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国青年报》中青视线版刊发了《破解“农村空心化、土地碎片化”难题 湖北广水探路乡村合作公司激活“一池春水”》《“头雁”带领返乡青年在乡村大舞台施展拳脚 乡村合作公司聚起“青春雁阵”》《“蚂蟥王”带领家乡走上“蛭”富路》3篇文章,整版重磅报道了广水市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办好乡村合作公司的有益探索、实践成效。

致富经蚂蟥养殖视频_养殖蚂蟥的成本及利润_养殖蚂蟥致富视频

随州市委、市政府指导下,广水探索和引导有条件的村,创办乡村合作公司,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将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

2020年,广水市402个村(社区)中,年收入5万元以下占206个。2023年,全市“空壳村”全面消除,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清零,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数量增加了10倍。

在广水市乡村合作公司发展亮眼成绩单背后,一组带着青春气息的数据引人注目:211家乡村合作公司中,有68名青年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青年“老总”占比达32%;在当地团组织对接下,342名返乡青年进入合作公司工作,在乡村大舞台上施展拳脚。

破解“农村空心化、土地碎片化”难题湖北广水探路乡村合作公司激活“一池春水”

养殖蚂蟥致富视频_养殖蚂蟥的成本及利润_致富经蚂蟥养殖视频

湖北省广水市李店镇飞跃村村民为乡村合作公司葡萄园修枝。团广水市委供图

致富经蚂蟥养殖视频_养殖蚂蟥致富视频_养殖蚂蟥的成本及利润

湖北省广水市广水街道办事处驼子村乡村合作公司育秧工厂“农民工人”正在育秧。团广水市委供图

2021年起,针对“田没人种、种不好、不赚钱”等状况,在湖北省随州市委、市政府指导下,广水市在有条件的村,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乡村合作公司”。这一模式将乡村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将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

“我要1万棒!”“我要3万棒!”今年3月27日,湖北省随州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点菇成金”共享菇园认购大会上,100名花菇种植户、企业代表现场举牌认购,105万棒菌棒被抢购一空。

花菇,是香菇的“升级版”。得益于当地独特气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店村不少村民陆续种植花菇。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加上种植难度大、当地种植面积零散,花菇产量低、利润薄,不少菇农选择外出务工,土地被撂荒,村里花菇产业发展一度陷入停滞困境。

因为一场改革,关店村的花菇再次迎来“春天”。

地处鄂北的广水市,山岗丘陵多,京广铁路穿境而过。作为劳务输出大市,广水市94万户籍人口,最多时有33万人常年在外务工。顶峰时期,三分之一的耕地呈季节性抛荒状态。

2021年起,针对“田没人种、种不好、不赚钱”等状况,在湖北省随州市委、市政府指导下,广水在有条件的村,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乡村合作公司”。这一模式将乡村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将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广水共成立村级合作公司211家,实现经营收入2.15亿元,经营利润4121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137万元,累计发放村民务工报酬3225万元。

“一批‘农’香四溢的乡村演艺精彩绝伦,一幅‘农’墨重彩的生态共美、产业共兴、群众共富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在日前举办的广水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暨乡村合作公司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广水市委书记杨光胜如此说道。

“空壳村”蝶变“先进村”

一家一户不愿干、干了不划算——在关店村,香菇种植生产方式“散”,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2022年9月,在乡镇党委支持下,关店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将分散的土地集中流转,带领村民“抱团闯市场”。公司大力推进香菇小镇项目建设,整合涉农资金416万元,统一平整土地并搭建标准化香菇大棚,购买灭菌柜、制棒机等现代化机械设备,采用“集中制袋,分散种菇”的形式,实行统一大棚租赁、统一制作标准、统一技术指导,带动全村走“以菇致富”路。

从一根“栎木棒”到一个标准“菌袋”、一瓶“香菇酱”,全产业链生产提高了效率,提升了附加值,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种植大军,2023年全村菇农达115户,种植规模超100万棒。而在2021年,规模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

