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教育改革典型案例【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市的重大部署,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因地制宜推动成都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涌现出一批特点鲜明、对推动“优教成都”建设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教育改革先进典型。这些典型所体现的经验与做法,反映了全市教育系统的首创精神,展示了破解成都教育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重要成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与经验,发展了成都教育的内涵和品质,提升了区域教育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亲爱的师生家长,接下来成都教育发布将陆续推出成都教育改革典型案例。今天,将推出第三篇成都数字学校:推进教育公平、促进优质发”,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成都数字学校

成都数字学校(以下简称“数字学校”)是成都市教育局创办的公益性在线教育平台,是成都教育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将“专业课程体系+直播(录播)教学示范+云技术支撑数据流动”三者有机融合,数字学校实现了优质教育像空气一样弥漫到每个家庭、每所学校,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

案例经验分享_大数据优质经验案例_典型经验案例

改革背景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同时,将“办好网络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突出彰显了网络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智能环境不断优化,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才需求、教育理念、文化和生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展开教育发展新蓝图,慕课、微课、公开课成为信息时代课程的新形态,在线学习和开放教育构成了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和根本标志,更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破解新时代教育矛盾、推动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

案例经验分享_大数据优质经验案例_典型经验案例

作为成都教育的“智库、引擎”,成都教科院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市目标,自觉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应有之义和战略举措,积极探索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教科研转型发展新模式、推进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创新,努力搭建基于互联网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三校两培一中心”(成都数字学校、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成都市未来教育家联盟基地校,随身随堂微师培、乐培生系统、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建设。

其中,成都数字学校(以下简称“数字学校”)是成都市教育局依托成都市教科院专业团队创办的公益性在线教育平台,是成都教育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于2017年7月1日正式上线。数字学校一头链接着最优质的公益网络课堂,另一头无限量地链接勤奋努力希望进步的老师和孩子们。通过网络直播和录播(网址:)或手机端(卓鹿APP),将“专业课程体系+直播(录播)教学示范+云技术支撑数据流动”三者有机融合,使全市百万中小学生和教师可以自由选择电脑PC端、手机或平板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随需在线免费学习。

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成都数字学校的实践,以教育之“道”引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应用,让区域名校、名师的优质教育资源搭上“信息高速公路”快车直达每个家庭,让教育优质资源从“高地”流向“洼地”,打破名校有形的围墙,保障更多的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让优质教育资源像空气一样弥漫到每个家庭、每所学校,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让每个渴望进步的孩子拾阶而上。

典型经验案例_大数据优质经验案例_案例经验分享

改革举措

坚持公益性、专业性,构建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秉承“优质教育、全域共享”理念,采用“政府引导、名师参与、企业建设”的工作机制,汇聚一批名校名师,紧密依托成都教科院专家团队对教育的深度理解,科学设计课程,精心打磨课堂,以常态化直播教学等方式,将所有课程资源坚持适时向区域内所有学生免费推送。

通过精准对位贫困地区、边远地区以及流动性强的农村进城务工子女,依托“网络云平台”,建立虚拟班级、搭建空中课堂、实现区域联动,确保农民工子女“离校不辍学,学业不中断”。为每位学生在“网络云平台”立卡建档,构建专属的空中虚拟班级,将数字学校资源及区域内优质学校课堂教学资源,适时推送到每个孩子的学习空间,构建专属于个人的动态知识树,数据化学习资源为其持续学习提供支持。

以精品课程筑牢“无边界空中学校”

01

荟聚名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在成都教科院学科专家引领下,数字学校搭建起区域内优秀教师交流平台,以社群效应激发名优教师团队活力,200余名成员分别来自区域内的多所名校名园,多为正高级教师、省市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学科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精心打磨的课堂教学,结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辅助,为区域内每位孩子提供全新的学习视角。

