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春早熟栽培方式较多,冬季育苗、早春定植、春末夏初收获,供应期介于冬季日光温室栽培和春露地栽培番茄之间。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

栽培设施及播种

春早熟栽培的播种育苗期因设施不同而有所差异。黄淮海地区大棚栽培一般为1月中下旬播种,3月上旬定植,5月上旬收获。中小拱棚和改良阳畦有草苫覆盖、保温性能较好的,可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播种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4月底至5月初始收。

品种选择

春早熟栽培以早熟为目的,应选择适合保护地栽培的早熟品种,品种应该较耐弱光、耐低温,抗叶霉病、早疫病、病毒病等病害。可利用中早熟品种进行早熟栽培,2~3穗果后人工摘心,促进早熟,如天正粉秀、金鹏系列等。

培育健壮大苗或购买工厂化优质秧苗

1.苗床准备

日光温室保温好、光照好的地点建立苗床,做畦或用育苗盘作为播种苗床,可购买商品育苗基质或自己配制营养土。营养土配制一般是一半充分腐熟的圈肥,一半无病原物的大田土,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过磷酸钙1千克,草木灰5~10千克。配好的营养土提前7~10天在温室内盖膜增温,播种前2天铺在畦面或放入育苗盘中备用,同时准备好分苗畦或营养钵以备分苗。

2.种子处理

番茄种子表面带菌,播种前应将种子消毒。消毒的方法有温烫浸种、高锰酸钾消毒、磷酸三钠消毒、福尔马林消毒等方法,具体方法参阅“日光温室越冬茬栽培”部分。种子消毒后清洗干净,再用30℃温水浸泡4~5小时,捞出后沥干水分,用纱布包好,在25~28℃下催芽,2~3天后露白即可播种。

3.播种

育苗畦或育苗盘浇足底水,水渗后撒上一层药土,然后均匀撒播种子,每平方米用种子3克左右,播种后上面覆盖1~1.5厘米厚的营养土。

4.播后管理

播种后4~5天,种子开始拱土时,再撒一层过筛的营养土,以填塞缝隙利于保墒,防止种子戴帽出土,也利于苗床保墒。齐苗后可进行第二次撒土,促进子叶肥大,降低育苗畦内湿度。分苗前一般不浇水。

播种后为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且出苗整齐,应在苗畦上加盖地膜。白天苗床内温度保持25~30℃,夜间18~20℃。齐苗后撤除地膜和揭开苗床盖的薄膜,降低温度,白天保持20~22℃,夜间12~15℃,地温16~20℃。第一片真叶长出后可适当增温,白天苗床内22~25℃,夜间13~15℃为宜。分苗前再次降温,白天18~20℃,夜间12~13℃,利于分苗后尽快缓苗。

番茄2~3片真叶时开始花芽分化,应及时进行分苗。分苗时外界气温逐渐回升,可分到阳畦或日光温室、拱圆大棚的冷床中,也可分到营养钵中。分苗须保持10厘米×10厘米的营养面积。分苗后的管理以促进缓苗为主,分苗床上应加盖小拱棚,保持白天温度25~28℃,夜间15~18℃。缓苗后可撤除小拱棚,保持白天20~25℃,夜间13~15℃,夜间不能低于12℃,否则易出现畸形花。如果干旱可浇一次缓苗水,然后进行松土,提高地温,到切块之前不再浇水。定植前8~10天,选晴天浇水切块,2~3天后降温炼苗,白天保持18~20℃,夜间10~13℃。分苗后如果发现有缺肥现象,可结合喷药喷施尿素或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

定植

1.定植前的准备

不提倡间套作栽培,以免易发生病害,影响第1~2花序坐果。

无前茬作物时,定植前10~15天扣棚膜提温。有前茬作物时应及早收获,清理残枝败叶,然后施肥整地。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0千克,按行距开沟后施入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阿波罗963生物肥30~40千克。浅翻后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做成高10~15厘米、宽1.2米的小高畦。