脱贫户王茂家见证了村里成立乡村合作公司之后,给农户们带来的实打实效益。

以前,王茂家想过种植花菇,但一没技术,二缺劳动力。2023年,在乡村合作公司带领下,他试种了3000棒,头两茬就获利3万余元。在这次共享菇园认购大会上,王茂家举牌认购1万棒。

关店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强介绍,借助乡村合作公司规模经营降本增效,菇农们可以从多方面获益——

一是土地流转金和前期投入。公司将荒坡地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统一平整并搭建大棚,再以每平方米4.5元的年租金出租给菇农,减轻菇农的投入负担;二是公司集中购买原料制棒统一制袋,保证了出菇质量和出菇率,产品抗风险能力提升,能卖出更好的价格;三是公司带来锅炉工、机械工、套袋工等务工岗位,村民可务工挣工资。

经过一年多运营探索与努力,关店村借助乡村合作公司壮大花菇产业,村集体40万元债务清零,实现盈利47.3万元,户均增收10万余元,“空壳村”蝶变“先进村”。

从“穷窝子”到“农者有其股”

村民无法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一度是广水市十里街道观音村面临的发展难题。

观音村过去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是远近闻名的“穷窝子”。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国多地兴起,观音村两委曾尝试探路谋发展,从2005年起,村里陆续成立多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很快,合作社产业红火起来,经营主体的荷包鼓起来了。然而,村党支部书记熊永俊注意到,合作社在带动小农户生产方面较为乏力,一些农户渐渐被“挤”到产业链边缘,农户与村集体增收均寥寥无几。

不能“富了老板、忘了老乡”。2021年5月,观音村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市成立首家乡村合作公司。

公司创造性地开展政府项目资金“拨款改投资”工作。广水市成立核算专班,对观音村近10年来政府投入市场主体支持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其中,包括各级直接投入市场主体的政府性项目资金676.15万元,按90%折算入股公司;将间接投入市场主体周边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3350万元,按10%折算入股公司;通过“四议两公开”形式折股量化后,村集体拥有资产近千万元,持有经营主体19%的股份。

同时,观音村乡村合作公司将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统筹利用好分散的土地资源,引导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方式参与合作公司建设,培育了山场果林、特色养殖、苗圃苗木、油茶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六大产业。

“农者有其股”的股份合作模式,让村民得以深度参与产业链、分享利益链,实现集体经济增长、农民增收。2022年,合作公司利润达110万元。在首次分红中,现场为全体村民分发近20万元现金。

如今在观音村,“十里桃花”“观音花海”成为当地响当当的文旅品牌,每年可吸引游客40万人次,创收500余万元。眼下,观音村正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路线,市、街、村共同出资打造4A级景区。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导黄振华教授多次到现场调研,在他看来,这项改革之所以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在于与村民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每个村民都是合作公司的股民,能有效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

同台打擂:比变化、比产业、比“共富”

乡村办公司,集体经济闯市场。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如何降低经营风险?

黄振华认为,搞好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广水创新构建起市、镇、村三级合作公司运转框架,市级合作公司融资领投、镇级合作公司承接监管、村级乡村合作公司实施经营,建立上下贯通的机制,让合作公司扎根大地,如鱼得水。

乡村合作公司办得怎么样,擂台公开来亮相。2022年9月28日,广水市举行首届乡村合作公司“大擂台”决赛。从当时全市186家公司中脱颖而出的15名优秀“考生”,同台打擂,比变化、比产业、比“共富”,比武争星。

最终,4家乡村合作公司获评“四星级乡村合作公司”,并与广水市乡村合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现场签约,每家公司获得不低于400万元投资支持。

广水市乡村合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友峰介绍,作为市级投资平台,广水市乡村合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要承担涉农资金的整合和优质产业的导入,支持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建设育秧工厂、蔬菜大棚、灌溉设施、冷库等。在解决村级合作公司成立初期缺乏启动资金问题的同时,扩大自身资产。

