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摄影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影像见证新时代 聚焦扶贫决胜期”2018—2020大型影像跨界驻点调研创作工程丛书以15个驻点的调研创作为素材,每个驻点编辑出版一本图文书,全面展现这15个驻点的脱贫攻坚成果,突出“影像见证”“聚焦扶贫”的主题,体现影像记录的价值和意义,力图建立国家脱贫攻坚的影像档案。
“影像见证新时代 聚焦扶贫决胜期”2018—2020大型影像跨界驻点调研创作工程系列图文书,在整体上呈现出简洁明了的装帧设计风格。其中每册的主体色彩都选用具有该地区特色(包括地区特产、特色植物、地区环境特点、民族服饰等)的颜色进行设计。暗色底纹的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灵感均来自该地区脱贫产品或者特色物品,读者通过封面设计就可以初步了解该地区的特色。书名字体选用古隶体,简洁大方又不失沉稳。
丛书整体以素雅为总基调,每本书书脊及封面色彩统一,书与书又以色彩相区别。封面内核选用一张具有当地扶贫特色的照片,封面底纹和全书页眉采用国画、素描、皮影、照片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封面内核照片形成对比关系。首批出版十本图书,以书盒形式套装,书盒采用原色、朴素的瓦棱纸,书盒正面以透明压凹形式加粗宋黑体印刻“影像见证新时代,聚焦扶贫决胜期”,以体现脱贫攻坚的决心。
率先出版的十册包括:《十八洞村脱贫记》《石榴红了——淅川脱贫档案》《古乡厚土——陇县乡村扶贫纪实》《迈过石门坎》《光耀州城》《科尔沁草原上的脱贫路》《沸腾的西海固》《寻乌——寻迹脱贫攻坚路》《梅林村——一个深度贫困村的影像档案》《一“页”鱼龙舞》
丛书收录的所有照片都是以时间发展为线索,铺陈故事情节,体现老百姓在党的领导下从贫困到小康的奋斗过程。在每册的对页上放一新一旧两张照片,以体现今昔对比。在保证总体风格协调统一的前提下,每册都有自己的亮点,如在《一页鱼龙舞》中穿插了马锋辉、孙晓云等名家的书画作品,以增加艺术性;在《梅林村》中穿插了当地小学生创作的蜡笔画作品,还专门设计了十张表现当地风光的明信片作为附页,以增强和读者的互动性。
“影像见证新时代 聚焦扶贫决胜期”2018—2020大型影像跨界驻点调研创作工程被列为中宣部《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规划(2017—2021)》重点创作项目、中国文联“讴歌新时代,共筑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实践活动重点项目。“讴歌新时代,共筑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实践活动重点项目在全国选择了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等15个各具特色的扶贫点,充分发挥全国文联系统的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汇聚了活跃在一线的摄影家、民间文艺家,以及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约70人,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运用摄影、绘画、视频、文字等手段,进行多元化创作、多角度呈现,为实现跨界融合作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中国摄影出版社编辑及设计人员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形成设计方案。
打造立体化、多元化、多维度的呈现方式,是时代和市场对图书出版的要求。这套丛书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之中,突出个性表达的重要性,书中收录的风光、艺术、人物等,都成为装帧设计赖以依存的对象。这套书在体例上,有田野调查、报告文学、诗歌散文、采访记录、作者手记等,在内容上呈现的不仅仅是静态影像,还包括视频、音频等。通过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组合,使读者能从中感受到脱贫攻坚成就的来之不易,字里行间洋溢着人文关怀的精神。
以这套丛书中由居杨主编的《十八洞村脱贫记》为例。扉页书名下饰以当地传统的苗绣花卉,本卷创作团队的合影背景取自于十八洞村的现场,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全书分九个章节,全部以苗绣作为章节扉页的装饰,扉页以墨绿色作底,端庄素雅。在图片编排上注重对比,新闻纪实图片和风光图片穿插,将故事情节的叙事性和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完美融合,给读者以双重享受。
率先出版的十册为一套,采用书盒形式
2021年底,由中国编辑学会主办的第三十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京揭晓,“影像见证新时代 聚焦扶贫决胜期”2018—2020大型影像跨界驻点调研创作工程系列图文书,荣获优秀美术图书金奖。“金牛杯”评选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强化精品意识,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中国美书装帧设计的评选既重视有文化积累价值的图书,又重视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普及读物,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通过“金牛杯”评选,推出一批内容好、质量高、有市场的优秀美术图书,繁荣艺术图书出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美术图书市场“风向标”的作用。
综观“金牛杯”中国优秀美术“金奖”图书,在装帧设计方面,普遍具有“内容过硬,文质兼美”的特点;在设计语言上,体现了“高尚的、精致的、独到的美学追求”。
俗话说:“看书看张皮,看报看个题”,由此可见图书装帧设计的重要性。而时代感,是书籍装帧设计的灵魂。
长期以来,书籍装帧被视为从属于书籍的艺术,其实这样的认知并不全面。形式和内容是互相作用的关系,书籍装帧,就像是人的打扮。俗话说:“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打扮”,说明化妆和穿衣戴帽的重要性。“笔墨当随时代”,书籍装帧同样如此。怎样强化装帧设计的“时代感”?
