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赤水市长期镇红卫村立足自身资源,探索打开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径”,大力发展“家庭式”种养殖业,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经营规模适度、经济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村坡地多田地少,除了有3000多亩竹林产业以外,还有小规模的红高粱、花椒、石斛等产业,所以我们因地制宜采用‘家庭农场’的产业经营模式,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增收致富。”遵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赤水市长期镇红卫村第一书记王加云说,红卫村通过“村党支部+家庭农场+农户”组织方式,推动家庭经济发展,其中竹产业实现了200多万元的收入,目前正在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之路。

“我种植的花椒规模不大,今年也只有4000多斤的产量,共卖出去20多万元,这笔收入非常可观。”万学武是红卫村的花椒种植大户,他通过“家庭农场”产业经营发展了20多亩花椒产业。

谈及“家庭农场”的产业经营模式,红卫村杨梅采摘农场负责人刘登祥说,“我家种植的20亩杨梅,每到杨梅上市的时节,周边的人都来采摘,今年收入有30多万元的收入。”

“我家的杨梅采摘农场,我自己投入、自己管理,赚的钱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我的积极性自然就高。”刘登祥一语道出了“家庭农场”的益处。

红卫村村民赵儒华通过“家庭农场”的产业经营模式,成了养羊大户,每年出栏120头羊,年收入接近60万元。杨清会则通过“家庭农场+直播带货”的产业经营模式,把石斛产业发展成为致富产业。

“我的短视频号‘杨小青石斛园艺’,每天晚上7点到11点准时上播,目前效益不错,今年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获得了30多万元。”杨清会如是说。

“传统菜园子、圈舍向‘家庭农场’转型需要一个转型过程和群众的适应期。”王加云告诉记者,接下来,红卫村将积极探索“家庭农场”产业经营模式,加强村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家庭农场”产业经营模式让技能藏于民、产业藏富于民,拓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致富路、幸福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