项目资金的多少与乡村合作公司星级挂钩,投资由专业团队把关,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广水市建立乡村合作公司数据库,开展动态评星行动:干得好升星级,干得不好降星级。

与此同时,为避免发展项目时“一哄而上、一地鸡毛”,乡镇建有项目库,监管村级合作公司上报的项目,上会研究通过后,再派优秀干部指导依法依规经营。

“乡村合作公司要稳健发展,项目的统筹把关、服务推介是核心。”广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瞿霞介绍,为了选准、选好每一个项目,该中心统筹推进全市合作公司产业发展,市镇村三级联动,村公司申报项目,镇级初审,市级论证,按照村庄类型,制定差异化发展方向;项目实施环节,则安排专人全流程指导,确保依法依规经营。

乡村合作公司的壮大,吸引越来越多能人回乡。在村级合作公司中,村支书兼任董事长、返乡能人任总经理的架构受到村民们欢迎:书记兼任董事长,“主内”,负责村级事务协调,为公司发展铺路;返乡能人任总经理,“主外”,负责对接市场,为公司发展聚财。

请进来、走出去,广水市对乡村合作公司相关负责人开展密集轮训,为村干部们掀起“思想冲击波”,全力提升乡村合作公司“头雁”们闯市场的能力。

高频次督查,将风险扼杀在“萌芽”。广水市成立乡村合作公司专项财务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乡村合作公司财务情况实时“体检”。全市明确了乡村合作公司财务管理流程、重点监督事项。村级纪检委员、合作公司监事等对照“流程图”,即可对公司财务管理进行精准监督,保障集体资产不贬值、不流失,确保利益分配公平公正。

一组数据,为这场3年改革的成效写下注脚。

2020年,广水市402个村(社区)中,年收入5万元以下占206个。2023年,全市“空壳村”全面消除,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清零,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数量增加了10倍。

“头雁”带领返乡青年在乡村大舞台施展拳脚乡村合作公司聚起“青春雁阵”

养殖蚂蟥致富视频_致富经蚂蟥养殖视频_养殖蚂蟥的成本及利润

湖北省广水市郝店镇铁城村乡村合作公司聘请村民采摘胭脂红桃。团广水市委供图

在广水乡村合作公司亮眼的成绩单背后,一组带着青春气息的数据引人注目:211家乡村合作公司中,有68名青年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青年“老总”占比达32%;在当地团组织对接下,342名返乡青年进入合作公司工作,在乡村大舞台上施展拳脚。

“这是双塘村菜籽油,这是吴店东河村小黄姜,还有关店村花菇香菇、十里空心奎面……”4月14日,湖北省广水市双塘村村委会主任、团支部书记徐旭出现在黄冈市罗田县燕儿谷,联合这里的“谷哥”直播间,推介家乡的优质农副产品,这些产品来自广水市各乡村合作公司。

35岁的徐旭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双塘村乡村合作公司——广水市益新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村务工作之余,通过直播销售所在乡村合作公司乃至全市乡村合作公司的农副产品,成为徐旭的又一项重要工作。

徐旭大学毕业后,原本在周边县市经商。2021年,广水市推动的乡村合作公司改革让这名年轻人看到以新模式带动乡村兴产业、奔共富的新希望,他选择回乡发展。

“一张网”凝聚“青”心

改革伊始,摆在团广水市委面前的一道考题是,如何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将有志于与家乡共发展的年轻人凝聚到乡村合作公司中来。

团广水市委建起“团市委+镇团委+村团支部+青年社团”一张网,各村团支书由村两委中最年轻的成员兼任,并在全村返乡青年中选拔一名优秀青年党员,担任兼职团支部副书记。

依托这张网,团广水市委通过团员大会、入户走访、电话联络,举办返乡创业青年座谈会、“乡村合作公司青年行”,组织青年代表前往发展渐有起色的乡村合作公司参观,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随行,实时为青年们答疑解惑。

