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廖静 谭远淼

4月12日,在湖北省恩施市新塘乡校场坝村,烟农张文刚的烟叶田里,正抢抓晴天离地翻土。

烟农张文刚.jpg

烟农张文刚

一方好烟富千户,烟叶作为新塘乡的主导产业之一,2023年,全乡发展烟叶面积11870亩,预计为1087户烟农增收近6000万元。一抔黄土,一把青叶,如何成为让烟农喜上眉梢的致富产业?

党建引领,撂荒地上“穿青衣”

“廖站长,你们又来啦,看我垄子起得怎么样?”望着远远走来的烟草支部书记廖成,烟农张文刚停下手里的机器,拉着廖成便讨论起烟垄的深浅、宽度和垄体的质量。

烟农张文刚正在起垄.jpg

烟农张文刚正在起垄

张文刚种植烟叶20余年,是校场坝村的地道烟农,正因为“地道”,问题也随之而来。

常年种植烟叶,土壤失去活力,“种一片,死一半。”不仅愁坏了烟农,烟叶收购站的同志们和村支“两委”的干部也跟着着急。

“‘烟打生田’,老辈子的话总是有道理的,我们可以把撂荒地都利用起来。”一场群众会上,校场坝村党支部书记赵仁俊听着烟农的“诉苦”,一下子打开了思路。

落实国家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把撂荒地变烟田,既能缓解土壤退化,又能提质增效,同时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为撂荒地“穿上青衣”。

党员带头开荒、党员技术员带头指导,一场撂荒地“换装秀”迅速上演。

“挖机先开荒,‘铁牛儿’跟着起垄。”张文刚烟田里,烟叶技术员张昌柏“五进五出”,时刻盯着生产进度。

开群众会,办现场会,烟叶技术员抢抓春光,到田间地头为烟农进行技术指导,近500亩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为“生金地”。

粮烟套种,一亩田生出两轮“金”

“起垄有讲究,垄要直要饱满,高度要适宜,下半年种植蔬菜的时候才不会受影响。”下坝村粮烟套种基地内,烟叶技术员指导员杨必安正在耐心指导烟农陈光慈的丈夫起垄。

技术人员在田间指导烟农起垄.jpg

技术人员在田间指导烟农起垄

陈光慈已经有20年的种烟经验,原本是不需要指导,但今年,继续种植烟叶的她家有了三个新变化,烟叶技术员“不得不”下田指导。

“今年我们将实行粮烟套种,这是一次新尝试。”提起这种新做法,陈光慈很有信心。瞄准致富先机,陈光慈将烟叶种植面积由15亩扩大到50亩,同时,长期在四川务工的丈夫也回到家乡,共同为“金叶子”出力。

烟农陈光慈正在施肥.jpg

烟农陈光慈正在施肥

“我们海拔高,蔬菜品质好,等到白肋烟将收之际,再种上一季蔬菜。”烟叶收购站站长廖成介绍,“金叶子”收完“绿叶子”又逐渐进入采收期,老百姓既当烟农又当菜农。

稳固基本盘、融入大农业、增添新起色。新塘乡在将烟叶产业作为全乡的主导产业之一的同时,以烟稳粮、以烟促粮,探索打造“烟草+N”模式,将烟叶与土豆、花菜、小白菜等粮食作物实行套种,增加田块复种指数,让近800亩良田“生”出两轮“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田间“引路”,质优量大产业兴

“甜润生津、清雅飘逸、留香绵长,这就是好烟叶的感官质量,我们要的也就是这种好品质。”在烟叶技术培训会上,技术员冉从喜向种烟大户杨胜军强调道。

杨胜军是盛家坝人,看准了新塘的好山好水好土地,在新塘租下200亩土地种植烟叶。

“种就要种好,种出高品质,还要带动其他人种。”对于外来种烟大户,廖成积极鼓励。同时,加派人手对其进行指导,让有效的烟田生产出有效的烟叶,有效的烟叶抢占更多市场。

“原来我是在杨胜军烟田做零工的,是烟草站的技术员杨本顺鼓励我自己种烟并给我提供技术指导。”烟农王辉谈起自己的种烟经历,对收购站的工作人员赞不绝口。

种烟不难,种出一亩好烟难。新塘乡烟叶收购站聚焦烟叶“油、软、亮、香”,从烟叶育苗、烟田施肥起垄、烟苗移栽及追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23名技术员变身“引路人”,活跃在田间地头为烟农答疑解惑。

工人在育苗基地定苗补苗.jpg

工人在育苗基地定苗补苗

技术人员查看烟苗长势.jpg

技术人员查看烟苗长势

“从育苗开始,我们就毫不松懈。”烟叶生产分管责任人谭远淼介绍,全乡建有育苗基地80余处,154个大棚,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查看烟苗长势,并组织工人及时定苗补苗。

粮烟套种示范点、中棵烟高油分烤烟示范点、白肋烟高质高产高效示范点,一个个烟叶种植示范基地在新塘乡落地,高山烟叶的高品质“香”飘四方,群众的钱袋子愈发鼓起来,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兴村富民之路正在形成,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蓝图正在绘就。(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