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马文基 通讯员 周俊明

近日,喀喇沁旗美林镇大店村的赤松茸食用菌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该镇东局子村村民张永华领着工人们在林子里干活。

“我种植的赤松茸又名大球盖菇,俗称益肾菇、粗腿蘑,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张永华说。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70多万亩林地,120万立方米林木蓄积量和86%的森林覆盖率是美林镇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也是该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靓丽底色。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美林镇人,张永华从2011年开始种植食用菌,拥有丰富的种植经验。为实现食用菌种植产业的新突破,2020年8月,张永华先后深入吉林、福建考察林下种植项目。当他了解到赤松茸的生长特点和市场需求巨大的信息后,决定回乡尝试种植赤松茸。

理想与现实之间,有时近在咫尺,有时又遥不可及。种植赤松茸对于张永华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由于初次种植赤松茸,从基地选址到林地修整,从菌种配料到发酵、包装菌棒,从蘑菇栽培到人才使用,生产中的难题一个接着一个,纷纷出现。可是现实的艰难并没有阻止张永华前行的步伐,靠着敢闯敢试、永不服输的倔强劲,他硬是走出了致富之路。

“刚开始时确实很难。后来经过积极努力,我们不仅得到了福建一家公司技术总监的技术指导,解决了技术难题,还得到了喀喇沁旗就业服务中心15万元贷款的创业扶持。也正是有了这些支持,我们的赤松茸种植才走上正轨。”说起创业的艰难,张永华颇为感慨。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有头脑的人。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张永华结合多年种植食用菌的心得,潜心钻研赤松茸的核心种植技术,悉心学习技术要领。最终,一亩地的赤松茸菌种终于试种成功。

为了扩大种植规模,在美林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张永华与旺业甸实验林场签订了林地使用协议,依托林场丰富的林下资源扩大赤松茸种植规模,着力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截至目前,张永华已分别在美林镇东局子村、大店村和小美林村种植赤松茸70余亩,亩产4000斤左右,按每斤12元的市场价格计算,每亩净利润达4.5万元。

“林下种植食用菌具有节约土地、生产成本低、栽培周期短、产品品质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赤松茸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对种植林地的土壤不会造成污染,还能起到保护作用。”张永华说。

在张永华的努力下,他的赤松茸种植产业慢慢有了起色。因为种植的赤松茸干净、粗壮,品质极佳,产品一上市就受到各地客户好评,产品远销广州、上海、福建、重庆、北京等多个地区,有的客户甚至蹲守在张永华的种植基地,等着抢购产品。良好的前景、火爆的销售吸引了许多周边村民也开始种植赤松茸。

“我是美林镇大店村村民,原来一直在外打工。后来在张永华的帮助下,我种了20多亩的赤松茸,张永华负责提供菌种和原材料,教我种植技术,并回收生产出来的赤松茸产品。靠着这一项,2021年的收入能达到20万元。现在我们村从外地回来种植赤松茸的还有六七户。”大店村村民邵建华说。

“2019年,咱们旗就业服务中心将我们成立的华盈种植专业合作社认定为就业扶贫车间,依托食用菌种植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到了用工高峰期,每天能吸纳30余人就业。下一步,我们将优化产业结构,扩大食用菌种植面积,以这个就业车间为载体,带动更多劳动力实现就业。”张永华说。

离开张永华的种植基地时,回望身后郁郁葱葱的片片林海,张永华依然在用他的勤奋讲述着动人的食用菌种植故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