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石兰介绍,为了缩短蚕宝宝的养殖周期,家里会从当地的蚕种厂买来孵化好的幼虫。健康的蚕宝宝会在回来不久进入休眠期,几天后开始蜕皮,经过四次的休眠和蜕皮,蚕宝宝进入5龄阶段后开始吐丝。“爱睡觉的蚕才是好宝宝”,石兰说:“如果发现有一些蚕不爱睡觉,那它们多数是生病了。5龄蚕最容易发生病变,这个时候一定要做好室内通风,经常打扫卫生。如果病蚕数量多,就要考虑用药了。”有用户评论道:“原来懒蚕是优良品质啊,羡慕。”
在石兰的快手上,最常见的就是一家人一起捡桑叶。早上4:30起床,用前一天的桑叶喂饱蚕宝宝后,一家人开始上山捡桑叶。如果遇上下雨天,还要把叶子晾干,处理好的叶子作为蚕的午餐。下午4点左右,三个人又上山捡叶子。“每天干活很累也很枯燥,幸好有快手用户们的陪伴。”从大城市返乡后,除了家乡的归属感,石兰还在快手上获得了另一种归属感——对养蚕职业的认同和热爱。一改自己多年前“厌弃养蚕,向往城市”的想法。
要富先修路 石兰立志修好线上之路
宜州当地虽然蚕养殖用户众多,但宣传手段极少,绝大多数用户都是卖给来上门批发的收货商,价格自然压得较低。石兰用快手两年多的时间,已经收到无数次的线上订单,甚至还有 “合伙人” 找上门来。
据石兰介绍,“一只好的蚕可以吐丝700米,并且蚕茧厚重,这样才能卖上好价钱。”根据蚕的生命周期,石兰一家每月可以饲养两批蚕宝宝,一次3万多只,平均吐丝量200斤,根据蚕丝品质,价格会在25元上下浮动。一年卖十二批左右,石兰一家的收入大约有6万元。
在养蚕之余,石兰经常在快手上和其他人交流,越来越多的用户成为预定客户:“许多外地的加工商想从我这里买些蚕丝回去,还有人想和我合伙做。因为山里的快递不是很发达,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把零散的蚕丝运出去。不过很感谢快手能让我遇到这些人,希望有一天能够和他们合作。”尽管打通实际的运输邮路仍存在难度,但线上客源已被她快手上的一条条真实记录打通。
石兰一家的养蚕日常,只是快手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类似的用户,在用自己的方式从事着与蚕丝相关的工作。在“蚕丝被love丝影”(快手ID:A15068327846)、“桐乡丝路蚕丝被厂”(快手ID:689602200)等快手用户的镜头下,记录了从蚕茧抽出蚕丝到制成蚕丝被的全过程。各行各业的用户在快手上相遇、相识,快手作为纽带,通过公平的流量分发机制,让每个内容有机会被他人看到,给了每个特产、每个人甚至每个工种以更大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