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四川省南江县,长期以来因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低及农村干部人才队伍相对薄弱等原因,一直为川东北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
自2014年以来,南江县通过内部超强加压、精准对标补短,以及运用东西部协作扶贫项目、工商银行的大力支持、香港社会各界帮扶项目的支持,脱贫攻坚成效十分显著。
2014年时,南江县共有贫困人口88348人,占当年农业总人口555623人的15.9%。通过5年时间的聚力攻坚,到2018年底,该县贫困人口仅剩8160人,占比降低到1.47%。
2014年南江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18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7%;2018年南江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998元,同比增长9.8%,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近年来,南江县先后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三农”工作先进县、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重大农村改革任务年度推进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举全县之力啃“硬骨头”
红四乡沈坡村是个高山贫困村,4.8平方公里的面积虽然只有234户739人,但全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5亩。而且,2014年时,全村只有两户修了砖房,其他都是土坯房。
“那两户砖房是因为要娶媳妇,女方提出‘非砖房不嫁’的条件,逼着他们修的。材料全靠人背马拉,‘豆腐做成了肉价钱’,砖房是修起了,但都欠了一屁股债。”村党支部书记颜红生说。
而沈坡村现在的面貌可谓天翻地覆。在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记者体验了该村的路、房、产业等情况。4.5米宽的沥青村路,3.5宽的水泥社路,一共12.2公里,2014年开建,2015年就通车,可见县里敢于啃“硬骨头”的决心。现在,沈坡村已是户户通路。
住房也得到了全面改善,全村共建了9个聚居点,共入住114户人,另新建散户19户,其他则通过在外购房以及危房改造等方式,都住上了安全、舒适的住房。
沈坡村常年留守在家的有100人左右,绝大部分是老人,除了约200亩口粮田外,其余土地及部分荒山都得以流转,200亩花椒、100亩脆蜜李、30亩羊肚菌产业园已建成。
沈坡村的脱贫过程是整个南江县的缩影。“我们面临的最大短板就是基础设施非常落后,项目建设成本非常高,如有的农村公路每公里造价竟高达500万元,国家补助每公里仅50万元;有的地方普通砖每块0.5元,二次搬运下来则高达每块5元。”南江县县长李善君说。
仅2016年-2018年,3年来财政累计投入脱贫攻坚资金51.57亿元,其中交通12.88亿元,住房23.2亿元,饮水5.47亿元,电力0.42亿元,这几项建设就占了八成。
以住房保障为例,南江县统筹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土地增减挂钩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政策,全面保障群众住房安全。几年攻坚共解决了10余万人口的住房问题。
全县建成21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8422户31087人搬迁入住;2016年-2018年建成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安置点361个,安置5468户;2016年-2018年完成地质灾害避让搬迁6153户;全县符合条件的30699户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全面实施了危房改造。
尤其是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通过将“拆旧建新”节余土地异地挂牌交易,获得了大笔建设资金。南江县通过“五七九”和“六八十”的补助政策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如果进聚居点,3人以下每户补助5万元,4人户每户补助7万元,5人及以上的户每户补助9万元;如果进城镇购房,补助标准分别为6万元、8万元、10万元。如果是有新有旧一户两宅,我们鼓励拆旧,每平方米补助100元。”县有关领导进一步解释说。
2017年以来,南江县抽调2100余名干部长期脱产驻村组成扶贫工作队,对准2018年全县脱贫摘帽的各项指标,全面梳理并努力攻克,近日,南江向国家验收组交上了答卷。
借协作之力做强产业
在红光镇柏山村,水田里生长着一种绿油油的作物,不知情的很容易误以为是水稻秧苗,而经村干部介绍,才知道那是去年才从浙江省缙云县引进的一种蔬菜——茭白。
“去年我们村试种了11亩,今年我们的规模一下子扩大到1500亩!”村干部高兴地说,“通过耳闻目睹,我们真实地见识了茭白的经济价值,一亩产值至少能达到7500元。”
“种好了还不止!在我们缙云,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种植管理技术和广阔完备的市场以及完整的产业链,亩产值最高可达2万元。”来自缙云县担任南江县委常委的汤碧荣说,他们的目标是将茭白这一缙云县的优势产业引到南江,并把南江建成川东北“茭白大县”。
