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问答是PMCAFF的常驻栏目,在每周三更新。
关于这些问题,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见解,每期都会抽取优质留言送出邀请码~
-1-
新人如何选择产品方向?
需求分析师想转产品,是要按照行业找工作(电商/医疗/社交/..),还是单纯的选择B端/C端呢?我担心如果只专心于某一个行业的产品,岗位较少,很久才能找到工作。
▲回答用户:球溜溜
找工作看的是双方,也就是求职者和供职者的你情我愿,比如说你想做电商产品经理,也得人家公司愿意给你offer对吧。
所以,首先要考虑时间成本因素。
你是不是急着找下份工作,还是目前不紧张,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了解的,慢慢确定。这个是你自己需要想清楚的。
如果你急着找,我建议可以选择C或者B其中一个入行,先做尝试。其实我对于没做过产品的同学,我都建议先入行尝试,了解产品要干嘛了,再选择行业,这样其实也属于有一点积累,可能找下份工作会容易点。
如果你想慢慢找的,那可以了解下自己喜欢的行业和方向,行业和方向确实是有影响的。比如说
数据产品经理:数据思维强,埋点、报表、漏斗、分析,懂excel、python、sql等,一是对数据敏感,二是对数据搭建体系有想法,最好懂一些建模,其实数据蛮枯燥的,每天就是对着这些数据不停的换着花样想,要耐得住寂寞
策略产品经理:要有大局观和对行业时事的嗅觉。定了一个产品策略,对产品的影响是持续一段时间的,决定了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产品方向,定位,运营。要懂得多,看得远,敢想敢做。
中台产品经理:建议技术出身,因为中台有集合属性,相当于公司业务很多东西的集成和发散中心,中台产品经理如果是技术出身,然后对业务有深刻的了解,处理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沟通能力也需要很强。
有机会的话,尽量去实操,实操跟学习差别真的不小。
-2-
PM换工作很可能做与之前不同的业务,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产品经理其实同时在修炼两方面能力:专业技能和业务认知。当自己换工作的时候,很可能是放弃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业务认知,去新岗位又要面对新的业务,慢慢积累认知,大家是怎么看待此事。
▲回答用户:LivingSoul
个人理解:换工作时,很可能与之前不同的业务;这要看是否存在行业的跨度;
1、如果存在跨行,那么之前的行业经验能够再复用的情况较少;
2、如果同行业,不同业务,那么之前的行业认知是再投入到新业务中时,必要的养分;业务不同,但核心本质也就是业务目标的大方向不会出现较大偏差;
举个例子,互金的业务目标和在线教育等业务目标也许会出现非常大的差异的;作为先付费后收益长周期的肯定是追求更高的复购;那么前期的发力是漏斗的第一层还是进入后的第二层都是不同的侧重;因为他们的结果呈现形式是不同的;
“教育的用户收益和金融的用户收益形式区别,决定了业务目标不同以及用户投入程度”
简陋点说,3年入行,6年精通,10年专家,说的就是同行业内的类比,同一行业下的深耕带来的认知积累是深度的影响;那么多行业的业务认知积累是广度的影响;
在未决定好具体要深耕的行业或者业务方向时,放弃之前的领域的认知也可能是最小的试错成本;不怕试错,需要担心的是错过;
年终给伙伴评定自己的成长时,对业务的学习是工作的基本要求,了解自己的业务是应该具备的能力,不代表自己的成长;而是学习业务时,能力的提升是在需求分析阶段、还是实现阶段、还是探索层面,对自己产品能力的提升在哪里;
引用楼上的话,内功成型了,对英雄的精通程度,决定了换一个「地图」后的对战节奏;
-3- 工作行业局限,项目经验有限 找工作时怎样避免因为产品方向差异被PASS?