02

重建知识结构,突出专业研究

以新高考为导向,系统梳理学科知识结构与要点,按照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构建学科知识树体系。如小学数学主要着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课程涵盖学习方法、分析问题的常用思路、数学思想、思维方法等;初中英语选取《典范英语》原版教材并进行补充和拓展,帮助学生在以故事为背景的语境中自然地学习拼读、记忆词汇的方法、提高记忆单词的信心和准确率。

03

彰显工匠精神,提升教育品质

数校要求教师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研究、有丰富的临场教学经验、有灵动的教育智慧以及开放的互联网教育思维等。基于学习者的数据反馈,老师们反复研讨教学目标与方案,商榷教学时间与节奏,力求依托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的传播优势,真正实现“名校名师资源共享,足不出户同步学习”。

案例经验分享_典型经验案例_大数据优质经验案例

以数据挖掘实现群体性的个性化教育

01

传输手段现代化,以“互联网”互通共享

数字学校直播课采用广播级录播设备,结合目前最先进的音视频传输技术,提高了传输质量。采用先进的CND分发技术,用户可以享受稳定、清晰的画面。教师实时发布课堂检测,远端及时答题并统计生成,提高学习效益。

02

教学方式多样化,直播互动聚合优质教育资源

每周三推出周末直播课预习视频,推送精讲重难点对应主题。周末坚持直播推送,辅以录播回放,快速提升薄弱地区的教学质量。

03

数据挖掘个性化,实现“基于数据收集的分析”

结合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着力于群体性的个性化研究。注重收集从课程形态、教学设计、课堂形式、课后反馈等环节的学习数据,详细记录全域师生讲课、听课、练习、测评等一系列行为,为每位参与学习的学生生成独特的知识树,充分挖掘学习者的内在潜质,提供符合其志趣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个性化服务,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料,最终达到智能化学习。

案例经验分享_典型经验案例_大数据优质经验案例

改革成效

优质教育资源全域共享,名师课堂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截至2018年7月31日,数字学校注册用户已达77万余人,累计直播课程700余节,共计建设课程1879节,涵盖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心理、学前、体育、生涯规划、家庭教育等多门学科。直播课程累计观看28万余人次,点播课程累计观看54万余人次,学习时长达10万余小时。一年以来,数字学校惠及全市22个区(市)县1400余所学校,拥有35个学校作为基地校,342个班级1.77万学生参与常态化学习。

精准对位贫困地区,共享一流教育资源

通过“网络云平台”,精准对位贫困地区、边远地区以及流动性强的农村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帮扶补偿机制,解决了低稳定性、高流动性,难以接受完整教育,教育代际贫困持续传递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一大教育难题。

以成都市崇州实验二小为例。该校生源具有典型的“二八”特征,即80%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孩子无法在这所学校持续学习六年,就会随父母打工流动的足迹而迁徙。过去,该校常年每学期有200多位孩子流出;现在,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数字学校的学习,其中小学三年级的180名学生,还同时参与到了成都实验小学的远程植入式网络学习,在空中虚拟班级,和城市里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截止今年4月,该校选修活动课程已开设多达80余门。在“三位一体”的共同作用下(成都数字学校、远程植入教学和未来教育家联盟基地校),本学期开学统计,该校仅有17位孩子流出,还有27位孩子申请转入该校学习。

建成学习型团队,开辟教师专业成长新路径

数字学校充分发挥名校名师引领作用,以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成员,建立和完善数校教师“共建、共享、共生”成长机制,即共建交流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互相汲取力量共同成长。直播上课与日常上课不同,灯光、场地、听众的差异会给上课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为了保证课堂质量的最优化,数字学校建设了“精心磨课,锻造精品”的教学文化。

每节课的诞生会经历“设计-说课-试讲-修改-上课—反思”诸多环节,每节课背后承载的是“一课、一师、一团队”的力量。其中在“试讲—评课”环节,授课教师会几易其稿,多次试讲,也就是所谓的“磨课”。“磨”是琢磨、折磨和磨合;“磨”也是各精其重,一课多磨,研磨,磨炼,反复打磨只为给线上数万学生带来精彩的一堂课。同时,成都数字学校课堂教学的现实场景,也成为了全市教师随时随地随需学习的资源空间,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开辟了一条新路径。2018年暑假期间,成都市有7187名老师通过成都数字学校拼台学习了15300节课程。

