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活,经济活;经济兴,金融兴。作为廊坊市唯一地方一级法人银行,廊坊银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至上,以“党建领航、创新兴行、依法治行”为基本方针,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监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坚定不移服从服务发展大局,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着力服务实体经济,加大金融供给,优化信贷结构,以奔跑的状态助力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

截至12月6日,廊坊银行总资产规模2744亿元,各项存款1940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全球银行业500强、中国银行业100强、河北省城商行前三强。“十三五”规划以来,廊坊银行在服务园区开发、企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福祉等方面投入超过6600亿元,大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及相关领域建设,累计惠及9万余大中小微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及数百万个人客户,间接带动就业超过50万人。

服务国家战略 引金融活水“蓄势赋能”

廊坊地处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区“黄金三角”核心区域,是京津冀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为全面支持廊坊加快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城市群建设,廊坊银行积极加强与相关区域政府机构的对接与交流,专门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敏捷组织,由主管公司业务的行领导统一管理,全力推进业务落地,重点支持京津冀区域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移等重大项目。

廊坊临空经济区紧紧依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家发展新动力源的重大机遇,全面建设开放创新、人才汇聚、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世界一流航空城,打造廊坊市乃至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作为首家以实际授信支持廊坊临空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机构,廊坊银行成立了专门服务临空经济区的敏捷性小组,有效推进业务的对接和落地。2021年9月,廊坊银行与河北临空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和300亿元战略引导基金合作协议,以“商行+投行”“招商+金融”的理念创新产品和服务,在园区基建、土地开发、城市管网、项目建设、产业基金、招商引资等多个领域积极发挥“政策+资本”的引导效用。

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进程加速,廊坊北三县主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对接协作,努力实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从“协同”迈向“一体化”。廊坊银行先后与廊坊北三县(市)政府展开战略合作,全力支持北三县(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体化建设进程。2021年末,廊坊银行助力三河市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且在对接贷款金额、导入客户数、放款金额、放款金额占比等方面均名列入驻平台各金融机构第一位。截至目前,廊坊银行三河、燕郊、大厂、香河四家支行持续为北三县(市)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提供金融助力,信贷余额超250亿元。

服务区域经济 深化“政银企”合作促转型稳大盘

深耕区域,廊坊银行先后与廊坊市重点县(市、区),天津市河西区、武清区,石家庄市政府、正定县政府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政银企合作为突破口,聚焦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共同打造区域发展新动能。

全面深耕廊坊“大本营”,廊坊银行充分发挥客户资源、政银合作、网点渠道等优势,在服务园区运营、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先后与临空经济区、廊坊开发区、廊坊高新区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推动园区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助力园区产业发展壮大实力。同时,廊坊银行积极支持城市建设,助力廊坊人居环境再上新台阶,针对交通物流、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相关授信余额近300亿元,一批像香河污水处理厂扩建提标工程、大厂G95高速公路连接线项目等民生工程上马落地。2022年上半年,廊坊市新增贷款416.7亿元,其中廊坊银行新增104.3亿元,贡献度达25%,始终是廊坊域内最大的对公贷款投放行。

助力石家庄打造美丽省会,廊坊银行紧紧围绕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及千万人口金融服务等省会城市特色,积极融入省会城市新发展格局,成为石家庄域内除国有行之外领先的城市商业银行。2010年以来,已经累计为石家庄区域提供信贷支持超过970亿元,其中支持中小微企业522亿元。2021年11月,廊坊银行与石家庄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未来5年时间内向石家庄市提供融资支持额度700亿元,重点支持政府类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等相关项目,拓展更高层次的政银企合作空间。

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廊坊银行聚焦天津港口经济、总部经济、园区经济、零售市场,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和金融服务力度。自廊坊银行成立天津分行以来,先后与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重大项目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升级等方面倾力合作、共谋发展。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提供信贷支持超过560亿元,其中支持中小微企业495亿元。未来,廊坊银行将继续深入研究天津区域经济特点,全面融入地方经济,以新型业务模式助力航运、贸易等特色行业创新发展。

服务人民群众 百姓银行惠民助企暖人心

在跨越发展中彰显责任与担当,廊坊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金融惠民、助企纾困,做老百姓心中“自己的银行”。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量大面广,是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之一,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廊坊银行积极落实国家政策要求,针对整体经济形势,结合区域客户群体的特点,持续提升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资金支持力度,以快捷的效率、贴心的服务赢得客户的认可,业务覆盖廊坊、天津、石家庄地区,服务客户群体数量日益增长,信贷资金投放包括服务业、生产加工业等多个行业的实体经济。

