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零陵站讯初夏的大庆坪,万木葳蕤,生机盎然。6月21日,阳光灿烂,微风轻拂,记者走进大庆坪,禾苗随风摇曳,田垄间些许村民为禾苗除草,树林中,几头黄牛啃食着青草,竞相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杉木林紧相连、一个个水果基地布山间、一根根青蒿润心田、一排排民居入画卷,好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长卷,令人赏心悦目!
从村民那张张笑脸上看得出,幸福已扎根大庆坪山区。是什么力量让山区民众心中泛着暖意,储着希望,是什么原因让山区民众的生活发生了美丽的嬗变?记者行走了一天,用镜头记录该乡扶贫攻坚,蓝图漫卷的动人故事。
排家洞、芬香、文里是猫儿岩库区移民村,岸山口、晓宝田是石坝仔库区移民村,地处偏远山区,没有什么经济实体,村民经济收入低下,是典型的贫困村。过去,村内山高坡陡,地形复杂,村里除了简易石子路外,剩下全是窄窄的羊肠小道。村民基本靠种地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自零陵区“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后,大庆坪乡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这些移民村成了大庆坪精准扶贫的“主攻目标”。通过走家串户、深入细致的调研,扶贫小组得出的结论是,有山、有田、有水、有独特风景便是移民村的“造血”基础,他们一户一户地排查,一人一人地分析,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扶贫开发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任务来抓,瞄准贫困对象的致贫“症结”,针对贫困户的脱贫需求,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采取输血与造血并举方式,分类制定帮扶措施、帮扶方案,集合有效资源,精准发力,积极开辟促民增收新路径,全力确保打赢扶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 基础先行
通村公路
近年来,大庆坪乡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工程,以水、电、路为重点,精准发力,从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群众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入手,力补贫困村发展“短板”。目前贫困村不仅村村通公路,各村小组道路也全部建成通车,家家通自来水,渠道衬砌全部完成,贫困户易地搬迁、危旧房改造、维修等项目进展顺利;贫困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产业扶贫谱写华章
岸山口村村支书唐顺华在青蒿种植基地忙着除草
“等到8月份,这十亩青蒿就是我的聚宝盆。”大庆坪乡岸山口村的唐顺华正在青蒿种植基地里,忙着整地、除草,他的脸上写满了全村贫困户脱贫的自信。
岸山口是个偏远的贫困村。为了帮助村民脱贫,大庆坪将该村脱贫关键瞄准了青蒿种植,星晨生物有限公司免费提供种子,还邀请高级农艺师传授青蒿栽培技术,增强村民致富本领,准时进村收购,每斤4元的青蒿,每亩青蒿能给农户带来8000多元的纯收入,该村户户争着种植青蒿,极具规模。唐顺华今年种了10亩青蒿,他说自己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选准富民产业载体和路子,发展规模化、品牌化地方特色农业,连片推进,是实现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无公害蔬菜、特种水果、中药材、猪牛羊养殖、村淘等多个扶贫产业,成为大庆坪移民村产业扶贫 “主力军”。
青蒿种植基地
青蒿、衫木、山苍子、西洋参是大庆坪产业扶贫的生动实例。以“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建生态基地,带动群众种植青蒿2000多亩,杉木10000亩。采取委托帮扶等模式,帮助贫困群众增收,开辟了贫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今后我们要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收购青蒿的唐老板表示,他主动结对帮扶当地17户贫困群众脱贫,人均收入提高了3000元。像唐老板这样活跃在大庆坪移民村,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很多很多。通过对贫困户实施产业帮扶,带动了广大贫困群众就业,确保了贫困农户是最大的受益者。
全域旅游增收脱贫
大庆坪自然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奇山、瀑布、祠堂、古村落、溶洞等文化旅游资源数不胜数。
伴随零陵古城项目的启动,古城零陵大力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大庆坪当地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资源,日渐走出深闺。这里,有兵马山的美丽传说;这里,有潜龙洞的旖旎风光;这里,有楚粤亭远古文明沉甸甸的底蕴;这里有一个美丽动人的名字——世外桃源大庆坪!
乡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贫困人口在农村,旅游资源也在农村,如何将旅游开发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以全域旅游开发引领全面小康建设的议题摆上了大庆坪乡政府领导班子的议程。
该乡立足乡情,紧扣“旅游强区”战略,确定旅游业带动移民村的精准扶贫,打造独特的大庆坪生态旅游风景区,引导农民参与其中,通过自办特色风味餐馆,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山货出山等方式,逐步走向致富路。
猫儿岩水库
移民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型水库——猫儿岩水库,水深60米左右,水量1.2万多个立方,四周悬崖峭壁、溪流瀑布随处可见,为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法宝,该村紧紧抓住乡村旅游扶贫的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出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扶贫法”,带动全村贫困户脱贫增收。
自从移民村实施了村庄道路改造、环境整治、停车场建设等项目,单独猫儿岩水库风景区这一项吸引自驾游游客1万多人次,新增旅游民宿8家、农家乐8家,新增就业100人,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不到半年时间, 村里建起了蔬菜大棚,硬化了道路,装上了路灯,办起了卫生室,幼儿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村民唐大福难掩兴奋,说起眼下村子的变化,他满脸喜悦。“乡村旅游的兴起,不用在外打工漂泊,守在家中也能赚钱,日子越过越好了。”
大庆坪坚定不移地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举全乡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乡镇的扶贫开发新路,探索到了脱贫攻坚的“大庆坪模式”。今日大庆坪,正在推进精准扶贫、迈向全面小康的伟大征途上,交出了一份蒸蒸日上、生机无限的精彩答卷。(唐高旭 陈斌 杨情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