奋力描绘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建强党支部
留下好队伍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走进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满目葱茏的再生稻成排成行生长,长势喜人。在离任之际,张上满和村两委还忙着做河道护堤,为农作物生长筑起一道安全防护线。
2021年7月,受组织选派,市审计局政策科干部张上满,勇担使命、带着责任,来到尤溪西城镇麻洋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
初到麻洋村,面对新环境、新岗位,张上满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了尽快熟悉农村工作,他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与干部群众拉家常、聊发展。他很快就发现,麻洋村发展存在人才存量不足、带富能力不强的问题。
“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得从支部抓起。”张上满谋定工作思路,暗暗下定决心。
说干就干。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张上满积极落实“人才回引”机制,加强与农村青年骨干的沟通服务和跟踪指导,培育村级后备干部3名、回引农业能人2名,为麻洋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张上满(左二)在“板凳议事厅”商议麻洋村发展规划。
做好“后继有人”文章同时,张上满还指导成立西城镇麻洋基点联村党委,探索实施“板凳议事”制度,集中设立“板凳议事厅”,在联建村设“议事点”3个,进一步提高村级党组织议事决策效率和服务水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张上满的带领下,近年来麻洋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先后荣获“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省级森林村庄”等荣誉。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但我市不少农村地区人才外流,存在“空心化”问题,必须吸引人才返乡干事创业,为乡村振兴储备一支干部人才队伍。
“支部强了,干部有威信了,干事就不再难了。”在沙县区富口镇荷山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徐成,对此深有体会。
驻村以来,徐成将选好村级“头雁”作为加强村党支部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积极动员回引2名“90后”大学生进入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为荷山村发展蓄足“源头活水”。
为了让新上任的年轻干部尽快上手村务工作,他积极推行“导师帮带制”,帮助年轻干部迅速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同时,多次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外出考察学习,进一步开阔村干部视野。
徐成组织党员到高山党校开展主题党日。
在党组织的有力带领下,荷山村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因地制宜打造沉浸式红色文旅体验项目,建成高山党校暨红色文化展示馆、智慧型农家书屋、荷山幸福院……
组织强起来,发展动力足,徐成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3年来,抓住“党建”这个根本,全市选派干部累计召开驻点村“三会一课”2.72万余场次,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497人,发展预备党员1441人,修缮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50个。
班子强起来,人心聚起来。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全市驻点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产业振兴
奏响强村富民曲
“余大哥,山上的蜜桔没问题吧?”
“好得很!”
在早熟蜜桔进入膨果的关键期,省发改委选派到三元区莘口镇西际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陈敏芬,显得格外忙碌。
叫作“余大哥”的余安增是西际村的蜜桔种植大户,往年他都要为根腐病、黄叶病等病虫害的潜在威胁而发愁。今年不一样了,三元早熟蜜橘科技小院专家对这些病虫害防治提供了解决方案与建议对策。
西际村共种有蜜桔6100多亩,通过品牌运营,西际蜜桔已成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如何让这份“甜蜜产业”带给村民更甜蜜的生活,是陈敏芬驻村后一直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陈敏芬(左二)在省广电直播间推介西际蜜桔。
为解决果农蜜桔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在陈敏芬积极对接和努力下,福建三元早熟蜜橘科技小院今年获批,并顺利落地西际村,今后将为有效破解蜜桔产业发展瓶颈,大力发展生态果园作出贡献。
3年来,立足村情实际,陈敏芬找准发展定位,坚定蜜桔产业发展信心,打造村民增产增收、村庄多元发展的良好局面。2023年,西际蜜桔最高订购价每公斤7元,总产值达56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7.8万元。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而抓住产业发展就抓住了村集体经济的“牛鼻子”。
驻村以来,宁化县治平畲族乡治平畲族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行辉,因地制宜引进研学培训基地、畲药种植等一批产业项目,积极念好畲村致富经,为当地群众创造就业岗位180余个,实现村财年增收15万元以上。
然而,3年前,村里却是另一番光景:村集体经济收入缺乏来源,村干部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当时,他就决定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积极谋划发展产业,着力增强村里“造血”功能。
畲药产业是治平畲族村的传统产业。但畲药产业小而散、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长期制约着畲药产业的良性发展。
如何打破这一瓶颈?
