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英文名称: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英文名称: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简称: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如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引起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该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情。
下面祺茂堂小编想要再次强调防控非洲猪瘟疫情要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增强抗病毒能力四个方面入手,旨在让养猪人对非洲猪瘟技术措施与防控思路有更深刻的了解,让养猪场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防控。
防控非洲猪瘟疫情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增强抗病毒能力四个方面入手
非洲猪瘟病毒的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达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猪瘟症状相似。
非洲猪瘟病毒诊断:
(1)在淋巴节有猪瘟罕见的某种程度之出血现象,上表或切面似血肿之结节较淋巴节多。
(2)脾脏肿大,髓质肿胀区呈深紫黑色,切面突起,淋巴滤胞小而少,有7%猪脾脏发生小而暗红色突起三角形栓塞情形。
(3)循环系统:心包液特别多,少数病例中呈混浊且含有纤维蛋白,但多数心包下及次心内膜充血。
(4)呼吸系统:喉、会厌有瘀斑充血及扩散性出血,比猪瘟更甚,瘀斑有发生於气管前三分之一处,镜检下,肠有充血而没有出血病灶,肺泡则呈现出血现象,淋巴球呈破裂。
(5)肝:肉眼检查显正常,充血暗色或斑点大多异常,近胆部分组织有充血及水肿现象,小叶间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浆细胞(Plasma Cell)及间质细胞浸润,同时淋巴球之核破裂为其特征。
实时监测猪场内外环境,正确处置进场的人、车、物、猪等
一、关“水龙头”:掐住病毒之源,控制病毒增量
非洲猪瘟病毒的源头在哪里?主要是受感染猪及其污染产品,特别是正在暴发非洲猪瘟疫情的猪场及其流出的病死猪、屠宰场、鲜肉铺,还有污染的水源、车辆、工具、衣靴等。所以猪场要及时了解周边的疫情动态,实时监测猪场内外环境,正确处置进场的人、车、物、猪等。
要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建立生猪身份识别和运输可追溯体系,一旦发现疫情,方便溯源除根。
第二,实行区域联防联控、信息共享、命运与共;
第三,建立检测实验室,监测风险源,掌握病原踪迹,走在疫情前面;
第四,定期监测屠宰厂和冻肉库等高风险场所,销毁或熟化带毒猪肉;
第五,合理规划布局活畜交易市场、屠宰场、病死猪处理厂,确保种猪场和规模化猪场周围的生物安全。
降低“病毒载量”:切断病毒之“腿”,消减病毒存量
二、降低“病毒载量”:切断病毒之“腿”,消减病毒存量
有人说,非洲猪瘟防不胜防,生物安全百密一疏,所以生物安全没有意义。尽管生物安全很难做到滴水不漏,但它仍然是最基础、最有效的疫病防控手段。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生物安全手段,消除或降低猪场内外环境以及猪舍内的病毒载量。在生物安全手段上,不仅要考虑其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灭杀效率,还要兼顾其对人和猪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