2.定植

选择晴天上午定植,一般采用水稳苗法,先按行距开沟浇水,将苗依株距摆好,待水下渗后覆土封沟。也可用穴栽法,按株行距挖穴,苗栽下后浇水,水渗下后覆土。栽植深度以苗坨表面低于畦面1厘米为好。定植3~4天后中耕划锄,晾晒2~3天后覆盖地膜,提高地温,降低棚内湿度。为获得早熟丰产,春早熟栽培一般只留2~3穗果。栽培密度适当加大,行距60厘米,株距25厘米,每667平方米栽植4000株。

定植后管理

1.温、光管理

定植初期,外界气温较低,常有寒流影响,因此要加强保温,特别是夜间保温。缓苗期间密闭拱棚,不放风,适当早盖晚揭草苫,气温过低时可在棚周围再围盖一层草苫。保持白天温度25~28℃,夜间18~20℃。缓苗过后适当降温,正常揭盖草苫,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超过25℃时放风,降至20℃时关闭风口,夜间13~15℃为宜。随外界气温回升,应逐渐加大通风量,并早揭晚盖草苫。进入4月温度过高时,夜间草苫可隔一个盖一个,或夜间不关闭风口盖草苫。开花坐果期应提高温度,白天保持22~26℃,夜间不低于13℃。第一穗果膨大时要增温保果,白天26~28℃,超过30℃再放风。当果实发白转色时,温度可提高到28~30℃,晚间不低于16℃。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可撤掉草苫,5月中下旬便可昼夜通风。

番茄为喜光作物,生育期间尽量增加光照。在晴、暖天气的情况下,草苫应尽量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经常清洁棚膜,发现膜内有水滴时,轻敲棚膜使水珠落下。

2.扎架整枝打杈

中小拱棚栽培番茄只能扎架,因留果穗少、植株较矮,扎用80~100厘米高的小架即可。由于定植时秧苗大,缓苗后不久就会开花,一般在浇缓苗水后,中耕1~2次即可扎架绑秧。春早熟番茄多采用单干整枝,留2~3穗果,其他侧枝及时摘除。在留2~3穗果后留2片叶摘心,打杈摘心应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此时伤口易愈合,病原菌不易侵入,雨天或有露水时不易进行。生长中后期,将下部黄、老、病叶摘除,有利于植株间的通风透光。

3.保花保果

早春气温低,不能满足番茄授粉受精的温度要求,为防止落花落果,应采用激素处理。当第一花序开花时, 25~30毫克/千克的番茄灵蘸花。当气温低于15℃时,激素浓度大一些;当气温高于28℃时,激素浓度应适当降低。为保证坐果整齐,果实个大、均匀,应及时疏花疏果。每穗留3~4个果,多余的花、果应及早摘除。

4.肥水管理

土壤墒情好时,定植水浇得不宜过大。缓苗后可浇一次缓苗水,而后中耕松土2~3次,直到第一穗果坐住。以后随气温回升,植株生长量加大,蒸腾作用加强,应每隔7~10天浇一次水。

春早熟番茄生育期较短,若底肥充足,整个生育期内追肥2~3次即可。第一穗果核桃大时,每亩施复合肥20千克或硫酸钾25~30千克;第一穗果变色时每亩追施生物菌肥30~40千克;第一穗果采收后再施硫酸钾20~25千克,追肥可结合浇水同时进行。盛果期结合喷药进行1~2次叶面追肥,有利于果实发育,提高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性。

采收与催熟

春早熟番茄以早熟为主要目的,成熟早,上市早,价格高,效益好。果实进入白熟期后,如果市场价格好,可用800~1000毫克/千克的乙烯利溶液直接涂抹果实,待转色后立即采收。也可将果实摘下,在乙烯利溶液中蘸一下,码在一起,随时挑选变红的果实上市。第二穗果进入盛果期时,市场价格平稳,可自然成熟后上市。

(侯丽霞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