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蚯蚓方法:

在近鸡舍,背阴潮湿,土质肥沃的地方挖一养殖沟。沟宽1米,深60~80厘米,长度不定。在沟底先铺上5厘米厚的猪粪、鸡粪,粪上铺5厘米厚的切碎的青草和废弃菜叶,再铺约3厘米厚的肥土,然后每平方米放20~40条性成熟的大蚯蚓。

按上述方法,放三层蚯蚓,最后上总覆盖土约3~5厘米厚,沟上用苇席遮盖好。时间在4月中旬至9月中旬均可繁殖,以5~8月繁殖最快。

需要沟内不可灌入雨水,每天早晚要在沟上适当洒水,保持土壤湿润。放养后60天左右可以第一次收蚓,以后每月收蚓一次。

蚯蚓养殖注意:

1.通风

蚯蚓的生长也是需要氧气的,但是它们主要是依靠土壤中的氧气生存,所以我们就必须要保证土壤的通透性,来维持土壤中的氧气含量。如果土壤中氧气缺少,那么蚯蚓就会变为暗褐色,而且爬行速度缓慢,最后死亡。

2.酸碱度

蚯蚓适合在中性土壤中生长,这也就是说蚯蚓在酸性和碱性土壤中生长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但这一般只是针对强酸和强碱性的土壤,也就是说微酸性和微碱性的土壤蚯蚓也是能正常生长的,但在中性土壤中的繁殖能力更强。

3.密度

蚯蚓养殖对密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为养殖的密度过小,那么就划不来,而养殖的密度过大,则容易发病,而且也不好管理,所以只有合适的密度才能正常的养殖。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可放养蚯蚓四斤到五斤左右,也就是差不多一万条左右。

蚯蚓的养殖方法如下:

1、容器:养护蚯蚓时,需要使用水缸或水盆,再对其进行清洗消毒。

2、基质:使用淤泥、动物粪便和腐叶土配制成土壤基质。

3、投苗:把蚯蚓苗放置在装有基质的容器里。

4、养护:在土壤上覆盖稻草遮光,并每周浇一次水,使蚯蚓快速繁殖。

蚯蚓养殖注意事项

蚯蚓养殖对密度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养殖密度太小,会很划不来,而养殖密度过大,又容易发病,也很不好管理,所以做到正常的养殖就要有合适的密度。

蚯蚓生长需要氧气,但主要是依靠土壤中的氧气生存,所以必须要保证土壤的通透性。若土壤中缺少氧气,蚯蚓就会变为暗褐色,而且爬行速度缓慢,最后死亡。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松土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不要用锄头否则会伤害到蚯蚓。

1.食性

红蚯蚓是腐食性动物,喜欢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里,难以在一般耕地中见到。所以利用动植物的有机废弃物可以大量人工养殖。它食性广,畜禽的粪便以及稻草、各种鲜、干青草,树叶、瓜果、菜皮、甚至泔脚等经发酵后都能食用。蚯蚓一天的摄食量与自己的体重大致相等,其中一半作为蚓粪排出。生产一吨鲜蚯蚓,约要摄食70~80吨有机垃圾。

2.温度

蚯蚓是喜温动物,野生蚓在久旱、严冬及高温季节会钻入生土层潜伏休眠。人工养蚓,要调节好温度,使蚯蚓全年都能生长繁殖。红蚯蚓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但必须异体交配。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现生育环)在交1、配1周后各自产卵。但产卵频率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低于10℃时,要35天左右才产卵一粒;温度在18~25℃,湿度30%~50%,通风换气好时,一般1.5~4.5天就产卵一粒;当温度高达35℃时,产卵数量下降。卵茧孵化与温度也有很大关系。当温度低于8℃,卵茧停止孵化;15℃时,卵茧约33天孵化出幼蚓,孵化率97%,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6.8条;当平均温度在20℃时,19天孵化幼蚓;32℃时,10天便可孵出,但孵化率仅33%,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2~3条。孵化过程中,当卵茧积温达到220~260℃时,幼蚓便可孵出(卵茧积温指每日扣除卵茧在8℃以下停止孵化的无效温度后逐日积累的能使卵胚胎发育的有效温度总和)。所以把温度控制在18~25℃最利于蚓产卵孵化。幼蚓生长38天左右达到性成熟,全生育期60天左右。一条蚯蚓一个月内产的卵茧,逐渐能孵出50~80条小蚯蚓。