茭白由东部缙云来到西部南江,缘于新一轮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根据双方协议,从2018年起3年时间,缙云县将给南江县提供1亿元资金用于扶持扶贫产业。缙云县是“中国茭白之乡”,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种植管理技术成熟、市场稳定,各种茭白种植与销售路径成熟,已形成网络渠道。
双方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缙云与南江在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而且生态环境南江县还更优于缙云县,因此,南江不仅适合发展茭白,而且种出的茭白品质还会更佳。况且,南江周边的大市场如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茭白需求潜力巨大。
2018年3月28日,缙云县茭白种植、销售服务龙头企业,缙云县五羊湾果蔬专业合作社与南江县长赤、红光镇政府达成《南江县茭白产业发展合作协议》,由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销售渠道,实行按保护价订单收购,采取先示范后推广的方式逐步发展。
2018年4月6日,经过长达43小时长途运输的缙云茭苗终于落地南江,建立了红光镇茨竹村,长赤镇莲池村、永新村3个试种茭白基地,共试种茭白65.37亩。
“茭白是缙云的‘美女’,我们把‘美女’嫁进南江,就是希望这个‘女儿’能‘旺夫’,更要确保她扎下根,效益佳,市场俏。”缙云县五羊湾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幽默地说。
缙云县还派出专技人才茭白师傅李德鹏长期蹲点在南江,手把手带徒弟指导农民种植。同时,缙云县还积极邀请南江茭农到缙云实地学习。2018年7月,正值缙云茭白上市,来自南江的茭农刘昌国通过在缙云实地参观,亲眼目睹了缙云茭农们的经济效益。
今年,刘昌国把在外地务工的儿子也喊回家种起了茭白,他自己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5亩,他儿子也流转土地种植了50多亩。“我们要在3年合作期间力争发展千亩茭白基地10个,达到万亩种植规模,形成南江县品牌支柱产业,助力全县脱贫攻坚。”汤碧荣说。
另外,通过协作项目,从缙云县引进到南江的优势产业还有杨梅、雷竹等。
引援助之力增强“造血”
北极乡是南江黄羊重要的科研基地和养殖基地,今年,该乡7个养殖大户和合作社将获得54万元产业扶贫基金项目贷款。该资金来自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在南江设立的项目。
2018年7月,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在南江县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童伴计划”、资助困难家庭学生、白内障和青光眼复明、乡村医生培训、聘用专业人才、南江黄羊科研等首批6个扶贫项目。10月又启动了一个敬老院建设项目,11月启动了南江黄羊产业扶贫基金。
南江黄羊产业扶贫基金计划规模为4000万元,其中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捐赠3000万元、南江配套1000万元。去年11月,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拨付资金2100万元,南江配套产业发展资金900万元。目前,南江黄羊科研选育、品牌营销、产业扶持等行动均已开展。
南江黄羊是南江经过几十年努力选育出的一个优秀品种,可因诸多原因,这一优势品种并未形成优势产业。长期以来,中国工商银行也一直坚持对黄羊产业发展大力扶持。
工商银行总行下派到南江县担任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的娄可伟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问题,还得创新机制开展“授渔”帮扶,提升产业扶贫造血功能。
南江创新确定了“借羊还羊”与“托管代养”相结合的产业扶贫模式,以“工行 政府部门 村‘两委’ 龙头企业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贫困户”的方式,帮助群众养羊脱贫致富。
3年前创造的“借羊还羊”,就是由工商银行捐资购买优质能繁母羊,捐赠给东榆镇桥坝村等26个贫困村,村里安排将黄羊借给贫困户饲养,产出的小羊归贫困户所有,两年后贫困户归还同等数量、质量的羊只,村里再安排借给其他贫困户养殖,由此滚动发展。
该模式直接惠及了134户贫困户856人,并间接使加入贫困村合作社的3425人受益。东榆镇桥坝村52岁的贫困户孙平,2016年得到工行捐赠的20头母羊和一头公羊,经过精心喂养,目前黄羊已发展到80多头,年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最终脱了贫致了富。
而对于缺乏劳动能力或缺少养殖经验的贫困户怎么办呢?接着,“托管代养”模式应运而生。即把工商银行捐助给贫困户的能繁母羊集中由贫困村引进的专业养殖公司或大户集中代养,再将增值收益合理分配给村集体和代养主体,村集体按照一定比例向贫困户分红。
两种模式相结合,在黄羊产业扶贫中作用巨大。2016年以来,使用工行扶贫资金共发放优质能繁母羊3000多只,引领1300多户4000多名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娄可伟还协调工行四川分行加大了对南江黄羊产业金融扶持的力度。由工行巴中分行和南江县政府按1∶1的比例各出资400万元组建风险补偿基金,按1∶10的比例确定8000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规模,专项用于支持包括南江黄羊产业在内的南江产业的发展。(记者李传君)