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武夷山市岚谷乡,青山环绕,草木茂盛。
10日,记者来到岚谷乡岚谷村,村民谭厚达在西瓜田里,忙着给瓜苗浇水。他抹了把汗,笑道:“日子有奔头,自然不觉累。西瓜和水稻收获后,田也不闲着,放养白鹅,一年到头都有收成。”去年冬天,谭厚达在冬闲田里分批次养了近500羽白鹅,不但多了一笔收入,而且鹅会吃草,鹅粪还为休耕田积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鹅也不愁销路,自己到集市卖一部分,其他由合作社兜底收购,一只至少有60元赚头,去年光养鹅就赚了4万多元。”算起账来,谭厚达滔滔不绝,“这还没算上水稻、西瓜等作物收成,还有节省下来的稻田除草、施肥等成本。今年,我准备多养些鹅。”
谭厚达口中的合作社,是武夷山市岚谷锦秀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岚谷乡党委书记黄安介绍,为壮大白鹅经济,岚谷乡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由横墩村党支部牵头,联合武夷山市锦秀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户成立合作社,村集体投资入股,形成一条牧草种植、鹅苗繁育、种质保护、白鹅回收、熏鹅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合作社向养鹅户供应优质鹅苗,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免费发放技术资料、注射疫苗,统一回收,解除养鹅户的后顾之忧。通过集中鹅雏孵化、育雏、技术管理、防疫、回收的管理模式,实现科学化生产。目前,合作社社员103户,辐射带动周边村民500多人发展养殖。参与的村民每人年均增收3-4万元,村集体每年也能拿到分红,实现村民、村财“双增收”。
走进锦秀园合作社的养殖场,只见羽毛丰满的大鹅撒着欢儿,叫声不绝于耳,小鹅在“高架大床”里,萌萌地散着步。合作社负责人兰秀繁说,养殖场一直坚持生态养鹅,污水通过十级沉降池层层沉降、过滤,达到排放标准后,再用于灌溉农田。
去年,合作社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开始尝试旱养模式,白鹅生活在网床上,粪便透过网床落到漏粪池,鹅和粪污分隔开,远离病原细菌。“效果不错,白鹅存活率从原先的88%提高到了95%,粪便也更方便清理了。”兰秀繁介绍,被清出来的鹅粪也是宝贝,发酵成有机肥,一部分售卖,一部分给养殖场的牧草施肥,实现生态循环利用。
用白鹅加工熏制成的“岚谷熏鹅”是武夷山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制作技艺历史悠久。通过熏制,鹅皮金黄透亮,鹅肉肥瘦合宜,香味醇厚。伴随着武夷山旅游业发展,岚谷熏鹅远近闻名,岚谷乡的白鹅产业也逐步发展,成为闽北最大的白鹅保种、养殖、加工基地,年均出栏白鹅约10万羽,年加工岚谷熏鹅系列产品达400吨。
当地还引入分解真空包装工艺,延长了岚谷熏鹅的保质期,又便于携带,并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我们要把原材料把控好,把品牌打出去。”黄安说,“目前,岚谷乡农特产品配送中心项目正在规划中,建成后可实现产品加工、存储、冷链配送等功能,助力岚谷熏鹅‘飞’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