3、湿度

湿度与蚯蚓的生长[8u58药材网],产卵及卵茧孵化的关系很密切。蚯蚓体内含有约80%左右水份。如久不浇水,会造成蚓体萎缩,影响产卵,甚至自溶死亡。在蚓床含水份30%左右时,蚯蚓吃食多,生长快,产卵多,孵化率高。

4、空气

用空气流通和不流通的二种不同条件饲养蚯蚓30天,它的产卵数分别是7.8粒和1.4粒,差距较大。空气中一般含氧20%,含二氧化碳0.03%~0.06%。若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就会影响蚯蚓的产卵。

5、pH值

蚓床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危害蚯蚓生长,以pH值6~8为宜。

一、蚯蚓最适宜的生活温度为摄氏20度左右,低于5度即休眠,0度以下则死亡。而15度就能正常繁殖。若超过333度即会爬走或死亡。因此饲养蚯蚓必须选择适宜的温度环境。

二、蚯蚓养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分,过干则会死亡,过湿也难以生存。我们常见大雨过后由于大量雨水渗入地下,许多蚯蚓从深层泥土中扒出,直至晒干而死,即是这个原因。一般保持培养基料,用手捏成团但挤不出水即可。

三、基料的选用。可以有多种选择。最好是经过发酵的牛粪,颜色变黑后使用。如果认为不卫生,也可以选用较松软的园土。还可以选用撕碎并用水浸透的马粪纸或草扳纸与园土拌匀而成,也可以将园土掺些锯末。以上均为较好的养殖基料。

取一个大容器,放进3/4的肥土,洒水把土壤浇湿,再放几片菜叶,然后放进几条蚯蚓,盖上一块湿布,使土壤保持湿润。这样就可以饲养蚯蚓了。

如果要大规模饲养蚯蚓,采用室外养殖法为好,设备简单,管理容易,成本低。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各种禽粪、畜粪、瓜果皮、菜叶、树叶以及无毒的生活垃圾等都可作为蚯蚓的饲料。这些饲料最好事先进行发酵,达到无臭味、无酸味、完全腐熟、外观咖啡色。室外饲养具体方法:选择地势高爽、排水良好、暖和通风、无污染、无惊扰的地方,用铁铲挖一个宽约1米、深约25厘米、长度适当的浅坑,坑底要平坦。挖好后,坑底和四壁砌上砖块,以防蚯蚓外逃。然后铺上饲料约5厘米,即可放入蚯蚓。蚯蚓不耐高温(35℃以上),也不耐低温(0℃以下),所以,夏天养殖坑上面要搭棚遮阴;冬天养殖坑上面要搭建简易的塑料棚,提高坑温,保护蚯蚓安全越冬。此外,还应做好保护工作,以防老鼠、青蛙、蛇等的侵害。

蚯蚓的话还是不要养殖了!本来用处就不大!而且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短时间内是不会好转的!

蚯蚓养殖技术:

饵料的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将饵料采用堆块上投法,厚度为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

蚯蚓养殖温度:最佳温度在15~25℃。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稻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天浇一次水降温。分期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给料厚度为1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一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料。轮换更新:种蚓要每年更新一次,养殖床每年换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发展而造成种群衰退。

饵料:最好是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猪、羊、兔粪加秸秆、稻草。

野外挖些蚯蚓做种,如果有各种动物粪便最好,和普通土壤混合,把蚯蚓放进去,自然繁殖。

养殖的蚯蚓是否可以直接给散养鸡投喂?

如果您有足够多的蚯蚓来养鸡的话,这是个相当不错的技术。如果您是以破坏生态来获得蚯蚓的,那这个技术就不是好技术了。只要您能培养得出蚯蚓来就用它来喂,不是很难操作。注意做好防疫工作就行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