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刘雪妮 见习记者任晓彤
春到渭南,万物复苏。2月23日,沿着101县道上东塬往南走,段村村委会东南的一座崭新大棚格外醒目。这就是职业农民杨分良去年12月中旬刚刚建成的4亩棉被温棚,棚里栽植的,还是樱桃。
走进大棚,因为中午太阳好温度上升快,暖风机并没有运转,棉被和通风口都已经打开,棚内是一席阳光和舒适的温度。而一棵棵叶子碧绿的樱桃树上,一簇簇樱桃已长至豌豆大小。“三月底四月初就能上市。”杨分良边将长得较小的樱桃疏下来边说,脸上是难掩的喜悦。
在大棚对面杨分良的另一片樱桃园里,地里种的草逐渐变绿,但樱桃树上还是光秃秃的。“大田樱桃树现在都是这个样子,基本上3月25号左右才能开花,果子成熟在5月10号左右。”正在帮忙修建樱桃树的段家村四组村民杜战民对记者说。
杨分良是临渭区崇凝镇段家村一组人,高级职业农民。当过兵的他做过生猪屠宰、弹过棉花、种过苹果,在致富的道路上始终有股“拧劲”。1991年,杨分良去一个朋友家,发现他家种植的樱桃效益特别好,萌发了栽植樱桃的想法。但段家地处塬区,灌溉条件不好,樱桃能不能种好,他和妻子心里都没有底。
辗转到了2004年,杨分良咨询了多名农业专家后,还是决定在自家的地里试着栽种樱桃,经过几年的发展,将樱桃面积发展到50余亩,并成立了临渭区红五月种养结合家庭农场。
杨分良种植樱桃和别人不大一样,大家怕草和树抢营养,努力将地里的草除干净。而他却在地里大量种草,樱桃树基本不用大化肥,只用羊粪等农家肥和在大家看来肥效低的有机肥。塬区没有灌溉设施,他就下气力在地头打机井,自己摸索着在樱桃园里铺上了滴管设施,采用水肥一体化作业。
“好多人看到这样的作物方式都说我胡弄呢,但我心里是有底的,看了那么多专业书籍,参加了职业农民培训,还到辽宁、山东等樱桃种植及周边樱桃种植早、种植好的地方学习,我的做法是科学的。”杨分良对自己的作务方式始终信心满满。“灌溉不用说大家都知道重要性,有机肥虽然没有大化肥肥效高,但能养好土壤提高有机质,对樱桃等水果品质提高至关重要,种草可以保温保墒,还可以改善园内小气候,长到一定程度割掉还田有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还省去了除草的人工成本,好处多得很!”50亩园子除了采摘季节需要大量雇人外,平时杨分良和妻子两人作务。“这几年效益还比较平稳,一亩地收入平均在一万二三左右。”
但杨分良并没有停止“折腾”。“当年塬区没人种樱桃,咱种了也挣钱了,慢慢带动大家也发展起这个产业了,但粗放式管理受益还是不行,我就一直琢磨着进行精细化管理,并努力更新观念让樱桃产业效益更好。”杨分良说道。
可观念怎么更新,效益怎么再提升,杨分良并没有特别具体的想法。一开始只是在品种更新上想办法。
五六年前,他选了口感好品质好,更受市场欢迎的樱桃品种布鲁克斯,在大棚所在的这四亩地里试种。结果后发现他这个品种口感确实好,但特别容易裂果,如果成熟期遇到雨天,效益就大打折扣。“
刚开始我就想着给这片地上雨棚,但后来翻翻专业书,咨询了下雨棚和温棚的成本,感觉还是发展棉被温棚吧,成本虽然稍高些,但樱桃不但可以提前一个多月上市,而且可以防范倒春寒等极端天气,抗风险能力更强。”杨分良如是说。
2020年12月,他请来专业人员,在这4亩樱桃园里搭建棉被大棚。12月15日,这座连栋暖被温棚交工,杨分良买了两台暖风机,在棚里装上了智能化控温设备。“今年元旦棚里就开始升温了,然后樱桃树就一天一个样子,一个多月前就开花了,你看这果子,比大田提早上市一个月,效益肯定差不了。”杨分良看着大棚内的樱桃树满脸是笑。
他告诉记者其实发展大棚没什么神秘的,就是要细心,把温度湿度控制好就行。
“哪有说的那么轻松,他经常半夜两三点还往棚里跑,温度高了手机上的软件报警,温度低了还报警,累着呢。”妻子在一旁说道。
“发展大棚一定要用心,温度湿度控制关键得很,开花期温度如果高了,树甚至会先花后叶或者疯长嫩枝,影响坐果。我和专家请教了,开花期优果期白天18—20度,夜晚温度保持在7、8度;硬核期到转色期,二十四五度到二十六七度都可以,夜温要求不高。温度过高也不行,成熟太快糖分沉积不够,口感不好……”谈起大棚樱桃种植,杨分良顷刻间滔滔不绝。
“你这哪像随意发展,明显是‘蓄谋’已久啊!”正在帮他修建园子的朋友调侃道。
“干啥想挣钱都得应心,都得下苦,我去考察过,大棚种植樱桃,效益咋都在4万元以上,比大田翻两番呢,下点苦咱怕啥。”杨分良反驳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才能挣钱。”
其实杨分良并不想一个人挣钱,他也在鼓动亲朋好友及村民一起栽种樱桃,好形成规模效应。“今年只要我这效益好,你们都种种试试,技术啥的都可以找我。咱慢慢发展好了,就能带动更多人致富奔小康。”
“我94年看杨师傅种樱桃,自己就栽了几亩樱桃,这几年跟着杨师傅一起学习,只要有好的经验杨师傅都会在我长寿园的樱桃群里和大家分享,今年我准备再弄上4亩樱桃,苗子都回来了,再过几天我就栽上,这一回我要按他的新务法弄。”杜战民如是说。
杨分良的三哥杨秋良以前种的是苹果,后来看到弟弟樱桃效益这么好,自己也栽了三亩多。“分良种了好些年了,技术上没问题,给谁都好好教呢更何况我。他现在又发展大棚了,如果效益好我也想试试,现在要想挣钱,除了能下苦还得有新理念好技术。”
“咱们大棚种植樱桃,是不是临渭区第一家?”采访结束时,记者问到。
“是不是临渭区首家我不知道,但是在我这里是第一次尝试,我觉得一定要不断去尝试更新品种,更新技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你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在市场上立足。”杨分良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