一批年轻人已行动起来。

双塘村是徐旭老家。长期以来,农户们零散种植一些粮食和蔬菜,由于缺乏技术指导,规模不足,收入平平。2021年7月,村里注册成立了乡村合作公司,流转土地2000多亩,发展油菜、水稻、蔬菜等优势农产品种植,建起了一批智能温棚。

一直关注家乡发展的徐旭看在眼里,思忖着“自己也要参与其中,做点什么”。

依托在互联网平台创业的经历,徐旭认为村里的乡村合作公司可以再往前走一步:为优势农产品种植增添深加工和电商,作为发展两翼。

当年年底徐旭回到村里,竞选成为村委委员,并顺利进入村乡村合作公司,负责农产品销售。作为村团支书,在市、街道两级团委指导下,他对留在村里的年轻人进行摸底,组织18名返乡青年和留村骨干青年成立创业青年互助组,“对电商感兴趣的去学直播卖货,平常爱打游戏、捣鼓手机的去学操作无人机,有驾驶经验的去学开农机,有种地基础的去研究智能温棚管理”。

徐旭的直播团队共3人,另两位都是90后。他们为村乡村合作公司开设的油料加工厂生产的“双塘菜籽油”网上带货,同时团队也受到周边乡村聘请,为当地的乡村合作公司、农户们带货。

这支年轻的直播团队每天下午直播,“点子”多多。在田间地头带货之外,团队还发起“炸货大比拼”“饺子节”“走村串巷看腊货”等活动,调动起农户们的积极性,为直播间“增色”不少。

“头雁”引领,群雁归巢

在广水市马坪镇狮子岗村,90后王勇有三重身份:村支书、村团支部书记、村乡村合作公司董事长。

从江西某高校毕业后,王勇曾在广水市一家企业任职。2020年,他回到家乡狮子岗村,担任村党建助理员,2021年11月当选村支书。接手时,狮子岗村负债27万元,成为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此时正当广水市号召有条件的村创办乡村合作公司,王勇召集村民开起垸场会、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大家一致决定,以村集体名义成立公司,收回村里此前低价发包、租期即将结束的350亩野茶园,吸纳36户村民以茶园土地入股公司,由公司聘请专业运营团队运营。

起初,茶园规模较小,不足以支撑市场份额。王勇带领公司继续流转农户土地,将村集体茶园规模扩充至500亩。村民们干劲十足,将闲置的荒坡开辟成茶园,全村茶园达到1500亩。

村乡村合作公司建起示范店,将制作好的茶叶统一设计包装,通过直播与线下相结合,卖给武汉等地的茶商、周边游客。

在王勇带领下,狮子岗村引入“农旅融合”理念,建起“月光茶园”、茶文化体验中心,游客们可以体验茶叶采摘、炒制,进行品茶、观光、研学。

2022年,狮子岗村乡村合作公司实现盈利36万元,带动当地1000多人次务工,发放劳务报酬40多万元,村集体还清了负债,还给村民分了红。

王勇欣喜地看到,乡村合作公司带活了家乡发展,村集体经济越来越红火,一些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选择“归巢”。

2022年,原本在广东务工的杜晓红找到王勇,咨询了村里相关情况后,表示想回村创业。在家中长辈的帮助下,杜晓红回家养了200头猪,种上10亩茶树。闲暇之余,她到月光茶园参与村乡村合作公司接待、运营等工作。她发挥年轻人学习能力强的优势,自学短视频拍摄剪辑,在互联网上对月光茶园进行推广,同时直播卖狮子岗村乡村合作公司的茶叶、猪肉、大米等农副产品。

这一年,90后罗超也选择回到狮子岗村创业。在村团支部主办的“返乡青年看家乡”茶话会、“青春团圆饭”活动中,王勇与在村骨干青年一起为罗超“选项目、支大招”。

如今,学习了种植技术的罗超,流转土地100余亩,还种上了生态茶叶。

“返乡青年人才库”激发新动能

广水211家乡村合作公司中,每家公司都有一个特殊的组织——“青年议事会”。议事会一般由村团支部成员、留村青年骨干组成,大家共谋村乡村合作公司与村庄发展。

在狮子岗村,月光海(徐家河水库)边有一些农户的老房子,因落实移民政策旧房闲置。在狮子岗村召开的一次青年议事会上,不少青年提议“盘活村内闲置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打造民宿产品”。

