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细雨蒙蒙,在宽城桲罗台镇的一片片板栗园里,刚刚剪完枝的板栗树正在汲取着水分,为新一年萌芽作着准备。
地处燕山山脉的宽城板栗深受人们青睐,素有“东方珍珠”之美誉。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产业兴村,板栗产业和小小板栗也牵动着更多在外务工打拼的游子。
恋起家乡板栗香
杨国营是土生土长的宽城桲罗台镇人,他与乡亲们一样,祖祖辈辈都把板栗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久而久之,板栗成为家乡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村里树龄过百的栗树随处可见,村民们对栗树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经营栗树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农活。春天上树修剪枝干,嫁接优良品种;夏天除去树下的杂草,既能让栗树更好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和水分,又能方便秋天捡栗子;到了秋天,打栗子和捡栗子更是一年中最忙碌、最累的时候。”从小就和板栗“打交道”,杨国营对相关情况了如指掌。
杨国营小的时候,一家人每年开支百分之七八十都靠板栗。一次次地猫腰捡起来的一颗颗板栗,杨国营都视为宝贝立即装进袋子抱回家。除了过年,他几乎不舍得吃一颗栗子。也就在那时候起,他对板栗的价格特别敏感,因为他知道,每斤板栗哪怕是几分钱的上下浮动,对于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都很重要。
成年以后,杨国营在外求学、打工,每每假期,都要回家帮家人经营栗树。
纵然大学毕业后外出工作多年,可每次回乡时,看着乡亲们为一斤板栗能多卖几角钱而奔波,杨国营心里就不是滋味。思来想去,他决定回乡,做起板栗购销业务,只为让乡亲们多赚点钱。
心中充满浓浓乡情
返乡创业起初那几年,杨国营一直奔走在各个村之间收购板栗,价格都是由唐山迁西的总收购销商来定。然而,杨国营从不给农户压价,只是按吨收取总收购商的手续费。一年下来,虽然挣得不多,但能为乡亲们做点事情,杨国营也是乐在其中。直到发生了一件事,让他对这项事业有了新的想法。
在一个板栗丰收的季节,来自迁西的客户急收板栗,杨国营打着地摊,顶风冒雨给客户加工了30多吨的板栗。可是,由于没有自己的加工厂,板栗靠人工挑选大小不均,还存在虫眼、裂口的板栗,客户最终拒绝了收购。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杨国营的心。杨国营下定决心,购买选栗机器、储存冷库等设备,建设自己的加工厂。
有了想法,将近600万元的资金投入却成了第一难题。杨国营陷入沉思之中。
经人介绍,杨国营了解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建板栗购销厂创业项目会有政策支持。他立即向当地政府提出了申请,政府有关部门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依据,及时审批给予杨国营200万元的政府资金支持。这给了杨国营极大的信心。随即,他又在宽城农商银行大力支持下贷款300多万元,终于在2019年,将拥有7个冷库、各种选栗设备的购销厂建了起来。
多年的经验,杨国营练就了辨认板栗的火眼金睛。他凭借着眼力,不仅可以辨认板栗原产地,还可以认出板栗品种,甚至判断出采摘日期、糯性、含糖量等信息。有着这特殊眼技,加上行业里积攒的良好口碑,又有了先进的选栗、储存板栗的厂房,杨国营坚定了为乡亲们服务的信心。
建好厂房后,杨国营在当地镇上设了10多个板栗收购点,乡亲们不用东奔西走,捡来板栗不用运回家就能直接在收购点售卖。这样既方便,又大大降低了在储存过程中板栗缩水掉秤的损失。可随着收购数量的增加,远远超出了客户的需求量,客户不足的问题迅速暴露出来。为了拓展客户,杨国营奔走在各大城市之间。上海、南京、无锡、武汉……杨国营在各个城市走街串巷,逐一拜访终端店老板,推荐家乡板栗。
宽城的板栗名气大、品质好,口感和卖相都深受美食爱好者的喜欢。杨国营凭借着专业、诚信、朴实的做事风格打动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多年前有过接触的客户回来了,新建立的客户巩固了,有意愿的客户开始了合作。看着杨国营的奔波付出,乡亲们打心眼感谢。
走稳乡村振兴之路
近两年来,杨国营收购板栗的数量逐年递增,宽城桲罗台镇的板栗也从这个收购厂走向了全国更多城市。杨国营雇用了周围村的20名村民,切实解决了城镇居民就近就业难的问题。
就在2022年,板栗价格最高达到了每斤14元,是近些年的最高值,在产量降低的情况下,保证了整体收入。杨国营在镇上设的17个收购点,负责人当季的收入均达到了3万元以上,镇子里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17个收购点的板栗每天会在固定的时间集中送到杨国营加工厂,现场结账。每年的板栗采摘的季节,无论是杨国营,还是收购点负责人手头需要有大量现金流。针对这一情况,宽城农商银行通过调研,为乡亲们量身打造了特色信贷产品——“板栗贷”,得到了乡亲们交口称赞。
杨国营粗算了一下利润,2022年收购了1000多吨板栗,加上收取一些外地客户使用冷库费,再除去公司的开支,净收入100万元左右。然而,这并不是杨国营的终极目标。“还得继续出去找客户,争取一年收购板栗2000吨左右。”杨国营说。
“希望全国人尝到宽城板栗。”这句誓言,这个心愿,杨国营一直没有忘记。眼下,杨国营沿着乡村振兴之路,带领乡亲们走得越来越坚定。
记者/娄丽双 马利华 通讯员/ 侯玉峰 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