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黄菇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榆黄蘑菇是著名的金门侧耳,也被称为金门蘑菇、玉皇蘑菇和楚斗黄。其子实体 (菌盖) 色彩鲜黄、十分艳丽, 形如花朵簇聚, 形态高贵典雅 (照片) 。其营养丰富, 细腻脆嫩, 味道鲜美, 有清香气味, 实为野生食用菌中的上品, 鲜食尤佳。榆黄菇至今尚无形成规模化生产, 偶有少量上市, 其价格一般是平菇的2倍以上, 个别市场甚至达到3倍以上;该菇在阿克苏地区尚无人知晓或种植。笔者2005年底从四川省农科院引进榆黄菇菌株, 通过2年的基础研究及栽培试验, 对其生物学特性和适合于本地区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 根据栽培季节和条件选择生料栽培榆黄菇可以有生料、发酵料和熟料等多种栽培方式, 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栽培季节等条件灵活掌握。在气温较高的阶段, 如果技术水平较高、菇棚条件较好等, 可采取生料栽培;如感觉没有把握, 可以采用发酵料或熟料栽培。2 培养生物母种的工艺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和加富改良的PDA培养基培养。菌丝培养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是:菌丝体洁白粗壮, 气生菌丝丰富, 菌丝爬壁力强, 25℃下恒温培养, 满管时间少于7 d。

每年的母种都要从生长势强, 品质好的子实体中组织分离, 经提纯复壮、出菇试验后扩大作生产用母种。原种、栽培种可用常规的谷粒培养基或棉子壳培养基培养, 高压灭菌2.5~3.0 h或常压灭菌12 h, 无菌接种后置25℃下恒温培养, 20 d内菌丝满瓶, 28 d内可以长满袋 (15~17 cm×33~35 cm聚丙烯袋) 。3 季节性安排4 棉包棉子壳、木屑、水胶结充填法见图12适合榆黄菇栽培的原料很多如棉子壳、木屑、麸皮、玉米芯等农副产品下脚料及各种农作物秸秆。经两年的试验证明, 以新鲜棉子壳为主料产量高于以木屑为主料的熟料栽培。其配方有: (1) 棉子壳98%, 蔗糖1%, 石灰1%; (2) 棉子壳87%, 麸皮10%, 石灰2%; (3) 棉子壳50%, 木屑49%, 石灰1%; (4) 木屑70%, 麸皮28%, 石灰2%。按配方拌匀后加入水, 料水比1∶1.25~1.3 (含水量为65%左右, 以手捏紧, 手指间见水, 但不下滴) , 充分搅拌均匀, 然后装袋。一般选用43~45 cm×22~25 cm×0.025 cm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筒袋。先将塑料袋的一头扎紧, 然后装袋, 松紧一致, 装好后再将另一头扎紧, 即可进行灭菌。

常温常压灭菌, 当温度升至100℃时, 保持10~12 h。5 合理利用栽培料面采用两头接种, 接入的菌种应覆盖整个栽培料面, 以使榆黄菇菌丝优先生长占领料面, 抑制外来杂菌的滋生。接种量为干料重的13%~15%。6 菌袋摆放和发菌选择干净的空闲房屋作发菌室, 在地面上撒一层石灰粉去湿消毒。 (1) 排袋:根据当时气温高低, 确定菌袋摆袋的层数。气温在20℃以上时, 菌袋一层单排摆放地上, 气温在15~18℃时, 菌袋2~3层单排摆放;气温在10℃左右时, 菌袋3~4层单排摆放;气温在0~5℃时, 菌袋4~5层双排摆放。整个发菌过程, 菌袋温度要始终控制在28℃以下。 (2) 翻堆拣杂:接种5 d后开始检查有无杂菌污染, 7~8 d进行第1次翻堆, 以后每隔7 d翻堆1次, 结合翻堆每次检查和剔除污染菌袋, 并及时处理。 (3) 每天注意通风换气, 这样管理, 直至发满菌袋。8 特性特性管理榆黄菇出现原基后, 正常情况下7~10 d成熟。一般20℃左右条件下, 现蕾后10 d即可采收, 基本标准是:菌盖基本长大, 菇片平展, 色泽鲜黄, 表面无异色;首次栽培, 难以掌握标准时, 可本着quot;宁嫩勿老quot;的原则, 宁可稍降低产量, 也不能让老化菇上市。

采收前1 d停止喷水。采收时, 一手按住料面, 另一手插入子实体下侧左右旋转摘下, 或用刀将子实体于菌柄基部切下即可。子实体采收后, 停止喷水2~3 d, 清除料面菇根和畸形菇, 松动老化菌丝, 若料内缺水, 可打洞补水, 出菇中后期, 可结合补水给培养料补充营养液。也可喷葡萄糖液、菇乐、菇壮素、氨基酸多元微肥等微量元素肥料。9 眼菌蚊的防控榆黄菇在阿克苏栽培历史较短, 面积较小。在试验和示范期间没有发现侵染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发生率也较平菇等常规栽培品种偏低。但是根据榆黄菇具有高温出菇的特性, 且色泽鲜黄, 比较容易发生虫害。较为常见的菇棚内害虫主要有4种, 即眼菌蚊、虱蝇、蒲螨及瘿蚊。在我地眼菌蚊是优势种, 占害虫数量的90%。眼菌蚊, 异名尖眼菌蚊, 在菇房内一年发生多代, 世代重叠。其成虫活泼, 白天多隐藏在菌袋之间或菇体下阴暗处, 受惊后作短距离飞翔即隐藏。也常飞往墙角、门窗等处, 傍晚最为活跃, 有明显的趋光性和趋菇 (喜欢黄色) 性。成虫寿命短, 一般3 d左右, 成虫死亡后多粘附在菇体背面或正面, 影响商品质量。幼虫喜欢群居在培养料中, 活动取食, 为害菌丝、原基和幼菇。

防治方法:眼菌蚊的发生期往往在出菇期, 药剂杀虫效果良好, 但易发生药害, 应采取综合防治的的方法。一是搞好菇棚卫生和环境卫生, 减少虫源。二是夏季以前, 把菇棚门、通风口用细纱网封闭, 减少外来虫源。三是出菇期间, 尽可能降低大棚温度。四是药剂防治: (1) 80%敌敌畏原液熏蒸, 将原液用棉花蘸取 (按0.5 m L/m3用量) , 悬挂在门窗、通风口、棚内熏蒸 (注意此方法只能用于生产前或出菇开袋前) ;菇棚四周用80%敌敌畏800倍液喷雾, 以杀灭虫卵及幼虫。 (2) 用25%的菊乐合酯2 000倍液喷施, 但必须注意安全间隔期5~7 d; (3) 已经发生眼菌蚊的菌袋可以放在阳光下暴晒1~2 h, 撒上石灰粉, 或者用1%的石灰水喷洒菌袋。根据榆黄菇对环境温度的要求, 我地一般可安排夏季栽培。3-4月制种, 5-6月制袋, 7-8月出菇。7 菇的降温工艺由于该菌株的适应性较强, 管理方法与平菇基本相同。由于是夏季出菇, 在实际生产中, 要采取降温措施。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85%~95%, 保持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降至0.05%以下, 光照强度500 lx左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