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药材的致富经

由于贫困地区农户发展的中药材产业很难走进市场,所以产业扶贫一定要有龙头企业支持和带动。目前,中药材产业扶贫已形成多种标准模式

根据《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将通过引导百家药企在贫困地区建基地,发展百种大宗、道地药材种植、生产,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建立相对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到2020年,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造血”功能持续增强,实现百万贫困户稳定脱贫。

记者了解到,中药材产业扶贫目前已形成多种标准模式:比如天麻茯苓、灵芝模式,即龙头企业建立菌种厂,生产待发菌棒,扶贫办统一补贴购买,交由农户在自己的屋内或大棚内、林间发菌,龙头企业收购成品,并对农户进行科技培训;再如半夏模式,龙头企业提供或协助购买种苗,由扶贫办补贴购买,龙头企业指导农户种植。采收后,龙头企业按照市场价或合约价收购;此外还有金银花模式,龙头企业提供或协助购买种苗,扶贫办补贴购买,龙头企业指导种植,保价收购一次,以后每年按照市场价收购。

“由于贫困地区农户发展的中药材产业很难走进市场,所以产业扶贫一定要有龙头企业支持和带动。通过公司加农户或合作社的方式,由龙头企业统一提供种苗、农资、基本设施建设、科技示范和培训,把扶贫办对每一户农民补贴的资金在监督之下统一使用。通过协议,在产业化扶贫达到一个生产阶段之后,将扶贫资金和相应的利润分配给农户,也可通过种苗结算加保底收购模式,带动并保证农户的收益。”毕文钢说。

“每天从家里骑电瓶车来上班,只要5分钟就到了,方便得很。”在昌昊金煌公司中药材育苗基地,家住附近兴仁村的吴兴花一边熟练地栽种着药苗,一边述说着在家门口上班的好处:“一个月2500元工资,跟去外面打工挣的钱差不多,但是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和孩子。”昌昊金煌公司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党社联建”发展模式,让贫困户加入产业合作社从事中药材种植,该模式已覆盖丹寨县107个村的4800余户贫困户、16500余人。

贺定翔说,昌昊金煌公司正在创新建立中药产业规模发展利益机制,以工厂化育种为核心,发展合作社推广种植和精、深加工,进一步引导产业扶贫。力争到2018年,带动丹寨县112个村产业合作社种植中药材2.5万亩以上,覆盖贫困户6000户以上。

2013年,39岁的次旦扎西来到西藏墨脱县创业。2015年,他从浙江引进铁皮石斛苗到墨脱尝试种植。2016年6月份,他注册成立了公司,并聘请了技术人员,扩大药材种植规模,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开发种植,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图为次旦扎西(左)在墨脱镇朗杰岗村林地和村民一起栽培药材金线莲。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摄

近年来,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发挥当地农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为农户提供中药材种植技术保障和农资供应,通过订单式生产,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据介绍,2016年罗山县田堰村共帮扶20户贫困户种植瓜蒌100亩,平均每户增收5000元。图为田堰村陈湾组村民陈文荣在查看作物长势。 新华社记者 李 博摄

日前,农业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发行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提出要凝聚多方力量,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共同推进精准脱贫。根据计划,到2020年,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造血”功能持续增强,实现百万贫困户稳定脱贫

起伏的丘陵上,一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两旁一片片绿油油的中药材长势喜人。何首乌、薏苡仁、太子参、前胡、钩藤、决明子等药材种植地上,矗立着醒目的指示牌,上面清楚地标注着药材的来源和功效。“这是符合国内GAP及国外GACP规范的中药材示范基地。”昌昊金煌中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贺定翔说,昌昊金煌公司在贵州省丹寨县兴仁镇建立了中药材育苗中心和示范种植基地,采用“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贫困户”的“三带”模式,发展了大批合作社带动药农种植药材。

像昌昊金煌公司这样,以中药材种植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在贵州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近年来,随着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中药材需求量大增,一些中药材种植地区乘势引导广大农户结合市场需求种植中药材,取得了明显成效。

挖掘大山里的“金疙瘩”

中药材种植近年来已在不少贫困地区大面积推开,成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中药材产业扶贫还为药材产区的区域化集约打下了基础

近日,1500多名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齐聚贵州凯里,参加“中药源头在行动——2017年中药材种植企业与中药生产企业、林下产业发展暨致力脱贫攻坚·凯里市苗侗医药发展座谈会”,共同聚焦中药材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话题。

“贫困地区大多保留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产品多为原生态农业产品,而中药材药效质量最佳的生产环境就是原始农业环境。”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毕文钢在座谈会上说。

中药材广植于我国贫困地区,如何把埋藏在大山里的“金疙瘩”挖掘出来,成为各地产业扶贫的焦点问题。据凯里市副市长龙梅介绍,凯里拥有丰富的药材资源,药用植物2656种,占全国药用植物的25.4%,占贵州省的67.7%。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中药材中,凯里就有328种。依托生态环境、生物资源、民族医药等资源优势,凯里近年来大力发展苗侗民族医药产业,将苗侗医药发展作为“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三大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制定了税费优惠、贷款贴息、融资担保及保险、用地保障等产业基金奖励措施,以医药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在丹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41500多亩,种植户年均收入达2.5万元,600多户农民靠种植中药材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未来3年,要在贫困地区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以建立切实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为重点,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衔接起来,基本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助力中药材产业扶贫对象如期脱贫。

中药材种植近年来已在不少贫困地区大面积推开,成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的来源之一。中药材产业扶贫,既增加了中药材总的供应量,推动了养生产业的发展,又为药材产区的区域化集约打下了基础。目前,在传统的地道药材大区域分布区中,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县市级集约产区,并且初步形成了中药材产业结构体系;许多传统的地道药材产区发生转移,在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形成新的产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