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掌握这六个技术要点很重要

河蟹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而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

睐。目前河蟹已成为各地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河蟹养殖业已由追求

产量的“大养蟹”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和养“生态蟹”转变。

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下河蟹的养殖技术吧!

一、池塘准备

养殖池塘要选择在有着丰富的水草,水质干净清澈,阳光充

足的地方,池塘的面积要根据自己的养殖数量决定。一般是在3-8亩

左右,水不宜过深,大概在1.2m左右,有良好的排灌系统,池塘最

好是硬质的黏土,要将池底过厚的淤泥清除干净。在池塘的四周设置

好防逃设备,并且为了减少在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率,在放养蟹苗

的时候要将池塘做好清塘消毒的工作。放养前15天的时候使用生石

灰进行全池的泼洒消毒,每亩用量大概在75千克左右。生石灰不仅

可以杀灭池塘中的病菌,还能有效的增加水体中的钙离子,改良池底。

二、选种放苗

选择蟹种的时候要选择优良纯正的品种,不能选择杂蟹,有

伤,带病的蟹,或者是肢体残缺的。蟹种应该长势良好,发育健壮,

附肢齐全,没有伤病并且规格大小相差不大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河蟹

的质量与后期的成活率。在放养蟹种的时候要让蟹苗先暂养一段时间,

为了让蟹苗有一个过度的适应期,在池塘中设置一个暂养区,大概占

整个池塘的1/5。注意放养密度,密度要适中,保证河蟹的正常生长

发育,将密度控制在一亩2000只左右。放养时间一般在立春前后。

三、放养密度

蟹种放养密度与蟹种规格、饲养条件、上市要求规格、管理

水平等有关,可采取两年制养殖模式,就是5月底6月初购进蟹苗,

在池中粗放增育,年底可育成扣蟹,第2年春再把这些扣蟹投放到池

场,通常蟹种放养规格为100—200只/kg。每亩水面放养300—500

只,采取适当释放,可提高河蟹出池规格和质量。以河蟹为主的成蟹

池,不能混养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等)、杂食性鱼类(鲤、鲫、罗

非鱼等)、肉食性鱼类(乌鳢、鲶鱼、鲈鱼等),而只能混养一些滤食性

负类(鲢、鳙鱼等)。其目的是清除水中浮游生物,防止水质变差。但

由于河蟹池水草多,池水较清瘦,故混养数量不宜多。一般每亩水面

混养50—100g/尾白鲢、鳙鱼种40—50尾(鲢、鳙鱼比例为5:1),此

外,养蟹池也不能混养鳖,有条件的话,可采取养蟹池混养适量青虾

的养殖模式,用生态养殖管理的措施,获得高产、优质、高效。

四、饲料投喂

养殖河蟹时要适当的投喂一些饲料,因为仅靠河蟹自己采食

天然的饵料是不能满足河蟹的生长发育和达到高产的目的的。放养蟹

种之后,当池塘中的水温达到了11度及上后就需要人工进行投喂了。

投放时要以前期精料、中期粗料、后期荤料为主,在春季时要投喂少

量的糊状饵料,夏季就需要投喂植物型的饲料。过了八月就需要开始

增加动物性肉料的投喂量了,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河蟹的性腺发育,

增加河蟹的体重,使其肉质更加鲜美。

五、水质管理

水质对河蟹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一

定要做好水质的管理工作。在放养蟹种的时候要保证水中有一定的肥

力,并且肥力不能减少,所以养殖中每周至少要加一次水。而且还要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深水位,七月的水位至少要在1.5m,气温升高

时要增减换水的频率。夏季5-6月时至少半个月换一次水,7-8月时

至少每周换一次水,气温降低后便可逐渐减少换水频率。每次换水不

需要全池水换掉,换30%左右就可以了,还需要定期的泼洒生石灰。

大概是15天一次,效果在前面也说了。

六、疾病防治

近几年来,随着养蟹规模的不断扩大,蟹病也在不断蔓延和

升级,以前从未有过的蟹病,现在也大量发生,主要是幼蟹的纤毛虫

病和成蟹的抖抖病,给养蟹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蟹病防治

应坚持预防为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在不

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预防。选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

物制剂,调节水质。高温季节定期使用生石灰、二溴海因等预防。在

纤毛虫高发期每隔15—20d用甲壳净或纤毛虫净等杀虫1次,为避免

抗药性,药物应交替使用。抖抖病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间的微生物,

采用敌杀死清池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抖抖病的方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