大方向上,2B or 2C。细分上,教育、物流、互金、物联网、票据、区块链、债券、期货、仓库、采购、电商、内容平台、政府、法务、社区、车辆、人工智能 、LBS 等等。
不是一个领域的,太容易碰壁,你是怎么进入陌生领域的呢?
▲回答用户:Eli在打怪
作为人资行业招聘业务的产品经理从『企业为何要招聘』这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回答帮助大家了解跳槽/求职/应聘/面试『为什么能通过/成功』,至于『怎么做』每个行业都不一样,还是请各位大咖回答。
在回答这个具体问题前,我们先要了解企业为什么要招人。企业在发起人才招聘的本质是是遇到了某些问题需要被解决。而待被解决的问题因为组织架构、员工能力、员工意愿等种种原因在当下无法被企业内部自身消化,所以才有了招聘。
所以招聘的背后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是企业希望当下、立刻、马上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当我们将招聘转化为『需要人立马、马上去解决问题』,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会把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交给什么样的人去做,在挑选这个人的时候会考虑什么?我个人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有以下答案:
以上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面试官面试候选人的过程。这个人才画像,其实也可以叫做『岗位胜任力』,即胜任这个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以及特质,如果你的过往学历、经历、性格特质完全符合岗位胜任力,那么你永远不会被岗位pass。
这里分享一个行业内我们教育企业HR的招聘模型 - STC模型,即Skill,Talent,Culture Fit。如果一个候选人这三项都符合,一般情况下招聘结果都不会差。同理,如果你在简历及面试中的表现也符合STC模型,你入职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
理解了招聘背后的逻辑及方法论,我们再回到应聘这件事情具体操作层面,我们作为候选人,能做些什么来提升我们通过的概率?有以下几点:
1、初筛(简历投递)
你的简历肯定是要为这个岗位tailor的,目的就是让HR通过你的简历知道你具备胜任这个岗位的可能性。那么如何Tailor呢,就是研究JD,然后在简历中突出你符合JD的部分,会提高你通过初筛的可能性。
2、面试
进入到面试阶段后,你在面试中展现的能力、特质也要围绕岗位的胜任力展开,同时还要符合企业的文化以及面试官的文化特征,这样你通过面试的概率也会增大。
可能有些人问会问为什么要符合面试官的文化特征呢?因为你的面试官往往会是你未来的直线领导以及同事,大家是否气味相投也决定了未来能否合作愉快。面试这个环节业内有句玩笑很经典:我们往往用5秒钟判断这个人是否适合,用接下来的59分钟55秒来证明这个结果。
3、谈薪
如果你完全符合企业需求,那么你可以大胆的开薪水(超岗位行业标准20%-50%),你越符合、越重要,空间越大。
如果如果本身属于刚刚及格,那么建议跟HR稍微谈谈价格就行,太强势有可能就会掉Offer了,因为这个时候HR及直线经理考虑更多的是性价比。
4、关于猎头
如果是猎头给你推荐的岗位,那么请你在全程信任你的猎头伙伴,不要欺骗不要隐瞒也要讲出真实想法,这样你的猎头伙伴才能帮你争取到最好的package。
因为猎头费用是和候选人package是挂钩的,没有人想少挣钱。同样,请不要出尔反尔或辜负你的猎头伙伴,因为你辜负的并不仅仅是当下,还有未来的机会。
最后,回到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如果用一个金字塔去描述职业生涯中所必须的能力、特质、技能,私以为:
1、最底层是你的商业、设计、技术三个核心能力,以及围绕在这三项核心能力外沿,支撑三个核心能力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相应工具的使用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只要在产品岗一天,这些都是需要终生去提高的。
2、中间层这是你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或者说行业经验,因为你只有知道了才能『讲内行话、做内行事』;
3、顶层则是对行业的商业洞见,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看到行业这条大河的流向甚至引导大河。
个人见解,抛砖引玉,欢迎讨论。
往期推荐:
以上三个问题,你有哪些看法?
留言有机会抽中社区邀请码~
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