经群策群议,这一提议最终转化为村级决策。眼下,狮子岗村聘请专业设计师团队,画出设计蓝图。

经市、镇、村团组织指导,如今,狮子岗村的年轻人有了自己的阵地——“月光茶园青年之家”。依托于此,村里组建起“狮子岗青联盟”,联盟覆盖全村团员青年,大家组成篮球、羽毛球、茶艺兴趣小组,办起联谊会。

“邻村的年轻人也喜欢来玩,有两对年轻人还跨村谈起恋爱,去年结婚了。”王勇说。

“乡村合作公司行稳致远,离不开人才,尤其是优秀青年人才。”团广水市委书记陈小佳介绍,乡村合作公司的返乡青年,都被纳入市“返乡青年人才库”。依托这一人才库,根据乡村合作公司岗位所需,广水市共青团组织对接了342名返乡青年进入乡村合作公司工作。

过去,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农户靠传统种植模式,在自家房前屋后搭建简易香菇大棚,工序复杂,费时费力,香菇产销两难。2022年8月,关店村决定成立乡村合作公司,统筹引导香菇产业发展,为村民们提供香菇种植社会化服务,破解香菇产业发展难题。

香菇种植专业性较强,乡村合作公司急需既懂技术又具备一定综合素质的年轻人加盟。郝店镇团委负责人得知后,通过“返乡青年人才库”,向“菇三代”曹猛发出“英雄帖”。

担任村里香菇产业技术总顾问后,曹猛与村两委一起努力,村乡村合作公司建起占地700平方米的厂房,香菇制棒设备一应俱全。公司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采用现代化流程集中制棒、高温灭菌,缩短了生产时间,每棒生产成本缩减了1.5元。

相比往年,2023年关店村乡村合作公司的香菇提前20天出菇,实现了增收。“菇农平均年收入10余万元,比外出打工强。”曹猛介绍,这两年,已有20多名关店村人选择回村种香菇。

团广水市委还组织青年企业家与乡村合作公司深度对接、优势互补。蔡河镇老虎岗村合作公司投资150万元,入股湖北腾云农业公司,建设温室大棚,每年保底收益15万元,并按股分红。松淳蛋业公司团支部发挥直播经验丰富的优势,为乡村合作公司带货,并帮助乡村合作公司的年轻人提升直播技能。

依托乡村合作公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活跃在广水的田野乡间。

“他负责种,我负责卖,幸福生活指日可待!”2023年12月26日,广水市举办第二届乡村合作公司“大擂台”决赛,一批90后、95后乡村合作公司董事长,轮番上阵,比创意、比项目、比致富,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展身手。

“蚂蟥王”带领家乡走上“蛭”富路

蚂蟥又称水蛭,许多人闻之色变,但因其具备医用价值,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人工养殖。在湖北省广水市李店镇雷楼村,近两年来,因为养殖蚂蟥,80后返乡青年黄雄成了远近闻名的“蚂蟥王”。

因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雷楼村曾是当地的“涣散村”,村集体常年负债,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

黄雄20岁时南下广州,做过销售、采购,后办起酒楼。积累起“第一桶金”后,2014年他回到雷楼村,先后流转土地450多亩,建起生猪养殖场,种植红心火龙果、蔬菜、速生意杨树等,带动村民脱贫增收。2018年,黄雄当选村委会副主任,2021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就在这一年,广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乡村(社区)探索鼓励村级组织成立乡村合作公司,打造具有市场功能的集体经济,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分散的个体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协力共建美好家园。