王行辉(右一)在畲药谷指导畲药种植。
王行辉“对症”开良方——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宁化县治平洪峰畲药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积极引导畲民发展种植互叶白千层、黄豆套种项目,助力农户增收。
在王行辉的推动下,治平畲族村畲药产业进一步壮大,不仅种植了黄精、野鸭椿、黄知子等草本类、木本类畲药100余种,还建设成集科普、观赏、应用为一体的畲药谷,成功打造吃、住、研、学一体的文旅康养研学基地。
资金、技术、人才、项目……3年来,像陈敏芬、王行辉一样的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倾情帮扶、真蹲实驻,争取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797个、落实资金4.55亿元,推动党员致富带头人领办产业发展项目1504个,实现村财年均增收4.26万元。
沉下身子,迈开步子,全市广大驻村第一书记把初心使命写在乡村振兴一线上,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坚定走好强村富民之路。
精细治理
让乡村更宜居
污水沟成了清水塘、广场安装了健身器、中心村多了休闲场所……清流县嵩溪镇元山村几年间的变化,让村民竖起了大拇指。
走进元山村,村道干净整洁,房屋坐落有次,房前屋后绿意勃发。说起以前,村民直摇头:村子偏,藏在大山深处;人口少,却三天两头闹矛盾。
村民说,驻村第一书记马玉水来到村子工作后,这里开始发生改变。
马玉水(左二)在元山村党群服务中心接访群众。
“现在的元山真是一年一个大变样,隔壁村都羡慕我们村的发展变化呢!”村子今非昔比,村民由衷自豪。
在马玉水看来,环境治理是“形”,乡风文明是“魂”,乡村治理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营造好社会文明新风尚。
为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马玉水通过推行“支部领航、党员带头、乡贤助力”基层治理新模式,修订完善元山村村规民约,新增惩戒约束措施,推行党员“1+N”模式,让41名党员共结对挂包195名群众参与村庄治理,形成党员带头、齐创共建的乡村治理格局。
驻村以来,全市广大驻村第一书记立足实际,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科学规划布局、深化环境治理、妥善化解矛盾,下一番“绣花”功夫精细化治理,一个个村庄美起来,乡亲们生活更舒心,获得感满满。
不久前,泰宁县梅口乡拥坑村村民欧阳东和妻子范媛媛结婚“零彩礼”,在村里举行了一场简朴而喜庆的婚礼,引起不小轰动。
而今,这桩婚事已成为了十里八村移风易俗典范,拥坑村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婚嫁低彩礼或零彩礼,在当地吹起一股婚俗新风。
改变这场传统婚丧嫁娶风俗的倡导者和引导者,就是拥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杨东润。
3年前,杨东润到拥坑村开展驻村工作,刚到村里没多久,他便发现村里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一系列不良风气、陈规陋习仍然存在,遏制乡村铺张浪费陋习迫在眉睫。
杨东润(左三)了解热带鱼养殖情况。
传统习俗太过于根深蒂固,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并不容易。注重把握工作的力度和节奏,杨东润发挥村党支部引领作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了解村里情况,结合外出调研“取经”,将修订村规民约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制定了共7章28条的《梅口乡拥坑村村规民约(草案)》。
杨东润还积极推行村规民约“红黄黑榜”和爱心小站积分兑换激励制度,通过“正向激励+反面约束”的方式,让“人人争当先进,家家不甘落后”的文明乡风如春风化雨般吹进村民心里。
如今,在拥坑村的示范带动下,梅口乡其他8个村的干部群众也纷纷效仿,让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
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引领下,全市一项项有力举措破除乡村的陈规陋习,一个个典型模范带动乡亲们见贤思齐,一场场民间宣讲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目前,全市共修订完善村规民约1510余个,开展文明创建评选活动2880余场次,推进村庄环境整治项目1260余个,拆除破旧附属房、违章建筑4270余栋。派驻村中有250个村成功被评为乡村治理示范村,其中国家级17个、省级233个。文明乡风正日益融入并影响改变着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
排忧解难
真情为民服务
每到汛期,永安市洪田镇上石村村民陈振燕等人都会坐立不安,因为他们担心地里几十亩烟叶会被洪水冲袭,丰收可能化为泡影。
“以前能不能丰收,全看老天赏不赏脸。不过,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了,因为张书记为我们申请来了河堤修复项目。”谈起这件事,陈振燕喜形于色。
张钟奖(右四)组织召开道德评议会。
陈振燕口中的“张书记”,就是市发改委派驻上石村的第一书记张钟奖。
上石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推行“烟叶—玉米—养地”烟地轮作种植模式,其中全村烟草种植面积约850亩,每年村财可实现烟草返利近10万元,是促进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彻底消除巴溪洛溪洪田段沿岸村民生产生活安全隐患,2022年,张钟奖积极向上对接,策划生成补助资金1440万元的永安市巴溪洛溪洪田段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实实在在为民解难题。
眼下,巴溪洛溪洪田段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推进,项目完成后沿岸受益人口近4000人,保护耕地约1200亩,让这一湾碧水成为村民增收的活水。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这里有人管,儿女们放心,自个儿心里踏实。”“大家在一块能相互照顾,说说笑笑也热闹。”…… 走进三元区洋溪镇连茂村幸福院,在老人们的一言一语中,感受到了他们稳稳的幸福。
连茂村共800余人,常住人口不到一半,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而村里的幸福院,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早已破落不堪,每天聚集了很多老人在这里休闲活动,存在安全隐患。
张青宁(左二)在查看笋竹食品生产设备运行情况。
了解情况后,连茂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青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第一时间召集村两委干部商讨改造方案,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0余万元,并参与设计、现场施工。如今,村里老人看到功能齐全、焕然一新的新场地,对张青宁竖起了大拇指。
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带着一颗火热的心,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纷纷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暖心人——
清流县龙津镇大路口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梁先后组织规划建设清韵廉政文化中心、幸福庭院红色提升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民生及产业类项目26个;
将乐县安仁乡泽坊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世丰以建设泽坊村“红色美丽村庄”为目标,保护修缮东方军第六兵站等红色遗迹,建成闽北独立师三年游击战纪念园,实施饮用水管网改造和大坑溪岸坝修复等水利建设项目11个,开办泽坊村“长者食堂”,有力提高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
建宁县溪口镇半元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孟庆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先后硬化宅间道约2000平方米,整治“裸房”52栋,实施“平改坡”房屋65栋、立面改造房屋170栋约2.6万平方米,新建微公园2个;
……
拳拳之心谋发展,殷殷之情为民生。3年来,全市驻村第一书记共为民办实事7970余项,挂钩联系脱贫户1202户3059人,走访帮扶低保、五保等困难群众3.13万余人次,用真心、动真情,谱写了一曲曲帮扶赞歌,把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