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宝典送农家
——宁夏泾源县黄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纪实
□ 牛天薇 特约通讯员 杨秉卓
宁夏泾源县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结合部,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水质清洁、牧草丰盈,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是黄牛养殖的天然宝地。
近年来,宁夏区党委、政府大力扶持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宁夏中南部地区扶贫攻坚战略,将泾源县确定为宁南山区肉牛养殖核心区,使该县逐步走出一条以肉牛养殖为主、草畜产业相配套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典范。
随着该县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规范黄牛饲养管理,加快标准化养殖,提升并保持整体稳定的养殖水平,彰显泾源黄牛特色,打造泾源黄牛品牌,成为泾源黄牛养殖农户和泾源县政府的共同愿景。对此,在当地质监部门的扶持引导下,泾源县深入开展黄牛标准化养殖,积极申报了第8批泾源黄牛养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3年的建设,示范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彰显,该项目也被国标委列为国家Ⅰ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被评为优秀示范区。
泾源县是回族聚居区。当地群众自古就有养殖的传统,也积累了经验,但无章法、无规范的养殖,技术标准不统一,先进的养殖经验推广不开,低效的养殖办法杜绝不了,“长期以来在肉牛设施养殖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饲养管理标准规范,我们为此吃了不少苦,经验教训都指引我们,必须加强标准化建设,规范肉牛饲养管理,形成泾源黄牛品牌。”该县农牧局的工作人员说。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010年,该县组织质监、农牧部门在宁夏肉牛首席专家杨奇牵头下,与宁夏畜牧工作站、宁夏农林科学院草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编制了《宁夏肉牛生产系列标准》,其中包括《宁夏肉牛育肥技术规范》等8项子技术规范。2012年,又编制了《标准化肉牛场建设规范》和《饲草包膜青贮加工调制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
在此基础上,针对泾源县实际,该县还编制了《泾源黄牛设施养殖系列标准规范》。包括《肉牛养殖暖棚牛舍建设技术规范》、《饲草青黄贮加工调制技术规范》等9项子技术规范。这些技术规范,既吸收了近年来各地的新技术、新成果,又坚持了目前生产中的常规实用技术,力求做到先进性与实用性结合,成为该县肉牛科学养殖最为全面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技术宝典”。
刚刚从清真寺做完礼拜的城关村回族群众马老汉听说我们要采访标准化养殖,热情地招呼我们到家里看看。在他家里,虽然没有专门的书柜,但在窗台上整齐摞着一本本小册子。他告诉笔者,“这些小本子就是我们的致富秘籍。”
一系列规范标准的建立,显著提升了泾源黄牛养殖的技术水平。但是,在具体实施中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当初推广的时候,农户的意见不是那么统一,部分农户嫌条条框框太多了,有的人说我家养了几辈子的牛,难道还不如那几张纸。”泾源县质监局局长王真说。为此,该县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为组长,质监、农牧、财政、扶贫共同参与的黄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责任分工和监督考核机制,多管齐下,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
为进一步普及《泾源黄牛实施养殖技术规范》,泾源县质监局和畜牧中心多方筹措资金,印发技术规范1万套册,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25场次,向全县肉牛养殖示范村、规模养殖基地发放技术规范5000余册,加大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培训和养殖农民培训工作力度。
在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发挥奖励补偿效应的同时,为加大示范推广力度,该县推行园区带农户的模式,重点对六盘山牧业、大雪山牧业等养殖园区(场)进行扶持,指导开展标准化养殖和肉牛扩繁育肥,建立健全饲养、防疫等关键环节管理制度,扶持企业购置饲草青贮打捆包膜机,推广头茬苜蓿打包青贮技术,解决了苜蓿晾晒难的问题,使这批养殖园区成为全县肉牛标准化养殖的示范园。
这些示范园如雨后春笋般,在有效的政策激励和标准化的引领下,迅速壮大起来,为广大养殖户树立了模范,调动了周围养殖户的积极性。新民乡南庄村养殖大户禹万江告诉笔者,传统的养殖方法几乎没有效益,要想有出路,还是要靠标准化养殖。
通过肉牛标准化养殖,泾源县总结形成了养殖规模化、饲养标准化、品种优良化、结构合理化、饲草多元化、营销市场化、生产品牌化、服务科技化的泾源肉牛发展模式,实现了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的转变,肉牛养殖业由小群多户的传统粗放型养殖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现代养殖模式转变,产业定位由家庭副业向支柱产业转变,并且示范带动周边养地区开展标准化养殖,该县成为宁南山区肉牛养殖核心区和西北肉牛生产、加工、销售集散地,并打造出了享誉全国泾源黄牛品牌。《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