当年9月,雷楼村乡村合作公司——广水市鸿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黄雄担任董事长,他召集村两委干部与党群代表一起商议如何因地制宜办产业带动村集体发展。

雷楼村紧邻应山河,水资源丰富,能不能发展水产品养殖?随后,黄雄与村干部、党员代表前往广东、江苏考察学习。两地乡村颇具特色的“水蛭养殖”项目,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人工养殖的水蛭多为宽体金线蛭,不吸血,干制品可制成中药,售价较高。回村后,黄雄多方了解到,在湖北省内,水蛭养殖产业在潜江等少数地市有所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雷楼村乡村合作公司经集体决策,实行“双翼齐飞”:一方面通过养水蛭开展特色养殖,另一方面与本地小麦、油菜种植大户合作,把撂荒的土地开发利用起来,拓展传统粮油种植规模。

养水蛭离不开技术与资金。雷楼村乡村合作公司与江苏一家水蛭养殖公司达成技术、种苗合作协议。2021年年底,在黄雄带领下,公司建大棚、搭蓄养池,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水蛭每年3月育苗,11月收获成品出售,饲养周期8个月。孵化幼苗时,大棚水温要严格控制在25-30摄氏度。水蛭对水质要求高,需要防止雨水渗入池中。“此时的水蛭苗养护要投入大量精力,饲养师傅24小时监测长势。待到5月初,水蛭苗从精养池转移到养殖池喂养,每周投食田螺一次。”黄雄介绍。

2022年4月,雷楼村乡村合作公司融资55万元,在原有的小规模试养基础上新建起7个大棚、28个养殖池。黄雄每天忙完村委会的事,就赶往基地,从选种孵化、幼苗培育到成品养殖、疾病预防、联系销售等,带领公司搭建起完整的产销链条。

2022年,水蛭鲜品均价每斤170元,干品每斤1050元,雷楼村乡村合作公司营收72万元,减去各项成本,实现当年回本并盈利16.4万元。有了资金,村里新修道路两公里。

“雷楼村出了个‘蚂蟥王’”“养蚂蟥挣了钱”的消息不胫而走。黄雄带领公司蹚出产业发展新路,李店镇其他村也跃跃欲试。

2023年2月,李店镇成立乡村合作公司联盟,推行“1+10”模式:“1”即雷楼村乡村合作公司,“10”为镇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10家乡村合作公司,通过以强带弱,实现共同发展。

2023年4月,联盟投资200万元,发展二期水蛭养殖基地,新建大棚40个,养殖池160个,覆盖镇里11个村。水蛭基地带动了一些村民务工增收。雷楼村村民黄远国平时在养殖场给水蛭换水、喂食,“活儿不累,一天能拿到百八十元”。

2023年年底,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公示2023年度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名单,李店镇、雷楼村双双上榜。

在联盟带领下,11个村乡村合作公司养水蛭呈现新气象,村民们看在眼里。“经常有村民来问我‘好不好养’‘行情咋样’。”黄雄注意到,近两年随着一些留村或返乡村民年纪渐长,外出务工失去优势,不少村民想加入到蚂蟥养殖事业中来。

眼下,黄雄打算继续扩大规模,通过合作社模式带动更多有养殖意愿的农户参与进来,“让乡亲们增加收入,脸上的笑容更多一些”。

来源 | 整理自中国青年报、广水发布

青年信箱等你来信

青年的困难

是团团的努力方向

青年的建议

是团团的智慧之源

结合广水共青团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三联五助”行动,“青春广水”特别开设了“青年信箱”专区,征集青年建议、倾听青年声音、回应青年诉求,帮助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有什么问题、困难或者解决建议、方案,统统都可以投递到“青年信箱”。

致富经蚂蟥养殖视频_养殖蚂蟥的成本及利润_养殖蚂蟥致富视频

▲以下事项不在征集、受理范围:求决、申诉、举报类事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事项;学术理论;重复提出、内容空泛、无实际意义的事项;不属于我区管辖的事项等。

期待你的来信

期待你为团团的工作建言献策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