案例经验分享_典型经验案例_大数据优质经验案例

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充分发挥市县两级教研机构、教研员以及优秀一线教师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梳理各学科知识要点及核心素养,组织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课程体系。数字学校的课程区别于学校课堂的常规课,重点在单元知识能力整合提升,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科素养,发展思维品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源于课内生发,重在课外拓展,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深化。目前在线教育市场还处于粗放与野蛮生长状态,在教学水平评估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乱象。成都数字学校课程拒绝超纲超前,紧密结合考纲要求,教授完整、系统知识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在线教育树立了行业标杆。

开放的网络教育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快乐学习

无论是城区的学生,还是郊区市县的孩子,都能通过手机登录进入“学校”,共同观看由成都数字学校名师讲授的直播课程和教材同步重难点微课。在学习的过程中,广大师生和家长发现了数字学校的各种优势:不用花费高昂的课外辅导费,不用紧张安排接送各种课外辅导班,足不出户就能让孩子分享到名师资源,与名师对话,还可以根据学习情况为孩子灵活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家长张强说:“数字学校是教育局牵头的,我们家长更放心。以前周末也还会给娃娃报很多补习班,但是现在不会了,娃娃通过数字学校名师的循循善导,已经爱上学习。”成都市石笋街小学一名学生说:“我在成都数字学校学到了许多有关语数外的小升初必备知识。在线学习比上补习班更好,不用赶路,不用给爸爸妈妈牺牲爸爸妈妈的周末休息时间,在家里抱着电脑把课上了。” 参与数字学校常态化学习的同学们说:“老师深入浅出,讲得简单易懂,非常容易就听得特别明白,用故事引入,生动具体。这里的预习是有趣的故事,故事中的问题,常常引人深思。上课时更是有趣,用自己读题的方式进行引入,令人回味无穷。”“数校的老师很有学问。我们做的题都是他们认真挑选出来的。老师们教的学习方法都很有用,这些方法总能让我化繁为简。”

典型经验案例_大数据优质经验案例_案例经验分享

改革启示

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前沿科技,满足人民需求

要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的“成都数字学校”教学模式,作为以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典型案例,通过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实现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让优质教育资源像空气和水一样便捷,真正实现教育精准扶贫,弥合教育的数字鸿沟,消除智力贫困的代际传递。建议进一步优化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

要加快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组织方式。更加重视课程设计和创新教育模式,更加强调学习者参与,更加突出学习者在课程开发、课程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重塑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方式,更加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评价与多重交互,变结果导向的单一评价为综合性、过程性的多维度评价,由仅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能力素质培养转变。

大数据优质经验案例_案例经验分享_典型经验案例

要坚持直播、按需送教,进一步丰富的课程体系

直播的不可删改性,让教师团队必须以深度精细磨课才能呈现最终完美效果,更保障了课程的高品质。直播授课,将现场教学互动充分传达,保证网络课堂生动性。进一步优化、整合线上线下优质课程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成都数字学校将在美术、音乐、书法、编程教育、STEAM教育、心理健康、普职融通等科目和领域增设优质课程,同时将进一步精准地了解全市学生学习需求,做到按需送教,让每个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接受优质的和有温度的教育。

要用大数据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习者成长规律

数字学校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将更加注重推进大数据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通过数据来量化教学过程和状态,快速准确地发现学习者(或学习群体)的特点和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优化;使教育教学研究者通过教育大数据审视教学活动的交互过程,发现网络教育教学新规律,用以指导教师教学和推动教育变革;使学生通过伴随式收集的多维数据,形成全方位的成长记录,为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和生涯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让每一个孩子有梦想成真、人生出彩是成都数字学校的不懈追求。成都数字学校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充分发挥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的基础性和持久性作用,精准服务于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努力实现人人有好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

猜你还想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