一是装帧设计师首先要读通弄懂书的内容,只有把内容真正掌握了,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使装帧设计与图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天衣无缝”的默契关系。“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位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师在拿到书稿之后,并不急于装帧设计,而是捧起书来研读。因为他深深知道,只有通过认真阅读,才能深刻领会作品的主旨和内涵,从中找到设计灵感。只有对东西方和古今文化的融会贯通,才能在设计时,找到属于自己的“独一份”的创作灵感。
二是装帧设计师眼中要有“大乾坤”,善作“画外之画”。如果把目光局限在封面设计和扉页制作上,就会落入传统思维的窠穴。应该把整本书的所有元素,包括语言文字、标点符号以及创意构想等,放在一个锅里“蒸煮”,不但要“煮”出“色、香、味”,还要“煮”出“精、气、神”。如果以创作一幅国画来比喻装帧设计师的设计,那么,我们就要强调“画外思维”。在画面之外,还有画面。因为任何一幅国画作品,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都是现实世界的一个横断面,整体世界中的“某一个部分”。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好的装帧设计,能够给人启迪,引人遐想,催人奋进。
三是要善于运用铁、木头、塑料,包括电化铝箔等不同材质,来为书籍装帧设计增光添彩。科技的发展,使得多种材料组合成统一的设计元素成为可能。我们要张开想象的翅膀,进一步拓展这种可能性,使图书在装帧设计上呈现出新颖、大气、时尚等时代特色。
四是要认识到装帧设计是记录当下、反映现实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为时代存照、为人民画像,是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我们要善于运用影像这一介质,通过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影像叙事的方式形成完整的视觉呈现,既强调突出的个性、视角和思考,又始终保持形式与内容的协调统一。中国摄影出版社在编辑图书的过程中,除了强调美术设计元素之外,还为一些图书中的摄影作品适时插入量身定制的原创短诗,使摄影作品的思想内涵得到更充分的诠释。
作者系中国摄影出版社总编辑
原文刊发于《文艺报》2022年3月16日6版
《十八洞村脱贫记》
本卷创作团队
主编﹕居杨
图片﹕居杨 宋刚明
文字﹕刘枫
视频﹕王国庆
内容简介
主编居杨和创作团队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次深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驻点调研,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多角度记录和呈现了十八洞村在扶贫政策的支持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所取得的喜人成果,并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讲述了十八洞人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见证了十八洞人在脱贫路上的奋斗与梦想,以及十八洞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本书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石榴红了——淅川脱贫档案》
本卷创作团队
主编:刘鲁豫
执行主编:杨峰
图片:刘鲁豫、杨峰、陈更生、耿亚伟、任建平、赵丙元、王洪连、赵新敏、张建伟、李军、侯建勋
文字:田野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河南淅川县脱贫致富的15个故事。在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的要求和脱贫攻坚政策下,书中的脱贫故事以点代面地讲述了各级政府、大量优秀党员为全面脱贫而深入贫困一线,全心全意带领、帮扶群众脱贫的艰辛而幸福的历程。书稿以直观素朴的影像、平实深刻的文字、鲜活典型的人物、生动细腻的故事,记录百姓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的改变,在我们的干部和民众身上体现了昂扬的进取精神和强大的凝聚力。
《古乡厚土——陇县乡村扶贫纪实》
本卷创作团队
主编:乔晓光
副主编:陈荟洁
图片:薛海亮、张建、乔晓光、陈荟洁、张冬萍
文字:陈荟洁、张冬萍、乔晓光
内容简介
本书以陇县为驻点地,自2018年8月起,陇县驻点调研创作项目组一行5人6次到陇县做调研与回访调查,走访了20多个村庄,深度采访了20多个乡村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干部,也采访了陇县县委书记,并一同走访调研了乡村扶贫工作中的典型个案。其后则着重叙述了陇县当地的民俗艺术,以及以脱贫个案的形式展示了当地是怎样以民俗艺术为依托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
《迈过石门坎》
本卷创作团队
主编:于文国
图片:于文国、杜江、赵明
文字:马永红
视频:赵明
插画:刘春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于文国、杜江、赵明、马永红和刘春田5位图文纪实工作者怀着“记录时代、抒写历史、讴歌生活”“记实、记事、记史”的初衷,先后5次走进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石门乡驻点调研,沉到扶贫攻坚的最底层,走村串户,访民情、听民声、察实情,并在此基础上拍摄、整理、撰写而成的。书稿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贵州省最偏远、条件最差、发展最滞后、贫困程度最深的乡镇——石门乡的深刻变化,以及石门人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故事,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光耀州城》