2022年5月,在廊坊银保监分局的具体指导下,廊坊银行正式成立河北省首家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通过对廊坊城市特色与新市民金融需求的客观分析,中心推出“一二三四五”新市民金融服务方案,打造星级服务项目、星级服务团队、星级金融产品、星级便利优惠、星级精彩活动的五星服务平台,涵盖新市民从基本账户设立、存钱(储蓄)、用钱(支付结算)、借钱(贷款融资)、投资理财、保险等全面金融需求,以更加精准、更加细分的客户服务,打造为新市民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廊坊样板”。7月1日,廊坊银行爱民道支行成功向5名廊坊市新市民代表颁发具有纪念意义的首批“新市民卡”,该卡各项基础金融费用实行全部减免。廊坊银行还充分利用人民银行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以及政策性银行转贷款政策服务新市民群体,进一步降低新市民群体中普惠小微客户的贷款融资成本,今年新投放的普惠贷款定价比年初下降2.39个百分点。

深入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企业面临的复产需求,廊坊银行与廊坊市工信局携手开展“纾困解难促发展、金融服务进企业”活动,重点面向廊坊市域“专精特新”企业、“专项冠军”企业、工业化互联网企业、智能化工厂企业、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及“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头部企业,通过结合政府扶持政策和廊坊银行专属金融服务及产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有效缓解企业生产经营的融资困境。

针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制造、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四大行业中的成长型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廊坊银行积极给予政策支持,充分发挥资金实力雄厚、服务网点多、服务手段齐全、信贷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向域内企业推出六大金融创新产品:“创成贷”为“专精特新”企业解决抵押物不足的问题,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培育更多科技领军企业;“农企e贷”为三农相关企业提供授信,切实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收汇贷”以便捷的线上融资服务进出口中小企业;“税联贷”将企业纳税信用变为融资助力;“银税贷”以小微企业纳税信用为支点,支持企业短期生产经营周转;“房抵贷”以房产作为抵押,为稳健经营的小微企业主、法人企业股东提供便捷融资。

以百姓为中心,以责任为重心。近年来,廊坊银行始终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为民“办好事”“添福祉”,涉及民生领域信贷余额500多亿元。与廊坊市卫健委开展居民健康卡项目,自行投资1.2亿元搭建IT系统平台,整合就诊卡、预防接种卡等功能,实现了卫生领域“一卡通”,已实际发卡230.86万张;推出“乡村振兴贷”等贷款产品,解决农户及农业企业有资金需求但缺乏抵押物的难题,研发“乡村振兴主题卡”,满足农业生产生活场景特色转账、手机闪付、二维码支付、贷款等金融服务需求;投入大量资金与科技资源,积极承建本地工会卡、农民工预储金、农村三资平台、广阳区金融服务平台等城市民生资金管理平台建设,全力支持政府惠民工程;便利群众生活,积极推进各类生活场景线上化服务,在物业管理、交通物流、公共交通、水暖电缴费等方面探索基于场景特点的针对性服务模式;设立了两家“老年金融服务示范点”,为老年朋友提供专属便民服务,永丰道支行更是国内首家获得认证的城商行“适老网点”;与廊坊市公安局合作,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完成37座公安警务站,为地方社会治安稳定贡献力量。

今年3月初的抗击疫情过程中给廊坊市百姓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在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廊坊银行党委一班人率先垂范,连续40天24小时在岗值守,是廊坊全域金融机构中唯一坚持正常营业的银行,为防疫抗疫和百姓生活提供金融保障,真正体现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使命担当。数百名廊坊银行员工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廊坊银行还积极开展爱心捐赠及慰问活动,先后向安次区、广阳区、廊坊开发区、廊坊临空经济区捐款近200万元;各分支行广泛开展献爱心及慰问活动累计逾百次,各类捐助物资合计50多万元。

作为最贴近京津冀区域政府、企业、百姓的本土银行之一,廊坊银行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人民群众”的历史使命,落实“党建领航、创新兴行、依法治行”的基本方针,持续提振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的精气神,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以奔跑的状态笃定前行,以实际行动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