本卷创作团队
主编:王景春
图片:王景春、张宏伟、寇会云、刘可
文字:梁音、张小文、李静、刘晓希
视频:张宏伟、刘可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陕西耀州区那些普普通通的乡村,向当地的专家了解了这片土地的人文景观和历史,结合随机采访和重点追踪的多种方式,分别从镇、村和个人等角度切入,通过切片式的社会调查,力求全方位探索当地百姓脱贫的真实状况。为保证脱贫后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彻底解决返贫的问题,耀州区通过“八星励志”评选活动,旨在更深入地打牢脱贫根基。通过扎根精准扶贫的人们对物质脱贫与精神提升的探索与追求,从新的侧面讴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创举和突出成就,充满感召力和启示性。
《科尔沁草原上的脱贫路》
本卷创作团队
主编:毛建军
图片:潘鲁生、毛建军、郭现中、苏丹、崔楠、韩海丹、周文元、王小珲
文字:潘鲁生、周文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毛建军带领创作团队在科右中旗驻点调研的创作成果。科右中旗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聚居旗,是国家级贫困旗,也是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区,在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脱贫攻坚战中极具代表性。书稿从刺绣绣产业、马产业、肉牛养殖、民族手工艺等几个角度,通过讲述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贫困户通过产业扶持实现稳定增收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科右中旗的脱贫攻坚之路。书稿以直观素朴的影像、平实深刻的文字、鲜活典型的人物、生动细腻的故事,记录百姓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的改变,歌颂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
《沸腾的西海固》
本卷创作团队
主编﹕李建军
图片﹕于文国、邬志斌、陈团结
文字﹕李建军、唐荣尧
内容简介
全书主要由“闽宁镇—西海固人民的‘金沙滩’”“红寺堡——干旱带上建成的全国最大的移民开发区”“海原—‘旱海’里的新航线”“庙庙湖——黄河岸边的‘金色明珠’”“创作手记”组成。创作团队选择在春、夏、秋、冬 4 个季节赶赴闽宁镇、红寺堡区、庙庙湖村和海原县等西海固地区,走进干部、村民的生活,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倾听他们的故事,见证西海固人民脱贫致富的人间奇迹。他们将这些记录整理成《沸腾的西海固》一书,见证这份生生不息的坚持。
《寻乌——寻迹脱贫攻坚路》
本卷创作团队
主编: 闻丹青
图片: 康泰森、万象、刘新忠、曾青松、闻丹青
文字: 何志云
内容简介
本书以寻乌为驻点地,清晰完整的叙述了寻乌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历史沿革,以及寻乌的贫困状况与脱贫实绩。其后则着重叙述了寻乌当地各个具有代表性的村落,并通过脱贫个案的形式展示了当地是怎样用当地特色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主编闻丹青和团队成员多次深入江西省寻乌县驻点调研,记录了寻乌县扶贫攻坚所开展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果,呈现了寻乌县稀土开采、柑橘种植和黑乌鸡养殖的状况,并以多个典型案例讲述了寻乌县人脱贫致富的故事。
《梅林村——一个深度贫困村的影像档案》
本卷创作团队
主编﹕傅拥军
图片﹕傅拥军、刘春田、曾清、谢佩霞、陈永革
文字﹕傅拥军、陈劲、彭娌娌
内容简介
全书主要由“为什么选择梅林村”“梅林村支部第一书记和支教老师口述实录”“脱贫攻坚人物特写”“梅林村艺术计划”“梅林村的传统文化”“梅林村的改变和发展”“调研手记”组成。本书中的影像主要以环境肖像的形式拍摄,村民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面对镜头时不会显得过于紧张,拍出来的肖像更接近自然状态。梅林村的村民都是一些“小人物”,但他们值得被书写。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精神与尊严都应该被展现、被看见。在这场人类历史上困难最多、力度最大、成效最高的脱贫攻坚行动中,每一位村民和扶贫干部都是主角。
《一“页”鱼龙舞》
本卷创作团队
主编﹕李舸
图片﹕李舸、才扬
文字﹕李舸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三个部分叙述中国文联扶贫工作的成绩:第一部分“高山回响”,聚焦扶贫攻坚中的文化传承,通过反映中国文联对武都高山戏的扶持,呈现参与高山戏的各方面人员和当地百姓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渴求。第二部分“偕行情长”,记叙中国文联对武都20多年的扶贫历程,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聚焦扶贫攻坚中的乡村美育。第三部分“日出之阳”,通过全面记录中国文联的扶持给当地教育、科技、养殖、种植等方面带来的变化。本书坚持田野调查式的驻点影像创作,以直观素朴的影像、平实深刻的文字、鲜活典型的人物、生动细腻的故事,记录百姓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的改变,从新的侧面讴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创举和突出成就,充满感召力和启示性。
购书方式:
1、保存下图至手机相册,
2、打开手机天猫扫一扫,
3、选择该图片,即可购买
中国摄影出版社|分享影像、阅读与生活
微信ID:cpphphoto
来稿邮箱:xuhanwen@cpp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